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综合疗法对小儿微小度数斜视性弱视的疗效分析论文

发布时间:2020-07-21 09:54:26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分析综合疗法对小儿微小度数斜视性弱视的疗效。方法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我院共计收治小儿微小度数斜视性弱视患儿6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均采用综合疗法进行临床治疗,记录患儿的治疗结果以及不同情况患儿的治疗效果。

结果60例患儿中48例患儿得到了有效的治疗,治疗总有效率为80.00%,而临床中患儿的注视性质、弱视程度以及屈光参差程度等将会对患儿的治疗效果造成明显的影响。结论临床中综合疗法能够对小儿微小度数斜视性弱视患儿进行有效的治疗,而临床患儿的疾病情况则会对治疗效果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需要根据患儿的实际情况,开展相应的治疗工作。

关键词:综合疗法;小儿微小度数斜视性弱视;临床治疗;疗效分析

本文引用格式:孙晓敬.综合疗法对小儿微小度数斜视性弱视的疗效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72):40-41.

0引言

微小度数斜视,也就是单眼固视综合征,是指临床中患者的黄斑中心凹出现了微小抑制区,没有中心融合力,因此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弱视情况,而小儿微小度数斜视性弱视就是导致其视功能正常发育受到严重影响的主要原因之一,为了保证儿童的正常健康发育,临床中十分重视对该病的治疗[1]。本次研究就对综合疗法在小儿微小度数斜视性弱视患儿中的应用效果进行了讨论分析。

\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我院共计收治小儿微小度数斜视性弱视患儿60例,作为研究对象,男38例,女22例,年龄4~10岁,平均(7.36±2.11)岁;双眼屈光度相差的球径为1.50~3.50 D,平均(2.20±0.51)D;柱径为0.50~2.10 D,平均(1.25±0.65)D;60例患儿中,55例患儿为微小度数内斜视,5例患儿为微小度数外斜视;重度弱视患儿15例,中度弱视患儿22例,轻度弱视患儿23例;旁中心注视患儿20例,中心注视患儿40例。比较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临床中根据患儿的情况采取综合疗法进行治疗,内容如下:①对患儿的弱视情况进行检查,根据情况进行屈光矫正工作,给予患儿1.0%阿托品眼药膏,进行滴眼治疗,每天给予患儿3次,连续使用3 d[2];②开始使用传统的遮盖法对患儿进行治疗,根据患儿的年龄以及目前的视力进行,针对双眼矫正视力差距在两行以上的患儿则要交替遮盖以进行治疗,避免治疗效果受到影响;③开始精细化作业治疗,存在双眼弱视的患儿则需要同时对双眼进行训练,仅为单眼弱视的患儿则要遮盖健侧眼以进行治疗工作;弱视眼的治疗包括串珠、画图以及穿针等精细作业治疗,以此来刺激患儿的视觉,改善其情况[3];④存在中心注视情况的弱视患儿要使用红光闪烁后像以及Haidinger进行治疗,同时要将视刺激疗法同精细训练相联合进行使用;旁中心注视患儿则应当首先进行转化治疗,将其旁中心注视转化为中心注视,完成转化后再进行相应的治疗[4]。

1.3观察指标

记录患儿的治疗结果,分析相关的数据。疗效判定:①治愈:经过治疗,患儿的矫正视力达到了0.9或者以上;②好转:经过治疗,患儿的矫正视力提高了两行或者以上;③无效:经过治疗,患儿情况无任何变化,甚至出现退步,或者患儿的视力提高在一行以内。

1.4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 22.0对患者的相关参数进行分析,计量数据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2检验,P<0.05作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患儿临床治疗效果


参与研究患儿60例,治愈患儿20例(33.33%),好转患儿28例(46.67%),无效患儿12例(20.00%),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0.00%。

2.2患儿注视性质治疗效果比较

中心注视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要高于旁中心注视患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表1。



\
 

2.3患儿弱视程度的治疗效果比较

从结果中可以看出,将轻度弱视患儿的数据与中度和重度患儿数据比较,2=37.840、39.995,P=0.000、0.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将中度和重度患儿的数据进行比较,2=0.052,P=0.82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综合疗法在轻度患儿中具有明显的效果,而在中度弱视和重度弱视患儿中应用效果则较小且相近,见表2。


\
 

2.4不同屈光参差程度患儿治疗效果比较

结果显示,屈光参差程度在2.5 D以下患儿治疗的有效率较之在2.5 D以上的患儿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表3。


\
 

3讨论

小儿微小度数斜视是临床中比较多见的一种情况,由于临床中患儿的斜视度数较小,其视距、视觉范围等与正常双眼的差异并不大,且患儿无明显的外观改变,因此在临床中并不需要采用手术进行治疗[5];而弱视则是临床中小儿微小度数斜视患儿较为常见的一种情况,因此需要进行相应的治疗,该病在临床中属于发育性疾病,临床检查显示弱视患儿感觉细胞的感光能力以及形态仍旧处于正常的水平[6]。在本次研究中,我们选取了60例小儿微小度数斜视性弱视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综合疗法进行治疗,结果显示60例患儿中48例患儿得到了有效的治疗,治疗总有效率为80.00%,而临床中患儿的注视性质、弱视程度以及屈光参差程度等将会对患儿的治疗效果造成明显的影响。因此在临床中应当仔细鉴别患儿的情况,给予相应的处理,以保证临床疗效[7-8]。
综上所述,临床中综合疗法能够对小儿微小度数斜视性弱视患儿进行有效的治疗,而临床患儿的疾病情况则会对治疗效果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需要根据患儿的实际情况,开展相应的治疗工作。

参考文献

[1]李任达,张彬.综合疗法治疗小儿微小度数斜视性弱视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7,15(30):44-45.
[2]卢魁.综合疗法治疗小儿微小度数斜视性弱视63例临床观察[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7,28(7):814-816.
[3]王玉国.微小创伤手术治疗小儿疝气的疗效及术后并发症观察[J].中国疗养医学,2017,26(5):511-512.
[4]Niechwiejszwedo E,Goltz HC,Colpa L,et al.Effects of Reduced Acuity and Stereo Acuity on Saccades and Reaching Movements in Adults With Amblyopia and Strabismus[J].Investigative Ophthalmology&Visual Science,2017,58(2):914.
[5]张敏,许梅萍,余新平,等.间歇性外斜视儿童矫正术后远期疗效[J].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2018,20(5):286.
[6]李萍,夏天,卢跃兵,等.短时遮盖联合阿托品治疗对小儿弱视患儿视力及弱视眼球矫正球镜度数的影响[J].临床研究,2017,25(7):20-21.
[7]陈艳榕,余铮,黄丽娟.左旋多巴在青少年难治性弱视的长期治疗效果探讨[J].海峡药学,2017,29(11):159-160.
[8]Graaf ESVD,Borsboom GJJM,Sterre GWVD,et al.Differences in quality-of-life dimensions of Adult Strabismus Quality of Life and Amblyopia&Strabismus Questionnaires[J].Graefes Archive for Clinical&Experimental Ophthalmology,2017,255(9):1851-1858.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0587.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