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对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应用在骨质疏松椎体骨折当中的价值进行评估。方法抽取本院2016年9月至2018年9月间收治的骨质疏松骨折病人70例为本组研究的对象,行dWi扫描后,对比不同性别和年龄病人的表现扩散系数(adc值)。结果采取dWi扫描后,40-50岁和51-60岁组adc值明显比61-70岁组高(P<0.05);40-50岁组adc值比51-60岁组高(P<0.05);各年龄阶段女性骨骼中adc值均比男性高(P<0.05)。结论通过dWi扫描能够对骨质疏松椎体骨折病人的椎体骨髓变化加以无创性评估,且结果较为准确,能为预防骨质疏松提供可靠诊断依据,值得推广。
关键词: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骨质疏松;椎体骨折
本文引用格式:蒋蕾.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在骨质疏松椎体骨折中的评估价值[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73):203-204.
0引言
骨质疏松是在多种因素影响下所引发的一组骨科疾病,以老年人多发,临床可表现为骨骼疼痛和明显肢无力感,同时该症状也是导致老年病人骨脆性骨折的关键因素,所以提前掌握病人是否存在骨质疏松情况或骨质疏松程度,是对骨质疏松采取针对性治疗的关键。当前临床主要以骨矿物质密度测定作为判断骨质疏松的基本情况,但是骨矿物质密度的改变并非可以代表骨质疏松的所有病理变化情况,而骨量外影响骨强度的相关因素开始得到临床重视,其反映的是骨骼除了骨量之外的生物力学特征。骨质疏松椎体骨折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疾病,但临床对其诊断存在的误诊现象比较多,常规的CT、MRI等应用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作为一种可从分子水平来检测病变情况的较为理想的无创检查技术,该技术可以更好反映出股质量变化特点,并以表现扩散系数(ADC值)定量测量,对骨质疏松加以量化,客观反应出骨微结构及微化学成分,作为骨质疏松的有力评价标准,在临床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为了进一步探究DWI在骨质疏松椎体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本文将其与MRI的应用进行对比,先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抽取本院2016年9月至2018年9月间收治的骨质疏松骨折病人70例为本组研究的对象,所有病人接受双能X线吸收仪检查后前后位照射测量L1-4椎体骨矿物质密度T值,单位是g/cm3,根据WHO标准,当T值≤-1.0时,骨量比正常值低。在本组70例病人中,男性30例,女性40例;年龄42-70岁,平均(55.33±4.15)。病人在接受DWI检查前对检查的内容均了解,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本组纳入标准为:①没有明确的器质性病变,没有明确的手术史;②没有长期口服激素类药物;③无放化疗史;④无肝炎或结核等传染疾病史。本组排除标准为:①患有甲亢或骨性骨营养不良以及Paget病等与骨代谢相关的疾病;②有幽闭恐惧症者;③存在MRI或DWI检查禁忌者,如装有金属异物或心脏起搏器等。
1.2方法。DWI扫描选择GEsidnal.5T MR扫描仪,以头部先进方式,将扫描范围扩大为颅底到耻骨联合的水平,取病人冠状位和横轴位进行DWI扫描,设置扫描的参数为:序列选择SE-EPI,参数TR8100 ms,TE85 ms,TI220 ms,b=0-800 s/nm2,层厚为5 mm,层距为1 mm,FOV为40×40 cm,矩阵为128×128,NEX4次,每段层数为30层,全身设置8段完成。
1.3评估方法。于GEAW4.4工作站中对DWI图像给予三维最大强度的投影重建,获取DWI图,应用软件包当中ADC软件对病人的C7、T8、L4和骶骨、股骨颈、双侧髂骨等ADC值,并取平均值以判定骨骼系统的ADC值,所有的数据都测量3次,取平均值[1]。
1.4统计学处理。将所取得数据录入SPSS 23.0软件包中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行t检验,以P<0.05表示对比区别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不同年龄及性别病人DWI图信号情况。40-50岁组的ADC值是(0.45±0.13)×10-3 mm2/s,51-60岁组的ADC值是(0.36±0.07)×10-3 mm2/s,61-70岁组的ADC值是(0.23±0.56)×10-3 mm2/s。可见40-50岁组和51-60岁组ADC值明显比61-70岁组高(P<0.05);40-50岁组ADC值比51-60岁组高(P<0.05)。
2.2不同年龄和不同性别病人ADC值对比。各年龄阶段女性骨骼中ADC值均比男性高(P<0.05),如表1所示。
3讨论
骨质疏松的临床上以骨量低及骨组织微结构破坏为主要特征,当症状比较严重时,还可能加大病人的骨质脆性,从而引发骨折[2]。骨质疏松多在老年人群中发生,但其并非老年性疾病,各个年龄段均有发病情况。骨质疏松椎体骨折属于一种常见的因骨质疏松所引发的疾病,对病人的正常生活有严重的影响,所以临床对该症状进行准确诊断,可为临床治疗提供有用的评估依据[3]。
MRI主要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评估诊断中,其通过对运动水平在组织病理及生理变化中产生的影响加以分析,但是这种方法应用于骨质疏松中并不非常多,对于神经系统的评估也主要以提供脑生理状态信息为主,或对蛛网膜囊肿、表皮样囊肿、脓肿、肿瘤坏死、硬膜下积脓以及积液等加以鉴别,具有显著可靠性,且在颅内的其他病变中也有一定的鉴别评估作用,如外伤、感染、肿瘤及脱髓鞘等[4]。而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主要利用分子的运动水平来评估骨质疏松椎体骨折,因为骨质疏松椎体骨折病人的骨髓中所含脂肪量会明显增多,其相应红骨髓隆空间也会被大大占据,从而减少了细胞外间隙,导致细胞外自由水分子在扩散过程中受到明显限制,因此,对ADC值加以评估能够反映出细胞外自由水分子的扩散情况,当其数值越低时,就越能证明病人为骨质疏松椎体骨折[5]。
在本组研究当中,对所收治的70例骨质疏松椎体骨折病人采用DWI的临床价值加以评估,结果发现,40-50岁和51-60岁组ADC值明显比61-70岁组高(P<0.05);40-50岁组ADC值比51-60岁组高(P<0.05);各年龄阶段女性骨骼中ADC值均比男性高(P<0.05)。由此可见,通过DWI扫描能够对骨质疏松椎体骨折病人的椎体骨髓变化加以无创性评估,且结果较为准确,能为预防骨质疏松提供可靠诊断依据,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刘侃.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在骨质疏松椎体骨折中的评估价值[J].医疗装备,2018,31(20):39.
[2]卢莹莹,吴春根,申玉兰,等.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在鉴别良恶性椎体骨折中的诊断价值[J].临床放射学杂志,2017,36(06):861-865.
[3]何杰,方浩,李晓娜,等.腰椎MR扩散加权成像对骨质疏松的定量诊断价值[J].临床放射学杂志,2015,34(05):763-767.
[4]邹子仪.扩散加权成像对椎体骨折性质的鉴别[J].临床医学工程,2016,23(03):282-283.
[5]张恒,黄刚,毛泽庆,等.3.0T磁共振腹部DWI序列定量评价腰椎骨质疏松的价值[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6,26(06):1083-1087.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06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