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行为分析疗法治疗儿童孤独症效果及对患儿社会功能的影响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2020-07-28 14:01:55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在儿童孤独症患儿治疗中采用行为分析疗法对其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本研究样本从本院儿童孤独症中选取,总例数为180例,研究时间始于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依据治疗方式的异同进行分组,实验组患儿给予行为分析疗法,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疗法,对比两组患儿治疗结果。结果研究可得,相较而言实验组患儿临床总有效率要高,与对照组相比统计值合理(P<0.05);实验组患儿治疗后社会功能评分要高,与对照组相比统计值合理(P<0.05);实验组患儿治疗后预后生活质量评分较高,与对照组相比统计值合理(P<0.05)。结论通过此研究证实,在儿童孤独症患儿治疗中采用行为分析疗法,能明显改善患儿社会功能,还能进一步提高预后效果。

关键词:儿童孤独症;行为分析疗法;社会功能;影响

本文引用格式:赵卫,孙苏.行为分析疗法治疗儿童孤独症效果及对患儿社会功能的影响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74):81-82.

0引言

儿童孤独症属于一种广泛性发育障碍,属于一种最为严重的发育障碍类型,在患儿发病后,可能出现语言交流障碍与社会交往障碍,一般在患儿3岁前便可察觉其发育落后现象[1],因此给予患儿及时有效的治疗方案尤为重要,行为分析疗法属于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案,能够针对不同患儿采用个性化的治疗措施,并且还能随着患儿疾病进展来对康复方案进行调整,最终促使患儿康复。本研究选取本院儿童孤独症患儿,对其采用不同治疗方案,分析行为分析疗法对其社会功能的影响。

\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研究对象为儿童孤独症患者,例数选取180例。研究时间始于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将180例样本依据治疗方案的异同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90例。对照组90例中,男43例,女47例;患者年龄1-9岁,平均
(4.2±1.1)岁;实验组90例中,男46例,女44例;患者年龄2-8岁,平均(4.1±1.2)岁,研究已将参与研究患者病历资料送入伦理委员会,并获得同意,患者及其家属也支持研究,两组患者资料数据差异不影响研究科学性。

1.2方法。实验组患儿给予行为分析疗法,首先需要对患儿的生长发育情况进行评估,并根据患儿的病情进展来制定相应的治疗措施,训练的内容包含了发音训练、词语训练、短句训练、语调训练等,并对其进行理解训练,如食物辨别、图片辨认、语言理解,给予患儿模仿训练,如动作、肢体、语言等模仿,给予患儿生活能力训练,如穿衣训练、摄食训练、大小便训练等,给予患儿社交训练,如交流、沟通、互动等训练。其次在每次训练的过程中,需要由专业的康复医师来进行指导,结合实际训练场景,让患儿能够更好的理解,对场景的变化进行分析,诱导分化性刺激,提高患儿的目标搜索能力,在对患儿社交技能进行训练的过程中,促进患儿之间的交流,并且对其面部表情进行观察,让幼儿能够逐渐适应强度训练。另外在每次训练之前,需要对患儿的康复情况进行了解,并且以此为依据对患儿的训练难度进行调整,强化患儿的行为能力。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疗法。

1.3观察指标。①临床总有效率(优秀:孤独症患儿临床症状完全消失,社会功能恢复;良好:孤独症患儿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社会功能恢复;尚可:孤独症患儿临床症状有所好转,社会功能一般;较差:未达到以上标准或加重。)、②社会功能评分、③预后生活质量评分

1.4统计学处理。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研究。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以χ2检验,相关性采用Pearson分析法,当P<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临床总有效率。研究可得,相较而言实验组患儿临床总有效率要高,与对照组相比统计值合理(P<0.05),见表1。


\

 
2.2社会功能评分。研究可得,实验组患儿治疗后社会功能评分要高,与对照组相比统计值合理(P<0.05),见表2。

\

 

