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对乳腺癌术后患者实行心理分阶段转变护理的效果探讨论文

发布时间:2020-07-27 16:24:39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分析对乳腺癌术后患者实行心理分阶段转变护理的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2月至2017年1月在我院接受妇科乳腺癌根治术治疗的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12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实验组与常规组。常规组与实验组分别采取常规护理与心理分阶段转变护理。总结并对比两组患者的负面情绪指标。结果术前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指标无明显差异,差异未达到统计学意义标准(P>0.05);术后时实验组与常规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指标差异突出,统计学结果满足对比研究要求(P<0.05)。结论对乳腺癌术后患者实行心理分阶段转变护理的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情绪状态,提高患者治疗康复的信心,提高生存质量,值得推广普及。

关键词:心理护理;乳腺癌根治术;心理分阶段转变护理;临床效果

本文引用格式:杨友琼.对乳腺癌术后患者实行心理分阶段转变护理的效果探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74):321-322.

0引言

乳腺癌是临床中比较常见的恶性肿瘤疾病,根治术是临床中关于乳腺癌患者的主要治疗方式,但是因为患者对于手术的不了解,经常出现焦虑、恐惧以及抑郁等负面情绪,从而导致患者的生存质量严重下降[1-2]。对此,为了更好的降低手术所形成的负面影响,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本文以我院患者为例,探讨对乳腺癌术后患者实行心理分阶段转变护理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6年2月至2017年1月在我院接受妇科乳腺癌根治术治疗的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120例患者均接受乳腺癌根治术治疗,将12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实验组与常规组,每组患者各60例。实验组患者年龄23-67岁,平均(36.4±3.5)岁;实验组患者年龄24-69岁,平均(36.5±3.6)岁。两组患者多项一般资料等方面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常规组与实验组分别采取常规护理与心理分阶段转变护理。心理分阶段转变护理:1、术后1到4天。这一阶段主要是为患者提供患侧手指活动指导,做好引流管护理,同时循序渐进的提供一定日常生活能力护理;2、术后5到10天。为患者提供并发症认知教育,指导患者积极开展功能锻炼,并开展肩部、上臂等运动康复训练,为患者提供术后康复的相关思想教育,以近期案例的讲解提高患者的治疗信息以及康复自主性,强化患者自我康复行为的开展主动性。此阶段还需要做好患者家属的心理教育,告知患者家属需要尽可能多的和患者进行沟通,耐心倾听患者的情绪表达,强化夫妻关系的同时帮助患者更好的投入到家庭、社会当中,借助温馨的家庭强化患者的治疗信心与康复欲望;3、术后10天后。指导患者开展乳房的自我检查,告知患者在患侧方面提供上肢保健知识教育,维持良好的心态,在出院指导过程中将出院后的各项注意事项,用药以及复诊随访等内容制定成为简单的教育处方,为患者提供更好的鼓励、肯定以及表扬,提高患者治疗康复意识,尤其是让患者开展各种康复训练,从而保障整体康复效益。

1.3观察指标。总结并对比两组患者的负面情绪指标。心理情绪评价时间为出院时与出院时。心理情绪采用SAS(焦虑)量表与SDS(抑郁)量表进行评价并对比,评分数据采用两个量表数据平均值,量表中总共包含40个测评项目,其中SAS与SDS评分区间均为0-100,分数越高说明焦虑、抑郁情绪越严重。

1.4统计学分析。本次研究应用SPSS 19.0软件实现对所有数据的统计、总结以及分析对比。数据在录入软件之后通过计数、对比方式进行数据处理,计量数据应用均数方式统计(如19.6±4.4),数据在对比后以P值方式检验,以0.05作为标准,在<0.05时代表数据对比差异满足统计学意义标准,反之则无意义。

2结果

术前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指标无明显差异,差异未达到统计学意义标准(P>0.05);术后时实验组与常规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指标差异突出,统计学结果满足对比研究要求(P<0.05),详情见表1。


\
 

3讨论

通过研究发现,大多数的乳腺癌患者对于癌症的了解与认知并不充分,在临床中被确诊为乳腺癌之后会形成强烈的否认、恐惧等情绪,担心身体康复效果和乳房缺失会生活质量会严重下降,导致自信心受损,出现自卑、自我价值下降、规避配偶以及害怕遇见熟人等现象,从而表现出严重的自我封闭[3-4]。

在分阶段转变护理过程中,第一阶段主要是为患者提供运动康复的指导,改善患者的局部血液循环以及淋巴系统循环,促使静脉血液以及淋巴组织液得到有效回流,从而保障后续的康复效果[5-8]。第二阶段则是以患肢锻炼以及心理教育为主,其目的在于预防关节镜相应并提升肢体运动功能,借助心理教育提高患者的治疗信心,鼓励患者可以更加主动的开展各种康复训练。第三阶段则是以健康教育、自我检查等为主,其密度在于维持患者的身心状态并促使患者可以积极面对治疗,从而达到提高整体疗效的目标[9-14]。

本研究结果显示,术前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指标无明显差异,差异未达到统计学意义标准(P>0.05);术后时实验组与常规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指标差异突出,统计学结果满足对比研究要求(P<0.05)。本研究结果也充分论证了心理分阶段转变护理的临床应用价值,能够显著改善乳腺癌术后恢复效果,对于患者术后康复体验有着显著的提高价值,可以作为临床常规护理方案。

综上所述,对乳腺癌术后患者实行心理分阶段转变护理的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情绪状态,提高患者治疗康复的信心,提高生存质量,值得推广普及。

参考文献

[1]鲍惠英,王宁.支持性心理护理联合康复护理对改善乳腺癌根治术后康复效果的影响评价[J].世界中医药,2017,18(1):466-467.
[2]张丰韬,关宁.阶段性心理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患者化疗期心理障碍及免疫功能的影响[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17,23(10):86-88.
[3]刘波,颜波儿,毛依芬.延续性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患者肢体功能恢复及心理状况的影响分析[J].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2017,20(07):61-62.
[4]焦永倩,张晓燕,司俊芳,etal.不同阶段护理管理在乳腺癌患者非理性信念中的效果评价[J].河北医药,2017,31(4):51-51.
[5]徐小妍,戴经纬,刘冬梅,etal.持续早期综合护理干预对MAC30阳性老年乳腺癌患者术后心理和生存质量的影响[J].现代肿瘤医学,2018,26(2):233-234.
[6]侯春花.心理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术后抑郁症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J].基层医学论坛,2015,19(13):1850-1851.
[7]胡美笑.对行乳腺癌根治术的患者实施团队心理护理的效果观察[J].当代医药论丛,2016,14(11):54-55.
[8]丁艳,孙红.综合心理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术后患者不良情绪及生存质量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8,37(13):1831-1833.
[9]邓利平,杨柳青.分阶段健康教育对乳腺癌患者手术效果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7,23(14):52-53.
[10]任变玲,王万利.分阶段护理对乳腺癌根治术后患者上肢功能康复的影响[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8,3(3):154-155.
[11]柯娜,周慧梅,廖瑞梅,等.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心理分析与护理干预[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8,14(7):99-102.
[12]王萍.乳腺癌患者术后并发症的护理措施及心理护理[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1,32(17):2767-2768.
[13]王琳.对乳腺癌手术后接受化疗的患者进行心理护理的效果评价[J].当代医药论丛,2018,16(19):256-257.
[14]周文,于风燕.系统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患者心理健康及生活质量的效果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2014,52(17):113-115.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0959.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