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对不同临床标本进行微生物检验的阳性率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探讨各类临床标本进行微生物检验的意义。方法收集本院2017年6月至2019年2月临床检验标本共1500份进行研究,其中2017年6月至2018年4月收集的临床检验标本共750份作为对照组,2018年5月至2019年2月收集的临床标本共750份作为研究组,对两组微生物检验阳性率进行比较。结果经过进行统计,发现呼吸道标本检验阳性率占比最高,达到了32.6%(489/1500),其次为伤口分泌物及穿刺标本、血培养标本等等。进行两组临床标本微生物检验阳性率的比较,发现对照组的各类标本微生物检验阳性率更高,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不同的时间范围内,各类临床标本的微生物检验阳性率存在一定差异性,临床检验还是应当根据实际的检验结果指导疾病诊断。另外,还应当加强对临床标本微生物检验人员的专业培训,使他们的专业素质不断提升,从而提升临床标本微生物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更好地为临床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临床标本;微生物检验;阳性率结果;临床意义
本文引用格式:王敏霞.不同临床标本微生物检验阳性率结果的意义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75):176,179.
0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不断发展进步,人们的健康意识也得到不断提升,医疗需求不断增多。在这种背景下,临床检验技术也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同时检验技术也不断提高完善,通过临床检验,能够为疾病的诊断以及治疗提供较高的参考价值[1-3]。对于感染性疾病,及时正确的诊断以及治疗,对于促进患者健康,保障患者安全的意义重大。而进行微生物检验是诊断感染性疾病的重要临床依据,能够更好的指导治疗方案的制定以及执行。导致感染性疾病的致病菌多种多样,根据各类临床标本微生物检验阳性结果,对于诊断病情有重要参考意义,同时也能更好地指导临床针对性治疗[4]。本研究对不同临床标本微生物检验阳性率结果进行了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2017年6月至2019年2月本院临床标本共1500份,将其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根据收集标本的时间不同,进行如下分组:(1)对照组,标本收集的时间范围为2017年6月至2018年4月,共计标本750份;标本来源于女性人群400份,男性人群350份;年龄1-30岁,平均(12.3±1.2)岁;临床标本类型:257份呼吸道标本,192份伤口分泌物及穿刺标本,160份血培养标本,141份大便及尿液标本。(2)研究组,标本收集的时间范围为2018年5月至2019年2月,共计标本750份;标本来源于女性人群410份,男性人群340份;年龄1-32岁,平均(11.8±1.4)岁;临床标本类型:呼吸道标本、伤口分泌物及穿刺标本、血培养标本、大便及尿液标本数量分别有262份、190份、163份、135份。
1.2方法
对各类不同的临床标本,分别按照对应的标本制作方法进行标本制作,之后进行分类试验,通过全自动细胞鉴定、药敏分析试验系统进行微生物检测,对所得的试验报告进行收集,分析不同临床标本微生物分布情况。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不同临床标本微生物检验阳性率结果。
1.4统计学方法
研究数据统计学处理工具使用SPSS18.0软件,其中(±s)表示计量资料,检验方式为t检验,(%)表示计数资料,检验方式为2检验,P<0.05代表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本研究中,呼吸道标本共有519份,其中检出阳性结果的共有489份,占总标本数的32.6%;伤口分泌物及穿刺标本共有382份,被检出微生物阳性的标本共有345份,占全部收集的临床标本的23.00%;血培养标本共有323份,其中被检出微生物阳性的标本共有301份,占被检验标本总数的20.07%;大便及尿液标本共有276份,其中微生物检验阳性的标本共有241份,占全部被检验临床标本总数的16.07%。经过组间对比,发现各类标本的微生物阳性检出率,研究组均比对照组低,组间差异均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3讨论
临床医学检验是进行疾病诊断、指导治疗所必不可少的。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得到快速发展,与此同时医疗事业也不断发展进步,越来越多的人群的健康意识极大提升,因此医疗需求不断增多。微生物检验是临床医学检验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指导疾病诊断治疗有重要意义[5]。但是从目前的现状来看,微生物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仍然会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使其结果受到影响。目前,微生物检验已经成诊断疾病的主要措施之一,其既能够为临床医生诊断患者病情提供科学客观的参考依据,同时也能够在临床治疗中起到判断疗效的作用[6-8]。而要想让微生物检验发挥出更大的价值,必须要保证其检验阳性结果的准确性,这也对临床检验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本研究结果显示,不同时间范围内的临床标本微生物检验阳性结果存在一定差异,这与多种因素的影响有关,如标本采集操作不规范、标本储存发生错误等,从而影响到了标本质量,直接对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产生影响。此外,检验人员的责任心、专业知识、操作能力等等,都会影响最终的检验结果[9]。本文中对照组各类临床标本的微生物检出阳性率均更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类标本中,微生物检出阳性率在总标本数中占比最高的为呼吸道标本,其次分别有伤口分泌物及穿刺标本、血培养标本、大便及尿液标本。在今后的临床检验工作中,要想提升检验结果准确性,要从以下方面做好调整:(1)标本采集人员选择:应当保证采集人员具备较高的专业水平、责任心,采集标本严格按照相应的规范执行。(2)加强职业培训:对检验人员定期组织进行专业知识以及实践操作的培训,提升检验人员的专业素养。(3)改善技术设备:医院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加大对检验设备、器材的投入力度,使医疗器械更加先进,更有助于提升临床检验工作效率和质量。
参考文献
[1]谢应勋,肖启彪.不同临床标本微生物检验的阳性率流行病学分布特点[J].医疗装备,2018,31(19):62-63.
[2]王韶华.不同临床标本微生物检验的阳性率结果对比[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8,25(17):76.
[3]闫雪慧.不同临床标本微生物检验的阳性率结果对比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8,12(06):31-32.
[4]杨晓辉.对比分析不同临床标本微生物检验的阳性率[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08):132,135.
[5]赵海龙.对比分析不同微生物检验的阳性率结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07):93.
[6]赵晓红,李明安,徐庆雷.多种临床标本微生物检验阳性率结果的比较分析[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6,37(22):3126-3127,3131.
[7]李金涛.分析不同临床标本对微生物检验阳性率结果的影响及其原因[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49):195,199.
[8]苏丽.不同临床标本微生物检验的阳性率流行病学分布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16,11(16):106-107.
[9]邬玺,王彩珍,杨爱忠.调查分析临床标本微生物检验的阳性率流行病学分布[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32):194.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09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