2.3预后生活质量。统计得知,实验组患者干预前自理能力评分为(4.81±0.32)分,干预后自理能力评分为(8.22±0.31)分;干预前心理情绪评分为(4.64±0.54)分,干预后心理情绪评分为(9.01±0.21);干预前沟通能力评分为(4.55±0.32)分,干预后沟通能力评分为(9.01±0.02)分;对照组患者干预前自理能力评分为(4.04±0.41)分,干预后自理能力评分为(6.54±0.01)分;干预前心理情绪评分为(4.05±0.32)分,干预后心理情绪评分为(6.32±0.81);干预前沟通能力评分为(4.00±0.25)分,干预后沟通能力评分为(6.05±0.71)分;治疗后,实验组患者预后生活质量评分较高,与对照组相比统计值合理(P<0.05)。

3讨论

根据我国卫生部门统计得知,近年来我国儿童孤独症患儿发病率越来越高[2],并且对于该病而言,尚无特效性药物,一般采用教育、训练等方式对患儿的临床症状进行缓解[3],进而提高患儿的身体素质与语言能力,另外对于孤独症患儿而言,在社交技能方面,患儿的临床不良症状十分突出,因此改善行为效果较好,而行为分析疗法在临床上受到了明显的关注,在行为分析疗法过程当中,能够采用个性化的康复方式来提高患儿的语言能力[4],促进患儿的发育水平恢复正常,并且在患儿治疗中还能通过一对一的治疗模式来进行训练,在临床康复医师当中,还能对患儿的行为进行评估,纠正患儿的不协调习惯[5-6],进而提高患儿的自我行为管理能力,并且对感知障碍进行改善。另外在行为分析疗法当中,还能通过模仿训练来增加他人的能力,并且增加患儿的交流,提高其社交能力[7-9]。

在本次研究中,研究可得,相较而言实验组患儿临床总有效率要高,与对照组相比统计值合理(P<0.05);实验组患儿治疗后社会功能评分要高,与对照组相比统计值合理提高预后效果。(P<0.05);实验组患儿治疗后预后生活质量评分较高,与对照组相比统计值合理(P<0.05)。

综上所述,通过此研究证实,在儿童孤独症患儿治疗中采用行为分析疗法,能明显改善患儿社会功能,还能进一步

参考文献

[1]田艳丽,耿香菊,吴英英,等.行为分析法结合孤独症以及相关障碍儿童治疗教育课程治疗儿童孤独症效果及对家长心理应激水平的影响[J].山西职工医学院学报,2018,28(05):27-29.
[2]胡海涛.箱庭疗法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自闭症的效果及对患儿心理状态的影响分析[J].哈尔滨医药,2017,37(06):563-564.
[3]任青.体感游戏康复治疗对孤独症儿童社交障碍、日常生活能力及情绪行为的影响[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8(4):509-513.
[4]李诺.儿童音乐疗法配合针灸推拿对自闭症儿童行为心理康复的干预[A].中国针灸学会.2013中国针灸学会学术年会——第四届中医药现代化国际科技大会针灸研究与国际化分会论文集[C].中国针灸学会:中国针灸学会,2013:3.
[5]刘育锋.综合康复训练对孤独症儿童康复效果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0(74):78-79.
[6]张婕,赵小艳,王丽芳,等.医疗机构康复训练联合家庭康复训练治疗儿童孤独症效果分析[J].临床误诊误治,2017(11):78-79.
[7]闫慧慧.行为分析疗法治疗儿童孤独症效果及对患儿社会功能的影响[J].中国疗养医学,2018,27(6):98-99.
[8]张红静,王娜,赵阿勐,等.人际关系发展干预疗法治疗45例儿童孤独症的疗效观察[J].中国妇幼保健,2014,29(18):2903-2904.
[9]夏佳.感觉统合治疗对儿童孤独症的治疗效果研究与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8(10):102-103.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1037.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