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反流性食管炎的中医临床治疗论文

发布时间:2020-07-22 11:06:49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对反流性食管炎(re)患者应用中医方案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讨论和研究。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8年6月本院消化科治疗的84例re患者,根据治疗方式分为西医组与中医组,各42例患者。其中对西医组的患者使用常规治疗方式,对中医组的患者则使用中医治疗方式。观察统计两组的临床效果、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中医组患者在给予了中药方剂治疗后,其治疗有效率(92.86%)相较于西医组(83.33%)有了一定的提高,且中医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2.38%)也好于西医组(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辨证治疗对re患者有着比较理想的治疗效果,且不易导致不良反应,患者预后好,临床推广价值较高。

关键词:反流性食管炎;中医;临床效果

本文引用格式:邵小梅.反流性食管炎的中医临床治疗[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73):57+60.

0引言

反流性食管炎(reflux esophagitis,RE)是常见的消化系统内科胃食管疾病。该病具有症状多样、易反复的特点,主要有反酸、嗳气、反胃、疼痛等临床表现,部分患者的食管粘膜由于长期受到酸性反流物的刺激会出现严重的炎症糜烂或者溃疡,进而致使上消化道出血,对患者的身体造成较大的损伤。随着现代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和生活节奏的变快,该病呈现出了发病率上升的趋势,而西药对于该病的治疗往往难以得到理想的效果。为了对RE患者的中医治疗效果进行研究,进行了本次实验,现报道如下。

\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6年3月至2018年6月接收的84例RE患者进行研究,分为西医组与中医组,每42例。西医组患者中有男性22例,女性20例,年龄21-65岁,平均(41.56±4.52)岁;中医组患者中有男性24例,女性18例,年龄22-61岁,平均(42.88±4.21)岁。两组患者均诊断为RE,无其他重大疾病史。一般资料对比无统计学意义
(P>0.05)。

1.2方法。西医组使用常规治疗,具体方案为:奥美拉唑肠溶胶囊,po,bid,20 mg/次;莫沙必利片,po,tid,5 mg/次,若患者出现腹胀则服用多潘立酮片,po,tid,10 mg/次。嘱患者在治疗期间不可食用辛辣、生冷等的食物,改变烟酒等不良嗜好。中医组患者使用中医治疗,方案为:

①肝气犯胃证,患者胸骨后灼痛,反酸,胃脘胀痛,易怒,嗳气,脉弦,苔白,使用半夏厚朴汤合四逆散进行治疗。②肝胃郁热证,患者胸骨后及胃脘灼痛,反酸,口干,舌红苔黄,脉弦数,给予左金丸加减。③瘀血停滞证,患者胸骨后及胃脘有针刺样疼痛,痛处固定,脉涩,桃红四物汤加减。④脾胃虚寒证,患者胸骨后及胃脘烧灼,隐痛、痛处喜温,精神不振,乏力,泄泻,舌淡,苔白,脉细,黄芪建中汤加减。⑤脾胃阴虚证,患者胸骨后及胃脘烧灼隐痛,口干,舌红少津,脉弦细,益胃汤加减。用法:上述方剂水煎服,日一剂,分两次服用,4周为一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

1.3评价标准。治疗效果:治愈:患者反酸、疼痛等临床症状多数痊愈,检查可见食道粘膜炎症消失。有效:患者反酸、疼痛等症状好转,胃镜下检查可见食道粘膜炎症情况改善。无效:患者临床症状未见好转,或症状加重。治疗有效率=治愈率+有效率。

1.4统计学分析。本次研究的数据使用SPSS 21.0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治疗效果对比。经过一个疗程治疗后,中医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2.86%,西医组为8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

2.2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中医组中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有1例,占2.38%,西医组出现不良反应的有3例,占7.14%,中医组发生率低于西医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RE是消化系统内科的常见疾病,该病是指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至食管,食管黏膜由于受到胆汁、胃酸以及其他物质的刺激[1],导致出现炎症或损害的一种疾病。RE可单独发病,也可与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食道癌等疾病伴随出现。且该病被认为可能引起心绞痛、夜间呼吸暂停、哮喘、肺炎等病的发生。临床上患者多表现为反酸、胸骨后及胃脘烧灼感、胸痛、吞咽不利等,胃镜检查可以发现食管粘膜破损、糜烂或食管溃疡。目前临床上认为导致该病发生的原因主要与抗反流屏障破坏、食管下段括约肌功能的障碍、胃十二指肠功能失常、裂孔疝以及其他部分疾病有关,肥胖、烟酒、精神压力等都是引发该病发生的重要因素[2]。目前西医在该病的治疗上主要是利用药物进行促进胃排空、降低胃酸等对症治疗,但是服用药物往往难以获得较为理想的效果,且可能会产生一些副作用。在我国传统医学理论中,根据临床症状表现该病当属“胃痛”、“反胃”、“吞酸”等范畴,认为该病病机主要是因患者饮食不节或受情志所伤,而致胃失和降、肝失疏泄,进而胃气上逆。病位在胃,与肝、脾有关。该病的常见证型有肝气犯胃证、肝胃郁热证、瘀血停滞证、脾胃虚寒证、脾胃阴虚证等[3-5]。本文中,对于肝气犯胃证的患者,采取了半夏厚朴汤合四逆散加减来疏肝理气、和胃降逆;对肝胃郁热证的患者采取了左金丸加减来清肝泻火、和胃降逆;对瘀血停滞的患者采用了桃红四物汤加减以活血消瘀、理气止痛;对脾胃虚弱的患者,采用了黄芪建中汤加减来温中和胃;对脾胃阴虚的患者应用了益胃汤汤加减以养阴益胃。根据本次实验结果[6-11],采用中医治疗方案的中医组患者,其治疗有效率相较于单纯使用常规疗法的西医组明显提高,且不良反应的发生也要好于西医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中医辨证治疗对RE患者有着比较理想的治疗效果,且不易导致不良反应,患者预后好,临床推广价值较高。

参考文献

[1]丁沛,刘菊,胡蓆宝.中医综合疗法在反流性食管炎治疗中的应用[J].中医杂志,2012,53(10):879-881.
[2]杨杰.中西医结合治疗反流性食管炎临床研究[J].中医学报,2014,29(3):414-416.
[3]赵欣,王东红.浅谈中医对反流性食管炎的认识和治疗[J].光明中医,2012,27(9):1875-1876.
[4]李良玉,周兰利.中医综合疗法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疗效观察[J].光明中医,2017(12):1693-1695.
[5]张友平.反流性食管炎中医综合治疗临床分析[J].中外健康文摘,2012(50):9-9.
[6]王斐,梅雨玫,韩树堂.中西医结合治疗反流性食管炎心得[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0,05(11):3422-3423.
[7] 张云乔,刘浩.反流性食管炎的中医药治疗[J].医学信息,2013(29):653-653.
[8]杨春桥,张国庆,顾伯林,et al.中西医结合治疗反流性食管炎20例临床研究[J].江苏中医药,2011(8):26-27.
[9]李淑红,唐艳萍,李淑云.中医药治疗反流性食管炎辨证论治探讨[J].吉林中医药,2010(8):661-663.
[10]李美,杨幼新.中医药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研究进展[J].辽宁中医杂志,2016,41(1):197-199.
[11]邓传璋,闫寒,向晓娣,et al.中医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研究进展[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98):77+79.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0700.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