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了解降低意外拔管发生率的有效护理干预方法。方法将我院2017年6月至2018年12月的80例留置管道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预见性护理干预组施行预见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满意评分;对意外拔管危害性的认知、管道护理和维护质量、管道留置的依从性水平;护理前后应激心理评分;意外拔管发生率。结果预见性护理干预组满意评分、应激心理评分、对意外拔管危害性的认知、管道护理和维护质量、管道留置的依从性水平、意外拔管发生率对比对照组有优势,P<0.05。结论留置管道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干预效果明显,提升了满意度。
关键词:意外拔管发生率;有效护理干预方法;方法
本文引用格式:谭凤珠,曾湘莲.降低意外拔管发生率的有效护理干预方法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73):305-306.
0引言
意外拔管是指因意外或操作不当引起的插管损失现象,不仅延长了患者的停留时间,而且还影响了患者的康复,严重者甚至导致死亡[1-2]。肺病科是一个综合性科室。除了来自医院所有部门的重症患者外,它还在复苏后治疗全身麻醉的患者。但患者在进入肺病科后对病房不熟悉,存在恐惧和不安。在恢复过程中容易感到不适。如拔出气管插管,胃管,各种术后引流管,深静脉导管,留置针等管道。如何降低意外拔管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康复效果,是临床需要探讨的重要问题。预见性护理基于有价值和可信的科学研究成果,通过先预估相应的风险,找到证据,事先实施相关的防范护理措施,从而达到减少风险发生的目的。本研究将我院2017年6月到2018年12月的80例留置管道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预见性护理干预组施行预见性护理干预,分析了降低意外拔管发生率的有效护理干预方法,具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将我院2017年6月到2018年12月的80例留置管道患者,进行随机数字表分组。当中预见性护理干预组男20例,女20例;年龄在21-76岁,平均(45.89±2.99)岁。对照组男21例,女19例;年龄在22-75岁,平均(45.21±2.79)岁。两组资料相似。
1.2护理方法。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预见性护理干预组施行预见性护理干预。
(1)分析重症管道留置病人意外拔管的原因,第一:导管因素:长期导管作为血管中的异物随着四肢,血液的变化而流动和压力变化,导管固定贴片或胶带失去粘性,并且敷料脱落,使导管不能有效地修复。当导管的类型不合适时(导管直径太薄,导管材料太硬等),导管的不当放置可能导致意外拔管发生;第二,护理人员:护理人员对管道留置患者情况认识不足,特别是在基层医院,护理人员无法正确评估管道留置病人拔管的风险,导致对留置导尿管的极度不耐受等。肢体束缚无效;资源不足,工作量大,护理人员移动病人和换位时容易导管脱落,或护理人员无法为危重病人提供有效的心理支持,各种管道相关知识等,导致意外拔管知识不足有些病人对上肢感到厌恶。约束和自我提取。第三,管道留置病人因素:管道留置病人的不便导致管道留置护理人员的工作量比其他部门增加,这增加了护理操作,沟通等期间的意外拔管事件,并且皮肤潮湿和出汗,导致导管有效地修复和丢失。导管脱离的功能;肺病科管道留置患者由于疾病的特异性,管道留置病人的身体状况一般较差,病情较重,因为伤口疼痛会导致心情不好,而心情不好会引起中枢神经系统敏感,尤其是夜间,管道留置病人煽动状态,情绪不稳定,固执和缺乏适应性导致自我提取。
(2)护理干预:第一,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培训和管理,重点培养预防意外拔管所需的能力,规范操作,如翻身和旋转气管插管时管道留置病人的轻柔运动头部管道留置病人胃管固定为“Y”形,胸腔引流管用血管钳夹住。第二,负责任的护理人员评估管道留置病人的病情,皮肤状况和意外拔管的风险。对于有意识的管道留置病人,解释相关知识,并且在必要时给予具有意外拔管风险的管道留置病人物理限制。第三,应积极与管道留置病人沟通,了解其内在需求,避免产生负面情绪,合理安排人力资源,实施灵活调度等灵活转移系统,并在每位护士转移班次时评估管道位置。
1.3观察指标。比较两组满意评分;对意外拔管危害性的认知、管道护理和维护质量、管道留置的依从性水平;护理前后应激心理评分;意外拔管发生率。
1.4统计学处理。SPSS 15.0软件实施检验,t检验对应计量数据、卡方检验对应计数数据;P<0.05表示差异有意义。
2结果
2.1满意评分。预见性护理干预组的满意评分更高,P<0.05。预见性护理干预组的满意评分是(94.21±3.45)分,而对照组的满意评分是(80.21±2.67)分。
2.2应激心理评分。护理前两组应激心理评分比较,P>0.05;护理后预见性护理干预组应激心理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如表1。
2.3对意外拔管危害性的认知、管道护理和维护质量、管道留置的依从性水平。预见性护理干预组对意外拔管危害性的认知、管道护理和维护质量、管道留置的依从性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4意外拔管发生率。预见性护理干预组意外拔管发生率更少,P<0.05。预见性护理干预组意外拔管发生率有1例,而对照组意外拔管发生率有8例。
3讨论
肺病科是医院抢救和治疗重症患者的重要部门之一。患者的严重病情和身体的多重保护机制被破坏,需要气管插管和留置导管等侵入性。管。近年来,管道留置重症患者意外拔管的发生率仍然很高。意外拔管是导管意外脱落或未经医护人员同意患者将导管拔除,也包括医护人员操作不当所致拔管。一旦发生UE可能对患者造成损伤、延长住院天数,增加费用,甚至导致死亡[3]。通过实施预见性护理,可根据意外拔管的可能因素,包括管道因素、护士因素和患者因素三方面入手,采取相关措施,从而有效减少意外脱管率,有利于加速患者康复进程,也进一步提升了患者的满意度[4-6]。本研究中,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预见性护理干预组施行预见性护理干预。结果显示预见性护理干预组满意评分、应激心理评分、对意外拔管危害性的认知、管道护理和维护质量、管道留置的依从性水平、意外拔管发生率和对照组比较均更有优势,P<0.05。
综上所述,留置管道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干预效果明显,提升了满意度。
参考文献
[1]殷春兰,孟玉霞.综合护理对留置胃管患者意外拔管发生率及负性心理的影响[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8,3(20):156-157.
[2]邹君俊,徐海君.品管圈在降低住院患者留置鼻胃肠管意外拔管发生率中的效果分析[J].当代护士(上旬刊),2018,25(06):167-169.
[3]闫海花.品管圈活动对降低神经外科危重患者意外拔管发生率的效果[J].当代护士(中旬刊),2017(08):120-123.
[4]史丽圆,庄妍,孙远贞,等.PDCA循环对神经内科鼻饲患者意外拔管发生率的影响[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6(07):172-174.
[5]钟守萍.品质管理活动在降低儿科浅静脉留置针意外拔管发生率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导报,2015,12(10):162-165.
[6]张菊明,于海英,姚新美.品质管理活动在降低儿科留置针意外拔管发生率中的应用[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4,31(03):56-58.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08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