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对个体化电话随访模式在日间手术患者术后延续性护理中的应用进行分析。方法本次实验的起止时间控制为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选取该期间段内本院行日间手术治疗的患者80例进行对比研究,采用信封法进行分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延续护理,实验组患者采用个体化电话随访延续性护理,对比出院3d、7d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焦虑评分以及患者的满意度。结果出院不同时间段患者的焦虑、自我护理能力评分相比,实验组患者优势显著(P<0.05);实验组患者的满意度为100.00%,对照组患者的满意度为90.00%,满意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体化电话随访模式在日间手术患者术后延续性护理中应用已经获得了广大患者的认可,可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关键词:个体化电话随访;日间手术;延续性护理;应用效果
本文引用格式:廖婷.个体化电话随访模式在日间手术患者术后延续性护理中的应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75):297,307.
0引言
临床中常将患者由入院、手术到出院在一个工作日内完成的手术称为日间手术。而大部分日间手术患者在手术完成后,均有不同程度的延续性护理需求,而医院无法满足患者的护理需求,只能够通过延续性护理手段使患者的需求得以满足[1]。个体化电话随访模式在延续性护理当中应用,可根据患者对健康的需求不同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使患者的个人生活质量得以提高,并促进患者康复,使其再入院率得以降低[2]。因此,本文主要对个体化电话随访模式在日间手术患者术后延续性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探究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设置本次实验的开始时间为2018年3月,设置本次实验的结束时间为2019年3月,将80例日间手术治疗的患者作为对比研究主体,实验组与对照组分组依据为信封法。实验组患者中,男女性别比为1:1,年龄区间为18-56岁,平均年龄为(37.46±2.19)岁,对照组患者中,男女性别比为19:21,年龄区间为18-58岁,平均年龄为(38.65±2.67)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延续性护理,患者出院后,由护理人员通过电话完成随访,主要向患者介绍术后疼痛、麻醉反应等内容。
实验组患者实施个体化电话随访模式,患者手术完成后,应由专门护理人员接待患者,了解患者的手术情况,并留下患者相应联系方式,例如电话、微信等,患者手术完成后留院观察时间应为2h,并在此期间应将患者回家后可能出现的疼痛等症状向患者介绍,手术刚完成过后,麻醉药物尚未全部代谢,因此患者所感受到的疼痛感并不明显,待患者出院后可能出现恶心、呕吐等不同程度的麻醉反应,患者不必担心,属于正常现象,若麻醉反应极为强烈,需要入院就诊,使患者做好相应心理准备,应对因手术而带来的疼痛感,重点告知患者创口部位应始终保持干燥,避免因敷料潮湿而引起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出院后第1d,应通过电话等形式完成随访,随访内容应与患者进行的专科手术相结合,询问患者的病症,为患者解答疑虑,术后第2d,通过电话随访指导患者完成相应自我护理,并鼓励患者进行常规的日方活动,避免牵拉到创口部位即可,术后第3d和第7d主要询问患者的病情,根据患者的情况给予适当的饮食指导,完成预防并发症相关护理指导,告知患者的复诊时间,嘱患者定期回医院完成复诊。
1.3观察指标
对比出院3d、7d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焦虑评分以及患者的满意度。焦虑评分根据焦虑评分表进行判断,总分为100分,得分与焦虑呈正比;自我护理能力根据本院自制评分表进行判断,总分为10分,得分越高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越强。满意度判断为满意、一般满意以及不满意三个选项供患者选择。
1.4统计学方法
将SPSS17.0作为统计学软件,用(±s)表示自我护理能力、焦虑评分,行t检验,用率(%)表示满意度,行2检验,当数据对比呈现为P<0.05的差异性时,统计学意义存在。
2结果
2.13d、7d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评分对比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段自我护理能力评分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0.05),见表1。
2.23d、7d患者的焦虑评分对比
实验组3d、7d患者的焦虑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满意度对比
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实验组患者的满意度较高,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见表3。
3讨论
日间手术患者实施院外延续性护理,能够为患者减轻忧虑,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降低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对提高患者治疗效果有着重要意义。
个体化电话随访模式应用于日间手术患者术后延续性护理当中,可于患者出院当天,出院后的第1d、第2d、第3d、第7d针对患者本身所患的疾病给予患者实施个体化指导,帮助患者适应不同恢复时期病情的变化情况,可使患者正确认识麻醉反应、术后疼痛等症,便于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对预防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有着重要意义[3,4]。该种护理模式在应用过程中,不同阶段对护理内容指导也有所差异,提高患者疾病知识的掌握程度,达到良好的宣教效果,同时由专门护理人员完成患者的个体化电话随访,拉近患者与护理人员的距离,并且护理人员足够了解患者的各项检查结果,能够为患者提供更加具有针对性的指导,不仅可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同时可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5-7]。
综上所述,个体化电话随访模式在日间手术患者术后延) 续性护理中的应用在临床中可获得良好的效果,对保证患者的治疗效果有着重要意义[8]。
参考文献
[1]郭晶,刘素珍,李继平.日间手术医院社区一体化协作网的建立及管理[J].中华护理杂志,2015,48(11)36-37.
[2]赵延慧,李晓玲,戴燕.日间手术患者延续性护理服务需求调查[J].护理学杂志,2018,v.33(09):92-95.
[3]戴燕,张雨晨.医院-社区一体化服务模式在日间手术出院患者延续护理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8,24(12):1369-1371.
[4]杜姣姣,张雨晨,李诗涵.日间手术患者延续性护理服务需求与出院准备度的相关分析[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8,24(12):1372-1375.
[5]谢浩芬,姜建帅.日间手术医疗护理模式及发展现状[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8,62(1):1365-1368.
[6]赵增阳.医护一体化优质护理服务模式的实施在眼科日间手术中的应用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37):260-260.
[7]李诗涵,杜姣姣,戴燕,等.社区医院延续性护理对日间手术患者护理需求满足效果分析[J].华西医学,2016,31(4):615-618.
[8]陆静,余清萍,彭红,等.个体化电话随访模式在日间手术患者术后延续性护理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8,26(3):96-97.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10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