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分析昌邑区丙类传染病的发病情况。方法应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和卫生统计学方法对昌邑区14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报告丙类传染病3种,其中手足口病145例,流行性腮腺炎103例,其他感染性腹泻35例,同时在时间、地区、人群方面呈现出发病差异。结论本年度流行性腮腺炎、其他感染性腹泻病发生率上升,手足口病发病率大幅度下降,本区丙类传染病疫情下降趋势明显。
关键词:昌邑区;丙类床染病;调查;分析
本文引用格式:于建鸿.2017年昌邑区丙类传染病调查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75):248-249.
0引言
2017年,吉林市昌邑区通过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报告丙类传染病3种,包括手足口病(145例)、流行性腮腺炎(103例)、其他感染性腹泻(35例),报告病例数为283例,报告发病率为43.01/10万,与去年相比下降70.37%。无死亡病例报告。本文对该地区流行病学进行了分析。
1材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
病例数据来源于昌邑区14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
1.2方法
应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和卫生统计学方法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2.1手足口病
报告发病数145例,报告发病率为21.98/10万[1],与去年相比发病率下降82.94%。无重症病例报告,无死亡病例报告,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从年发病率曲线上看,2012年手足口病发病达到最低点,2016年发病率达到最高点。见图1。
2.1.1时间分布
2017年手足口病发病呈夏季高发型,夏季高峰发生在8月份(36例,占24.83%),整体发病水平处于5年同期较低水平[2]。见图2。
2.1.2地区分布
发病数最多的地区为哈达街、兴华街、莲花街(各23例,占15.86%),其次为延安街(15例,占10.34%)。与去年相比所有地区发病数均呈下降趋势[3]。见图3。
2.1.3人群分布
0-6岁年龄组发病人数为最多(120例,占82.76%);职业以散居儿童最多(63例,占43.45%),其次为托幼儿童(53例,占36.55%);男女比例为1.51∶1。见图4。
2.2流行性腮腺炎[4]
报告发病数103例,报告发病率为15.61/10万,与去年相比发病率上升33.77%。从年发病率曲线上看,流行性腮腺炎近3年来发病率总体呈下降趋势,但2017年发病率上升趋势明显。见图5。
2.2.1地区分布
发病数最多的地区为哈达街(18例,占17.48%),其次为通江街、东局子街(各17例,占16.50%)。见图6。
2.2.2时间分布
从分月发病统计曲线看,2017年流行性腮腺炎整体疫情形势平稳[5,6],全年各月均有发病,5月份、12月份报告发病数最多(14例,占13.59%)。见图7。
2.2.3人群分布
4-10岁年龄组发病人数最多(79例,占76.70%);职业以学生最多(55例,占53.40%),其次为幼托儿童(31例,占30.10%);男女比例为1.45:1。
2.3其他感染性腹泻病
报告发病数35例,报告发病率为5.31/10万,与去年相比发病率上升34.62%。从年发病率曲线上看,2010年开始其它感染性腹泻病连续4年呈上升趋势,2013年发病率达到最高值,2016年为近5年发病率最低点,2017年又有所上升。见图8。
3分析
2017年昌邑区共报告丙类传染病3种,报告发病数283例,无死亡病例报告,报告发病率为42.90/10万,与去年(145.24/10万)相比下降70.46%,无死亡病例报告。其中2种传染病包括流行性腮腺炎、其他感染性腹泻病发病率上升,手足口病发病率大幅下降。本年度手足口病发病率较去年有大幅度下降,使昌邑区丙类传染病疫情下降趋势明显[7,8]。
参考文献
[1]杨再新.本溪2012-2015年手足口病流行病学及病原学特征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17,33(2):321-324.
[2]赵晓燕,陈智琼,蓝海波,等.2010-2015年成都市成华区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J].预防医学情报杂志,2017,33(2):161-165.
[3]何为涛,蒋丽娜,王东燕,等.广西2008-2015年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及病原学监测分析[J].中国病毒病杂志,2017,19(2):113-119.
[4]柯华,柴玲.一起流行性腮腺炎疫情暴发的流行病学调查[J].中国卫生产业,2017,15(25):37-38.
[5]周荣军,程慧健,谭楚生,等.2011-2016年江西省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J].中国健康教育,2018,34(6):46-49,53.
[6]黄友琴,张瀚文.2006-2015年攀枝花市西区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特征[J].职业与健康,2017,33(12):1672-1675.
[7]刘淑勤.广州市越秀区2010-2015年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特征分析[J].华南预防医学,2017,58(2):139-141.
[8]王黎明,姚岩,廖学舟,等.鄂州市2010-2015年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A0):275-276.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08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