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医疗器械使用安全风险监测、评估和控制措施论文

发布时间:2020-07-23 14:55:31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前,随着我国医疗设施的不断进步与发展,而医疗器械作为我国医院发展进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在不断的进行相应的改善和提高。近年来,由于相关医疗设备发生的故障以及其质量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严重的影响了我国大部分医院的一些临床医疗活动的进行,因此,作为医院相关医疗设备的管理部门,必须要对此进行不断地创新,进一步完善医院内医疗设备风险的评估与监管。本文将结合当前我国医疗器械的管理现状,对建立医院医疗器械使用安全事件监测、评估以及控制的相关措施进行分析和研究,从而避免因医疗器械的质量或者对此使用不当而引发的一系列安全问题,确保医院医疗设备的安全使用。

关键词:医疗器械;临床医疗活动;风险监测;控制措施;分析研究

本文引用格式:迟琳琳,马明珠,董瑞雪,等.医疗器械使用安全风险监测、评估和控制措施[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73):234-235.

0引言

在现阶段我国的的医疗体系当中,医疗器械作为我国医院发展进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医院实际临床医疗活动的使用过程中,不管是对患者日常的保健、预防疾病,还是对患者相关疾病的治疗以及康复时,它都发挥着相当重要的作用。但是,在这个过程中,由于医院的工作人员对相应医疗器械使用操作的方法未能进行足够的了解,以致于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使用不规范,一定程度上也给患者的身体健康带来了一定的风险。因此,医院的领导人员必须要对此引起足够的重视,及时有效的开展医院内医疗器械使用安全风险监测、评估以及控制的相关工作。

1医疗器械风险管理的现状

近年来,由于医院的相关工作人员医疗器械使用不当而造成的一系列不良医疗事故频频发生,因此,我国的卫生部门也开始越来越关注相关医院医疗器械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风险监测、评估和控制等问题。在医院日常医疗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医疗器械存在的风险主要体现在两方面:其一,医疗器械本身具有发生事故的风险,主要是因为医院的工作人员对相关医疗设备的质量以及日常的保养和检查工作不够到位所引起的;其二,主要是在医疗器械的正常使用周期内也存在有部分不确定的、具有一定危害性的因素。在这一方面,与其他发达的国家相比,我国医院的医疗器械风险管理的问题相对还比较突出,对此相关部门也必须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

 
1.1工作人员缺乏对医疗器械的管理意识。现阶段,我国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的频频发生,首要原因就是医院的工作人员缺乏对医疗器械的管理意识。我国大部分的医疗机构在购入相关的医疗设备后,只是一味的使用,让它付出,几乎从不对其进行保养和检修。另外,由于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医院的一些医疗器械更新速度也相对较快,维修工作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与检测设备跟不上医疗器械的更新速度,长此以往,人们也就忽略了医院内医疗器械的管理和维修[1]。

1.2医疗器械维修和保养管理落后。目前,医疗机构对于医疗器械的需求量较大,与此同时,又缺乏医疗器械维修和保养相关的经验和技术。对于医院内部分医疗器械维修和养护,依然处于单纯的维修阶段。往往都是在医疗器械在使用过程中发生故障后,相关工作人员才会对此进行详细的检查。这样一来,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我国医院内相关医疗器械发生故障的可能性,从而对医院内相关患者的检查造成一定的影响。

1.3工作人员对于医疗器械操作的不规范。目前,我国大部分医院内的医疗器械种类繁多,在医院不同的科室内,他们所使用的医疗器械也各不相同。但是,在具体使用的过程中,由于相关设备的使用说明书比较繁杂,让人难以理解,与此同时,医院一些新来的同事又没有一定的耐心,缺乏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的支撑,盲目的进行操作,以致于对设备的操作不当引发不良的后果,不仅会影响医疗器械对患者的治疗效果,还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相关医疗设备的损伤[2]。

