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丁苯酞与阿托伐他汀联合用药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系统评估患者临床治疗实效性。方法此次专门回顾统计我院2016年7月至2017年12月收治急性脑梗死患者63例,本次63例均为定量随机抽样选取。包括2016年7月至2016年12月30例,常规治疗,设为对照组;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33例,常规服药基础上予以丁苯酞并联合阿托伐他汀。疗程周期后统计对比评估2组患者临床疗效、神经功能改善水平。
结果临床有效率比较上,丁苯酞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下的观察组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不同药物方案辅助治疗下的2组急性脑梗死,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方面,与治疗前相比,效果均显著(P<0.05);此外,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神经功能改善水平更加显著(P<0.01)。结论临床治疗急性脑梗死,选择丁苯酞联用阿托伐他汀片的方案,临床可推广性极强,尤其是在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及改善预后方面。
关键词:丁苯酞;阿托伐他汀;急性脑梗死
本文引用格式:张文荣.丁苯酞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74):137+140.
0引言
脑梗死属于临床较为常见的一类脑血管疾病,它主要是由于患者脑血液供应障碍所引起,导致脑部出现病变。对于急性脑梗死患者而言,很短的时间内脑组织局部供血动脉血流会突然减少甚至停止,此情形下,会直接造成患者该部位血管供血区的缺血、缺氧,最终脑组织坏死[1]。近些年越来越多的研究均表明,丁苯酞用于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效果比较突出;此外,阿托伐他汀作为一种高效的降脂药物,能改善脑梗死的神经功能及预后[2]。鉴于此,结合既往研究,重点围绕本院近两年实际,专门选取相关病例,做进一步探究归纳。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次临床研究,回顾统计2016年7月至2017年12月收治急性脑梗死患者63例,本次63例均为定量随机抽样选取。包括2016年7月至2016年12月30例,常规治疗,设为对照组;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33例,常规服药基础上予以丁苯酞胶囊并联合阿托伐他汀,设为观察组。疗程周期后统计对比评估2组患者临床疗效、神经功能改善水平。本次2组63例,入院均经检查确诊。对照组30例中包括男19例、女11例;年龄45-77岁,平均(58.2±8.5)岁。观察组33例中包括男21例、女12例;年龄43-76岁,平均(57.9±7.8)岁。本次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上,并未发现有较为明显的差异(P>0.05)。
1.2方法
1.2.1观察组33例急性脑梗死和对照组30例急性脑梗死,均严格按照我院神经内科急性脑梗死常规处理方法。2组63例患者全部给予降压、降脂、调整血糖为主。在用药方面,63例患者均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剂量为100 mg,每日服用1次即可。与此同时,患者每日静脉滴注舒血宁注射液20 mL,每日1次即可。
1.2.2观察组33例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同时,额外加服丁苯酞,并配合服用阿托伐他汀。丁苯酞软胶囊(恩必普药业,H20050299)口服200 mg,每日分早中晚饭前3次服用;阿托伐他汀口服40 mg,每日早上服用1次即可。治疗2周后,对比评估2组患者的临床实效性。关于2组患者的临床指标观察和疗效判定,此次严密依照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关于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办法。依据评分细则,将临床疗效划分为5层级。2周后,患者不良症状和体征基本消失,与正常生活状态有明显差异,即痊愈;2周后,临床不良体征明显改善,患者四肢肌力提高到2级以上,即判定为显效;2周后,患者不良症状有所改善,四肢肌力提高1级,认定为临床治疗有效;2周后,未达到上述标准,为治疗无效。
1.3统计学处理。本文统计数据以SPSS 21.0处理软件来进行,计数资料卡方检验,P<0.05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表1统计呈现的是2组急性脑梗死患者在不同药物治疗方案下的临床实效性对比。从中可以清晰的看到,临床有效率比较上,丁苯酞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下的观察组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表2统计呈现的是2组急性脑梗死患者不同药物方案治疗下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情况比较。从中可以看出,不同药物方案辅助治疗下的2组急性脑梗死,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方面,与治疗前相比,效果均显著(P<0.05);此外,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神经功能改善水平更加显著(P<0.01)。
3讨论
急性脑梗死的致死率和致残率之所以居高不下,除了本病的复杂、多因性之外,更多还是在于发病群体的特殊性[3-4]。
众所周知,急性脑梗死一般高发于中老年人群,本研究2组患者也是如此[5-6]。多年的医学研究与大量临床实践早已证实,脑梗死的发病与患者自身血液粘度升高有直接关联,即血小板凝聚、血栓形成。再加上发病人群绝大部分属于高龄患者,脑动脉发生急性阻塞的几率明显剧增,严重的情况下直接引起局灶型神经功能缺损。因此,尽早实施有效治疗对于恢复神经功能非常重要。急性脑梗死治疗的基本原则是促进急性脑梗死的微循环,促进缺血部位血液的供应,提高半暗带中存活神经元的作用,并最大限度减少脑损伤的范围,保护脑细胞,促进脑细胞代谢[7-8]。
如上,本研究中观察组33例急性脑梗死,采用丁苯酞联合阿托伐他汀。具体来看,丁苯酞属于一种新型类药物,最大的药效就是治疗脑缺血。更为可取的是,该药物药理机制的双重性,即促进微循环、保护线粒体的形态,最终起到抑制组织细胞钙超载、减少自由基产生、促进生长因子表达等。加之配合阿托伐他汀联合用药,进一步改善神经功能缺损。
综上所述,丁苯酞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脑梗死的应用效果十分理想,可减轻神经功能缺损及改善预后,提升生活质量,安全有效,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赵水平,吴军,谭利明,等.他汀类药物对急性脑梗死的抗炎作用[J].中华医学杂志,2005,85(40):2841-2845.
[2]汤永健.急性脑梗死的治疗进展[J].医药卫生:文摘版,2016(3):00270-00271.
[3]孙元元,李慧,郎文娟,等.丁苯酞对急性脑梗死的治疗作用[J].临床荟萃,2016,31(2):182-186.
[4]马璟曦,蔡敏.普罗布考联合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J].重庆医学,2012,42(7):656-657.
[5]陈庆友,张艳蕉,于熙莹.丁苯酞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6,32(16):1453-1455.
[6]陈颖,朱新岭,杨君君,等.丁苯酞联合较高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观察[J].中国药师,2018,21(7):1227-1230.
[7]季传钊.丁苯酞软胶囊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8,9(12):110-112.
[8]郑丽杰.分析丁苯酞软胶囊、阿托伐他汀钙片对脑梗塞的治疗效果、侧支循环建立的影响情况[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5(80):137.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09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