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探究微生物检验在感染控制中的应用价值论文

发布时间:2020-07-23 09:22:45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通过实验探究在医院感染控制工作中应用微生物检验发挥的价值。方法调取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在我院治疗的尿路感染患者82例,通过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对其进行分组,第一组为对照组,有41例患者;第二组为观察组,包含41例患者。其中第一组的治疗方法是使用传统医学的治疗方法,观察组的治疗方法是传统常规治疗配合微生物检验治疗。持续一段时间后,对两组患者进行对比,对比指标包括感染的发生率和医院感染的严重程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感染发生率比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严重程度轻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医院感染控制中微生物检验能够显著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提高临床治疗的成功率,因此具有比较高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微生物检验;感染控制;治疗结果

本文引用格式:张楠,郭永刚,张岸洋.探究微生物检验在感染控制中的应用价值[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73):200+202.

0引言

微生物检验是一种常用的监测和控制方法,主要应用于对有感染性的相关疾病的实验室诊断和预防[1-3]。近年来,通过研究已经发现,由于缺乏有效的控制和感染监测,患有尿路感染和严重呼吸综合征以及其他严重传染病的患者通常恢复效果不好,给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不便。随着生物学和医学的快速发展,微生物学检验作为一种医学技术可以帮助临床治疗收获显著的疗效。据相关报道,这项技术在诊断和预防感染类疾病中有十分好的效果,因此,本院对微生物检测在感染控制中的价值做具体探究,相关情况做如下介绍。

\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调取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在我院接受住院治疗的82例患者,通过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对其进行分组,第一组为对照组,有41例患者;第二组为观察组,包含41例患者。其中对照组男女比例为21:20,分布区间为19-73岁,平均(35.78±1.24)岁;观察组男女比例为1:1,分布区间为18-71岁,平均(35.94±1.23)岁。这82例患者中,骨科30例,内科33例,外科19例,采用SPSS软件来对两组的患者身份资料的详细信息作对比,很明显P>0.05,说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方法。对照组,医生应该通过沟通和检查等措施来了解患者的病情、体征情况,然后确定治疗方法,结合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从医经验对症下药,为单纯的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是像对照组一样实施常规治疗,同时将微生物检验加入到治疗中去:①药敏检测:主要是为了确定患者会产生过敏的药物有哪些,避免后续用药出现过敏反应,试条类型和分析仪类型分别为ATBG-5ATB Expression型;②细菌检测:使用法国梅里埃公司生产的ID32试条,做菌种提纯完成检测;③确诊实验:要准确确定患者受感染的菌种类型,通过K-B的方法,使用头孢他定、头孢泊肟、克拉维酸等药物,还需要克拉维酸的抑菌环的协助,对抑菌环的直径进行检测,如果增大量大于5 mm,那么就可以确诊为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菌[4]。

1.3观察指标。前面介绍过对于患者治疗情况的评价,因为观察的方面包括两个方面:医院感染的发生率和感染的轻重程度,为了更加方面统计结果,进行明确的分级:医院感染情况分为感染和未感染;医院感染轻重程度按照从轻度到重度的严重程度可以分为Ⅰ级、Ⅱ级、Ⅲ级。

1.4统计学分析。统计工具SPSS 20.0作为数据处理程序,结果为(±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结果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时是具有统计意义的。

2结果

2.1两组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情况比较。通过表1的数据可以看出,对照组有9例患者感染,观察组有3例患者感染,前者的医院感染情况高于后者,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2.2两组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轻重程度比较。通过表2的数据可以看出,对照组感染的程度Ⅰ级、Ⅱ级、Ⅲ级分别为2、1、0例,观察组感染的程度Ⅰ级、Ⅱ级、Ⅲ级分别为3、5、1例,同样的,前者患者的医院感染情况比后者严重,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医院感染类似于一般的传染性疾病,众所周知,传染的完成要有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三个因素的组成[5-6]。这三个因素都与微生物检测密切相关,手术感染、腹泻、恶性呕吐等常见的医院感染类型,对医疗质量产生了严重影响,使患者承受着巨大的痛苦和治疗费用压力,同时,它也造成了医院不必要的卫生资源浪费。所以,对于微生物的检验工作能够在早期就察觉到感染源的存在从而尽快采取措施来避免感染,传播路径被切断,就可以将感染控制在小范围内,完成预防和检测工作。

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医院感染发生率比对照组低,这表明微生物检验手段对于感染发生率有明显的降低作用。这主要是因为检验工作使用噬菌体分型、分子分型、细菌分型等分类方法,在最短的时间内将病原菌的类型确定,筛选抗性菌株以及基于基因型判断病原体传播的范围,这样感染病菌的详细情况有了解后就能够更加准确的选择治疗方案,将医院感染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

在感染的人群内,比对他们的感染严重程度。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医院感染的严重程度比对照组轻,这表明微生物检验在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方面有显著作用以外还可以减缓患者的感染程度,病情减轻的患者所承受的痛苦也会减小,并且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恢复健康,这样,微生物检验方法就容易被更多的患者接受,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治疗所用的费用[7]。对于患者感染的病因进行分析,借助微生物检测可以将感染源、感染性质、感染途径等信息明确,对于医生诊治来说也是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在微生物检验中要进行药敏试验,这个过程也是为后续治疗打下了比较好的基础,患者可以免受过敏之苦,也减少了医用药物的浪费。

3结论

通过结果分析,微生物检测应用于医院感染控制中是一个应给予肯定的办法,在临床治疗中,应该做好医院感染的预防工作使患者免受二次病痛,及早发现传染源并做准确辨别,采取合理的办法阻止传染源传播[8]。因此微生物检验在感染控制中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在后续应用中还要多做临床试验,发现该检验方法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解决,使其更好地服务于我国的医疗行业。

参考文献

[1]杨燕迪.微生物检验在住院患者院内感染控制过程中的应用情况[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8,10(09):33-34.
[2]张韩.微生物检验在医院感染控制中的价值分析[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8,2(06):242-243.
[3]高艳珠,叶青云,利雯秀,等.病原微生物检验在医院感染控制方面的应用价值[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12):110+116.
[4]张伟.微生物检验在感染控制中的价值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1,24:88-89.
[5]王志棣,孔晓明,芮志莲.基层医院微生物实验室现况调查[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15(12):854-855.
[6]李熙.微生物检验在感染控制中的临床价值[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5(36):7389-7390.
[7]黄婧.临床微生物检验与检测应用在控制医院感染中的效果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5(35):7189-7190.
[8]齐弋枢.微生物检验在感染控制中的作用浅析[J].亚太传统医药,2008(12):143-144.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0775.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