1.4医院内医疗器械的管理制度不够健全。目前为止,我国大部分医疗机构在医疗器械的准入、安装验收、维修维护、检测、报废等方面所建立的规章制度均不够完善,以致于在医院的日常发展中对医疗器械使用的安全风险监测、评估以及控制的工作较难进行。因此,针对这一现象,医院在对相关管理机制建立的同时,必须要做到对每个环节都有合理的制度进行约束,避免管理与最终的核算脱节,对医疗机构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尤其要避免“重使用,轻保养”问题的再次发生,导致一些医疗器械“带病工作”,对患者造成伤害[3]。

2医疗器械使用安全风险监测、评估和控制措施

2.1完善医疗器械使用的安全风险监测制度。在对医疗器械进行安全风险监测之前,首先要对其存在的风险进行评估,建立健全相应的安全监测制度,医院相关部门的领导干部必须要明确自身的工作职责,构建安全风险的防控组织,并且,在医疗器械的使用方面,及时的制定防控计划与内容,清晰召回流程,处理不良事件。在落实监测制度的时候,需要临床工作人员对医疗器械的使用数据进行采集,记录每月故障次数,对发生故障的原因进行归类,为之后的评估工作打好基础。另外,对于部分与患者的生命息息相关的医疗器械,如呼吸机、除颤器等,应加强对此类医疗器械的保养和监测,避免发生不必要的损失[4]。

\

 
2.2建立健全医疗器械使用的安全风险评估制度。现阶段,我国的大部分医疗机构虽然已经在运行医疗器械使用过程中的安全风险评估制度,但是,它们往往都是选择在事后进行评估。因此,想要更好的建立健全我国医疗器械使用的安全风险评估制度,首先,必须就必须要加强事前的评估,根据医院医疗设备故障的危害性以及一系列的不确定性因素,事先做好评估风险的预测。其次,对一些临床工作人员也需要进行评估。加强工作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以及相关医疗设备的使用熟练程度,规范医疗器械使用的正确方式,操作环境和流程。另外,对医院临床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和道德素质进行评估,避免一些低级错误的出现[5]。

2.3医疗器械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风险控制措施。首先,必须要加强医院临床工作人员于医疗器械风险管理的意识,从思想上重视风险控制的重要性;其次,要不断加强医疗器械的维修与保养工作,避免因医疗设备本身质量的问题而造成相关不良后果的产生;一般情况下,我国的大部分医疗结构所使用的医疗器械大多都是通过专业机构进行购买的,具有较强的精密度和专业度。但是,由于受到地域、天气、人为因素等方面的影响,会出现维修难、保养难的问题,这就在一定程度上给相关设备维修以及保养的工作人员造成了一定的困扰。因此,医院相关部门的领导干部必须要定期的去聘请一些专业的技术工作人员来为设备保养维修人员进行指导和专业理论知识的讲解,从而较好的保证相关医疗设备使用过程中的质量。另外,还要对医院的医疗器械进行科学、合理的管理,在各个环节都要进行全方位严格的把控,及时的淘汰一些使用年限较久、严重老化的医疗器械,有效的控制因医疗器械使用不当或者是医疗器械的质量问题而带来的一系列不利因素[6]。

3结论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与进步,我国大部分医院的医疗医疗器械也在不断的进行创新,现有的医疗水平也在不断地提高。因此,为了避免因医疗器械的质量或者对此使用不当等因素而引发的一系列安全问题,就必须要从各个方面采取科学、合理、有效的措施进行规避,杜绝风险故障的隐患,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以及危害的程度,从而更好的确保我国医院内相关医疗设备的安全使用。

参考文献

[1]任文霞,朱清,丁静,等.基于风险管理的医疗器械不良事件分级监测模式研究[J].中国医疗器械杂志,2018,42(03):215-218.
[2]苗宇.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管理系统的研究与设计[D].重庆大学,2017.
[3]段智超.医疗机构医疗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管体系探讨[J].设备管理与维修,2019(01):9-10.
[4]江明尹,冯庆敏,高佳琦,等.医疗器械临床应用的人因失误分析研究[J].中国医疗器械杂志,2017,41(04):298-301.
[5]武永军,付延安.新《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实施后医院管理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7,23(04):116-117.
[6]刘红光,王银虎,高群.医疗医疗器械风险管理的实施[J].医疗装备,2017,30(02):68-69.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0835.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