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研究改良纵切横缝手术对于慢性肛裂患者的作用与效果。方法选出我院在2016年7月至2018年7月采用传统肛裂切除手术的51例慢性肛裂患者,将其作为a组,另选出在此基础之上采用改良纵切横缝手术的51例慢性肛裂患者,将其作为B组,观察比较其结果。结果B组患者在治疗后其复发的总发生率、并发症的总发生率、愈合时间都优于a组患者(P<0.05)。结论对于慢性肛裂患者来说,在运用改良纵切横缝手术后,能够促进其治疗最后的效果与质量最大限度地得到提升,并减短愈合所需时间,减少复发与各类并发症的产生,可推广。
关键词:慢性肛裂;治疗;改良纵切横缝术;效果;影响因素
本文引用格式:陆新建.改良纵切横缝术应用于慢性肛裂治疗中的临床价值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73):92+94.
0引言
肛裂指的就是肛肠外科中十分普遍的病症,其就是在齿状线下肛管中的皮肤层产生裂伤后而引发的缺血性溃疡,通常较难得到自愈,长时间如此就会引发慢性肛裂。现阶段,临床中对慢性肛裂患者大多运用保守方面的治疗,而如果保守方面的治疗无效后,就运用手术。不过,不相同的手术方法对于慢性肛裂患者所得到的效果间也具有相应的差异性,为此,临床中要更为全方位地开展分析与研究[1]。本文主要就对比与分析了改良纵切横缝手术、传统肛裂切除手术对于慢性肛裂患者的作用与效果,并将结果进行如下报道。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选出我院在2016年7月至2018年7月采用传统肛裂切除手术的51例慢性肛裂患者,将其作为A组,另选出在此基础之上采用改良纵切横缝手术的51例慢性肛裂患者,将其作为B组。A组中,男性44例、女性7例;其年龄在25-55岁,年龄均值(40±7.46)岁。B组中,男性45例、女性6例;其年龄在26-56岁,年龄均值(41±8.08)岁。对比两组各项临床资料,其结果显示(P>0.05),可深入研究。
1.2方式
1.2.1A组:对患者施予传统肛裂切除手术:对患者施予骶管麻醉,辅助其处于截石位,顺裂口中部切一个纵向的切口,自下方至肛外源的1-2cm到齿线,把局部肛门括约肌加以夹出,并实施切除;为了防范患者产生肛门失禁,要尽力较少地对肌纤维加以切除,同时,对所有肥大肛乳头、痔疮等实施切除,全方位清除出各慢性溃疡病理组织;接着,对切口边缘加以修整,并施予止血,比如,运用凡士林、明胶海绵等辅助止血,并加压加以固定。
1.2.2B组:对患者施予改良纵切横缝手术:对患者施予骶管麻醉,辅助其处于截石位,对切口两侧施予横向的牵拉,使得切口能够变成“倒立等边三角形”状,实施横行缝合的两处端点即为底边中的某两处端点,处于底边、左部与右部两处端点与其邻近的皮肤,对其施予一针的缝合,单侧共三针。无需对两处邻边中的下切口加以缝合,把其当作引流口,将3 cm当作规范,开展横向缝合,将2 cm当作规范,纵向实施引流,对所有肥大肛乳头、痔疮等实施切除。
1.3指标观察
1.3.1复发的总发生率:估计对比两组患者在治疗后其复发的总发生率。
1.3.2并发症的总发生率:估计对比两组患者在治疗后其并发症的总发生率,在这其中,并发症主要就包括了感染、尿潴留、水肿。
1.3.3愈合时间:估计对比两组患者在治疗后其愈合时间。
1.4统计学分析。将本研究所收集的数据录入到SPSS 19.0统计软件中,并对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用(±s)表示,计数资料用率(%)代表。P<0.05,表示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比较两组并发症的总发生率。B组在治疗后其并发症的总发生率即为5.88%,低于A组即为21.57%(P<0.05),见表1。
2.2比较两组愈合时间。B组在治疗后其愈合时间即为(14.32±1.34)d,优于A组在治疗后其愈合时间即为(17.45±1.59)d(P<0.05)。
2.3比较两组复发的总发生率。B组在治疗后其复发的总发生率即为1例(1.96%),优于A组在治疗后其复发的总发生率即为10例(19.61%)(P<0.05)。
3讨论
肛裂在临床中指的就是消化道出口自其齿线至肛缘这一段最为狭窄的肛管组织表面产生裂开与反复无法得到愈合的病症,其在肛肠科室中十分普遍[2]。有研究人员指出了,慢性肛裂的各类引发因素较多,比如,精神问题、一氧化氮代谢有所失常、神经肽产生转变等都会使得内括约肌产生痉挛,让肛管内压逐步上升,从而使得其产生缺血性溃疡[3]。对于肛裂患者而言,其十分关键的临床表现与症状主要就包括了:①在排便结束后,产生了过重的烧灼痛感或是刀割痛感,接着,由于内括约肌产生痉挛,疼痛感十分剧烈;②在进行排便期间,产生了便血,且色泽十分鲜红;③大多会伴发便秘。
临床中大多运用手术对肛裂患者开展治疗,在这其中,传统肛裂切除手术十分普遍。传统肛裂切除手术的根本就是内括约肌切断手术,其就是借助对局部括约肌加以切断,而对内括约肌所产生的痉挛进行解除[4]。这一手术方法被大量地运用到了临床中,但是,在手术结束后,各切口组织得到愈合的速度较慢,且长期疼痛感都过多,较易产生复发,制约了这一手术的运用。现阶段,改良纵切横缝手术得到了研发与推广,其变成了对慢性肛裂患者施予治疗十分普遍的方式,其借助对括约肌实施纵切,进而清除其产生的痉挛,可以减少疼痛感、感染的产生[5]。改良纵切横缝手术就是在纵切横缝手术的前提之下加以改良,其根本就是纵切没有转变,把纵切横缝手术中的中部进行一针的缝合变换成中央切口引流,同时,对两边开展横缝,方便对肛管加以扩大,进而降低疼痛感与张力。且在改良手术中,其把以往的中央切口变换成了引流切口,能够最大限度地降低感染的产生。
本研究的结果提示了以下的结论,B组患者在运用改良纵切横缝手术后,其复发的总发生率、并发症的总发生率、愈合时间,都优于运用传统肛裂切除手术的A组患者(P<0.05)。
总之,对于慢性肛裂患者来说,在运用改良纵切横缝手术后,能够促进其治疗最后的效果与质量最大限度地得到提升,并减短愈合所需时间,减少复发与各类并发症的产生,可推广。
参考文献
[1]陈斌.后位内括约肌节段式部分切开术与后位内括约肌切开术治疗慢性肛裂疗效比较[J].新乡医学院学报,2015,32(9):871-873.
[2]于亚男,段振民,王双印,等.马应龙痔疮膏、云南白药、复方亚甲蓝溶液联合治疗慢性肛裂的疗效观察[J].河北医药,2016,38(20):3152-3154.
[3]张超杰,张卫平.痔上黏膜环切术联合内括约肌切开术应用于混合痔伴肛裂治疗的近期及远期疗效分析[J].贵州医药,2016,40(11):1180-1181.
[4]戴春红,朱宝山,胡宇,等.痔核剥离、溃疡面切除联合内括约肌侧方切断术治疗Ⅲ期混合痔伴肛裂的疗效分析[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17,26(4):537-540.
[5]秦晓静,丁博文,张雪艳.背部穴位挑治法联合痔疮散治疗肛裂疗效及对创面愈合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7,26(34):3839-3841.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07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