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2015年赤峰市HIV/AIDS疫情分析论文

发布时间:2020-07-24 09:40:35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了解赤峰市HiV/aids疫情流行特征;方法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对赤峰市2015年发现报告的HiV/aids病例进行分析;结果2015年HiV/aids病例较2014年增长了19.44%,主要分布在红山区(37.21%)和松山区(46.51%),年龄主要分布在20-49岁占85.53%,100%经性传播,同性传播占81.40%,异性传播占18.60%,职业以农民(25.58%),家政家务及待业(26.74%),商业服务(20.93%)为主,学生、离退人员病例数量明显增多;结论2015年HiV/aids病例数量继续增长,流行特征有新变化。

关键词:艾滋病;疫情分析;赤峰

本文引用格式:李兵,邱亚飞.2015年赤峰市HIV/AIDS疫情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73):367-368.

0引言

艾滋病是非常严重的危害人类健康的致死性传染病,其病原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最早在美国发现[1]。艾滋病被称为世界第三大杀手疾病,由于艾滋病具有极高的病死率,且现阶段还无法治愈,同时还在全世界广泛流行,不仅造成大量经济损失,还严重阻碍社会发展。2015年,全市共发现报告HIV/AIDS病例86例(HIV65例,AIDS21例),与去年同期比较增长19.44%(2014年72例)。为了解全市艾滋病疫情流行特征,发现疫情新变化,统计86例病例资料,进行分析。

\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来源。所用数据来自艾滋病综合防治管理信息系统,按报告地区,录入日期查询下载。

1.2方法。用Microsoft Excel统计数据,对86例HIV/AIDS病例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2]。

2结果

2.1时间分布。1月份报告15例(17.44%),2月份2例(2.33%),3月份9例(10.47%),4月份5例(5.81%),5月份5例(5.81%),6月份9例(10.47%),7月份8例(9.30%),8月份6例(6.98%),9月份5例(5.81%),10月份5例(5.81%),11月份8例(9.30%)12月份9例(10.47%)。

2.2地区分布。红山区32例(37.21%),松山区40例(46.51%),宁城县5例(5.81%),喀旗3例(3.49%),克旗2例(2.33%),林西、阿旗、右旗、元宝山各1例(4.65%),翁旗、敖汉、左旗没发现病例。

2.3性别与年龄分布。性别以男性为主,共76例,占88.37%;女10例,占11.63%,男女比例7.6:1。年龄以青壮年为主,集中分布在20-49岁(65例),占85.53%。

2.4传播途径。86例艾滋病病例感染途径全部为经性接触传播,其中同性传播70例,占81.40%;异性传播16例,占18.6%。

2.5婚姻状况。未婚44例,占51.16%,已婚有配偶35例,占40.70%,离婚或丧偶7例,占8.14%。

2.6民族构成。汉族67例(77.91%),蒙古族10例(11.63%),满族4例(4.65%),回族3例(3.49%),彝族1例(1.16%),侗族1例(1.16%)。

2.7户籍分布。2015年,发现外省HIV/AIDS9例,分别来自黑龙江等4个省份,其中辽宁居多,占55.56%,本省其他盟市5例,分别来自通辽和呼伦贝尔,与2014年比较,外省与本地其他盟市病例所占比例下降,本地病例所占比例上升,占83.72%(2014年本地病例占75%),见表1。


\

 
2.8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29例(33.72%),初中25例(29.07%),高中或中专22例(25.58%),小学10例(11.63%)。

2.9职业分布。2015年发现报告的HIV/AIDS病例共涉及8类人群,主要是农民(25.58%),家政家务及待业(26.74%),商业服务(20.93%),学生(10.47%),与2014年比较,学生、离退人员病例数量增多,变化明显,干部职员数量减少,见表2。

\

 
3讨论

最近几年,赤峰市HIV/AIDS病例明显增加,虽然疫情处于低流行态势,但病例数量增长速度较快,开始从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蔓延,疫情出现新特点[3]。

艾滋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慢性传染病,是非常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与社会问题。对于HIV感染者与AIDS患者的有效管理不仅是控制传染源的重要保证,也是艾滋病控制策略的重要关键环节[4]。由于艾滋病仍为无法治愈的疾病,且具有极高病死率,因此人们对于艾滋病的认识普遍被恐惧思想所支配[5]。同时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存在性乱的因素,因此HIV/AIDS患者容易受到周围人的歧视,在家庭中缺乏应有的地位。

小年龄组人数逐年增加,最小16岁,主要涉及青年学生和商业服务者,这两类人群正处于性活跃期,且属于男男性行为,性活动频繁,感染率高。学校是青少年聚集的场所,这一特殊环境为同性性行为者的沟通交流提供了方便。

老龄组人数也有增长的趋势,年龄最大71岁。随着生活水平、医疗条件的提高,老年人身体硬朗,对性生活还有一定的需求,也可能因为生活枯燥,精神生活得不到满足,很容易涉入高危性行为。

涉及职业范围逐渐扩大,各行各业都发现了病例。传播途径以同性传播占大多数,但异性传播比例较2014年增大。男男性接触中的双性恋者存在婚内传播的风险,夫妻间传播致使无辜女性感染率上升,这也是HIV由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的最主要原因。

目前越来越强调“与艾滋病斗争,不是与艾滋病人斗争”的观点,所以对于HIV/AIDS患者的生存质量与社会态度逐渐受到人们重视。解决HIV/AIDS患者生活问题并保护他们应有的社会权利,成为目前的主流观点,及时防范可能出现的HIV感染者心理危机,应成为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参考文献

[1]魏德清,陈晨.1996-2015年泸州市HIV/AIDS疫情特征变化及应对策略探讨[J].预防医学情报杂志,2018,34(3):290-293.
[2]邹良军.江阴市2012-2016年HIV/AIDS人群疫情特征分析[J].大家健康(中旬版),2017,11(9):289-290.
[3]陈亮,张明雅.福建省学生HIV/AIDS疫情流行特征分析[J].海峡预防医学杂志,2016,22(6):1-3,79.
[4]许双喜,赵春岭,李立,等.2011-2015年西华县HIV/AIDS疫情监测分析[J].河南预防医学杂志,2017,28(3):229-230.
[5]龙伟,万泉.2008-2017年重庆市武隆区艾滋病疫情流行病学分析[J].寄生虫病与感染性疾病,2018,16(2):78-80.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0852.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