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探讨在四肢开放性骨折当中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实验对象选择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间到我院治疗的60例四肢开放性骨折患者,将6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常规组,每组各30例,常规组采用常规换药进行治疗,实验组则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进行治疗。观察对比常规组与实验组患者手术过程中的临床资料以及治疗效果等指标的差异。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比常规组短(P<0.05)、且治疗过程中实验组更换引流管次数也小于常规组,治疗后的创面面积显著少于常规组(P<0.05);常规组治疗总有效率为66.67%明显低于实验组的总有效率83.33%(P<0.05),组间比较差异明显。结论对于四肢开放性骨折的治疗,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比常规换药治疗拥有更好的临床疗效,能够使患者创面恢复更快,减少感染的风险,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四肢开放性骨折;临床分析
本文引用格式:董瑞辰.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四肢开放性骨折的临床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74):374-375.
0引言
四肢开放性骨折一般是由外在因素(例如:车祸、外部压力等)导致患者肢体出现高能量损伤的骨折及骨缺损现象[1]。四肢开放性骨折一般伴有机体脏器损伤、软组织缺损以及血管缺损等症状,而在治疗过程中,还容易出现感染等各种并发症,严重影响到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对于四肢开放性骨折的临床治疗,一般都使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加外固定器对患者进行治疗。而相关文献表明[2],传统的治疗方式可能会使四肢开放性骨折患者出现骨质缺损及无法愈合的情况,影响患者预后恢复情况。因此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对患者进行治疗,本文就此研究角度对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四肢开放性骨折的应用及临床效果进行分析和探讨,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实验对象选择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间到我院治疗的60例四肢开放性骨折患者,将6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常规组,每组各30例。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通过CT等影像学检查确诊四肢开放性骨折患者;②临床病例资料完整者;③患者及其家属均知晓本研究且签署了知情书。排除标准:①在沟通交流方面有障碍者;②合并心肝等脏器功能障碍者;③免疫系统功能障碍者。其中常规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21-66岁,平均(35.44±5.36)岁,其中存在10例肱骨干骨折,尺桡骨骨折8例,股骨干骨折5例,胫腓骨骨折7例;实验组男14例,女16例;年龄22-65岁,平均(35.82±5.57)岁,其中存在9例肱骨干骨折,尺桡骨骨折8例,股骨干骨折6例,胫腓骨骨折7例。经统计学检验,实验组和常规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以及骨折部位等一般资料上差异不明显(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常规组接受常规换药以及创面清理治疗,根据每个患者创面情况制定相应的操作方案。使用引流条对创面较深患者进行引流处理,若遇到患者创面感染情况,使用抗生素对其创面进行清创处理,而后对其行植皮手术。
1.2.2实验组患者接受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首先选择合适的VSD敷料对实验组患者创面进行严格清创以保证创面全部被覆盖,待敷料与创面紧贴后并且无气泡出现再进行缝合,使用无菌纱布和聚氨酯薄膜对患者创面皮肤和创面进行清洁及封闭处理。而后对患者病灶处的肌腱血管神经以及骨质损伤等情况进行观察,同时为了恢复患者骨关节处的稳定性,采取外固定架对患者进行固定处理。采用三通管将所有引流管合并为单出口的装置,同时对负压进行开放,设置压力为0.02-0.04 kPa,引流时间为5-7天。拆除患者敷料并对其创面进行观察,若创面长出饱满肉芽则可进行植皮或皮瓣修复手术。
1.3观察指标。①比较常规组和实验组患者术后恢复、住院时间等各项指标情况;②比较常规组和实验组患者治疗效果;
1.4判断标准[3]。治疗效果标准:优:患者无任何不良反应且植皮成功存活下来;良:患者出现少量渗出物且植皮大部分存活;合格:出现较多渗出物且植皮一半存活;差:出现大量感染情况且植皮基本坏死。
1.5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22.0软件对患者术后恢复、住院时间等各项指标等数据进行分析处理,患者术后恢复、住院时间等各项指标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患者治疗效果以n(%)表示,才用χ2检验,P<0.05代表组间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常规组和实验组患者术后恢复、住院时间等各项指标情况的比较。如表1所示,实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比常规组短(P<0.05)、且治疗过程中实验组更换引流管次数也小于常规组,治疗后的创面面积显著少于常规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2常规组和实验组患者治疗效果的比较。如表2所示,常规组治疗总有效率为66.67%明显低于实验组的总有效率83.33%(P<0.05),组间比较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作为一种操作简捷、经济高效的纯物理的治疗方法,在针对四肢开放性骨折的治疗当中,可以有效减轻患者的组织水肿、控制创面的血流情况,使患者的创面及肉芽组织的生长得到明显促进,使患者生活质量得到明显的提高。
本研究结果显示,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的实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采用常规换药治疗的常规组患者,且实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比常规组短、且治疗过程中实验组更换引流管次数也小于常规组,治疗后的创面面积显著少于常规组,这说明在四肢开放性骨折的治疗当中,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比常规换药治疗拥有更好的临床疗效,且术后恢复时间更短。这一结果,与郭英[4]等人的研究结果一致。
综上所述,对于四肢开放性骨折的治疗,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比常规换药治疗拥有更好的临床疗效,能够使患者创面恢复更快,减少感染的风险,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周玲霞,张丽娟.封闭负压吸引联合外固定支架治疗四肢开放性骨折伴感染的护理[J].中医正骨,2009,21(2):74-75.
[2]严佳敏.四肢骨干开放性骨折患者的院前急救护理体会[J].医学信息,2013(11):613-613.
[3]杨耿华,钟克宣,何伟平,等.负压封闭引流(VSD)治疗四肢开放性骨折合并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2,09(3):117-118.
[4]郭英.负压封闭引流术(VSD)在骨科临床应用中的护理体会[J].吉林医学,2012,33(29):6411-6412.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09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