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及临床特点。方法将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因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于我院进行治疗的48例患者纳入观察组,另选取同期我院收治的40例未合并心力衰竭的心肌梗死患者纳入对照组,对比两组临床特征的差异,并分析心梗合并心衰与冠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结果两组年龄、高血压病史、入院后24 h内CRP水平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冠脉病变严重程度对比差异显著,冠脉病变严重程度与心力衰竭的发生呈明显正相关(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的发生受到患者年龄、高血压病史等影响,患者发病入院后24 h内CRP水平将明显升高,冠脉病变严重程度与心衰的发生密切相关。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冠脉病变严重程度;临床特征
本文引用格式:白云锋,武向阳.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及临床特点[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72):125,127.
0引言
急性心肌梗死是心血管内科临床治疗常见疾病,过度劳累、环境刺激及不良生活习惯等均可能导致该病发病率升高,患者在发病后可能出现明显的胸痛症状,患者具有精神障碍、休克等表现[1]。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对患者生活质量及身心健康均具有明显影响,患者发病期间还可能合并有心力衰竭,加重其临床治疗风险程度,因此及早诊断并明确针对性治疗方案显得尤为重要[2]。以往研究提出,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有明显的相关性,针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特征进行分析,有助于对其疾病风险程度进行评估,进而为后续治疗方案的制定及改善提供指导。笔者为探讨上述报告的准确性开展了研究,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均为我院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收治的8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将其中合并有心力衰竭的48例患者纳入观察组,并将另40例未合并心力衰竭的患者纳入对照组。所有入选患者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制定颁布的《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3]中相关诊断标准,患者入院均经常规影像学检查,并结合具体临床症状明确诊断,患者对研究知情且签署知情同意书,预计生存期限≥3个月。排除标准:①合并有恶性肿瘤疾病者;②近期开展过大型手术治疗或存在凝血功能障碍者;③合并有全身性感染性疾病者;④合并有免疫系统疾病者;⑤沟通交流存在障碍者;⑥病例资料缺失,依从性偏低者。两组患者均已签署知情同意书,本次研究通过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一般资料对比无明显差异,可对比,P>0.05。
1.2研究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进行临床资料收集,统计项目包括:性别、年龄、吸烟、合并疾病、肌酐水平、超敏C反应蛋白(CRP)水平等。其中针对肌酐、CRP水平需在患者入院后24 h内进行检查。此外,所有研究对象入院后需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并将冠脉狭窄程度超过50%定义为病变血管,主要统计项目为:单支病变、双支病变及三支病变的数量。
1.3统计学方法
研究数据纳入SPSS 20.0软件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2检验,P<0.05可认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临床特征资料分析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进行临床特征的统计与对照,结果表明两组年龄、高血压病史、入院后24 h内CRP水平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性别、吸烟史、糖尿病史、入院后24 h内肌酐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心衰与冠脉病变特点分析
两组冠脉病变数量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2.3心衰与冠脉病变数量相关性分析
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与心衰的发生呈明显正相关(r=0.713,P<0.05)。
3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属于对患者生命安全威胁程度极高的一类疾病,该症的临床表现较为严重,持久的胸骨后剧烈疼痛、急性循环功能障碍、心律失常、心功能衰竭、发热、白细胞计数和血清心肌损伤标记酶的升高等均为典型的病症反应;其致病因素较为复杂,若患者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基础上并发粥样斑块破裂出血、血管内血栓形成、动脉内膜下出血或动脉持续性痉挛,使管腔发生持久而完全的闭塞,将有极高的风险造成急性心肌梗死。同时与冠状动脉内血栓形成、冠状动脉痉挛、粥样斑块内出血及溃疡、交感神经兴奋等症状高度相关。现阶段临床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止痛、心肌再灌注、消除心律失常、治疗并发症等手段;同时长期口服小剂量的阿司匹林或双嘧达莫对抗血小板的聚集和粘附,具有预防心肌梗塞复发的作用。值得注意的是,患者在发病后出现心力衰竭甚至可能导致冠脉病变严重程度增加,因此在患者患病后对其进行及早诊断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显得尤为重要。
本次研究为明确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患者具体临床特征及其冠脉病变的严重程度,共选取了我院进行收治的48例患者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心力衰竭的发生风险主要受患者年龄增长、合并有高血压疾病影响,且患者在发病后CRP水平将呈现显著升高趋势,而诸如性别、吸烟史、糖尿病史及肌酐水平通常不会对患者心力衰竭发病率造成明显影响。上述结论与许钢、夏雪等[4-5]研究中所述基本一致,笔者为探讨心力衰竭与冠脉病变程度之间的相关性,参考其他研究结论展开了后续分析:既往有诸多学者就冠状动脉病变风险的具体影响因素进行了细致分析,如郑融融等[6]就曾提出了患者年龄增加后其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明显增加,进而导致冠脉病变风险上升,因此目前临床中老年患者多支病变发生率要明显高于中青年患者。另外,血压过高会使稳定程度较差,可能导致患者动脉血管受到一定程度损伤,最终加重了冠状动脉病变程度;超敏CRP水平的升高与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的发生密切相关,以往临床研究已经证实了超敏CRP对一氧化碳合成的阻碍作用,另外该物质水平升高还可能对细胞因子的生成、释放等产生明显的促进作用,进而导致心肌组织出现不同程度损伤,因此提示临床中针对超敏CRP水平的检测可帮助医师对患者进行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发生风险的评估,进一步为患者后续治疗方案的制定及改善提供科学、准确的数据支持。
综上所述,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并发心力衰竭可能受多种因素影响,早期对患者年龄范围、CRP水平及冠状动脉病变程度进行检查评估,对患者心力衰竭的预防及疾病发生后的救治均具有重要意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显著。
参考文献
[1]王萍,郑茵,曾敏,等.青年与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冠脉病变严重程度比较[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17,26(3):238-241.
[2]吕慧,姜涛,李瑾,等.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GRACE评分和BNP与冠状动脉病变相关性研究[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7,17(10):1496-1498.
[3]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1,29(12):710-725.
[4]许钢,李玉军,梁斌.降钙素原及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炎症反应及冠状动脉病变相关性研究[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7,17(6):848-850.
[5]夏雪,张英武,瞿德涛,等.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PCSK9水平与冠脉病变的相关性分析[J].天津医药,2017,45(3):271-274.
[6]郑融融,蒋维,张绍敏,等.Myonectin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J].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2018,25(9):126-129.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05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