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探讨颈椎伤病实施颈椎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对象筛选以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作为前提,抽选时间段为2018年1月份到2019年1月份,共选取颈椎伤病患者40例,临床上予以后路颈椎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治疗。就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以及预后情况展开分析和数据对比。结果治疗后Frankle分级与治疗前差异明显,且数值方面治疗后更优,统计处理显示P<0.05,统计学意义成立;治疗后JOA分值变化与治疗前差异明显,且数值方面治疗后更优,统计处理显示P<0.05,统计学意义成立。结论对颈椎伤病患者开展颈椎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治疗,对患者脊髓损伤改善有积极意义,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关键词:颈椎伤病;颈椎;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应用价值
本文引用格式:王斌,王瑞.对颈椎伤病行颈椎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的临床应用价值[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72):69,73.
0引言
颈椎骨折脱位主要因颈椎椎体骨折,导致椎节脱位引起,是临床常见的颈椎损伤,多发于颈4~5、颈5~6、颈6~7颈椎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是脊柱外科退行性疾病的一种,多发于老年群体,在目前老龄化趋势加剧的大环境下,其发生率逐年上升,脊髓型颈椎病的病因与不良姿势、过度疲劳、外伤、情绪因素等存在联系,受人们生活习惯、工作压力的影响,其发生率逐年上升[1-2]。针对上述两种颈椎伤病的治疗,临床上主要予以手术疗法。我院就颈椎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在颈椎伤病中的治疗效果进行探讨,详细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筛选以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作为前提,抽选时间段为2018年1月份到2019年1月份,共选取颈椎伤病患者40例,临床上予以后路颈椎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治疗。男/女为29例/11例。年龄上下限为20岁、72岁,平均值为(56.12±0.21)岁。颈椎骨折脱位患者占22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占18例。Frankle分级显示,A级患者占7例,B级占17例,C级占13例,D级占3例,E级0例。
纳入标准:患者均符合颈椎骨折脱位、脊髓型颈椎病诊断标准;患者知情且同意此次研究。
排除标准:排除存在心肺功能异常无法耐受手术患者;排除存在严重脏器功能不全患者;排除伴有脑梗死、糖尿病等导致的周围神经感觉异常、末梢神经炎、运动神经元、脊髓肿瘤等疾病的患者;排除信息资料不完整患者。
1.2方法
颈椎骨折脱位:对患者予以气管插管全麻,患者仰卧,依据颈椎骨折脱位节段经中线切入,将肌层剥离至病变脊椎,应用椎弓根钉实施固定。经管道疏导法明确置钉的位置,于脱位椎体侧块中上1/4水平线以及中外1/4垂直线交点进钉,进钉角度为45°,进针时保持速度缓慢且逐渐旋转,少量进针后对四周进行探查,明确位置是否准确,透视检查确认针体置入椎弓根内且位置准确,则将定位导针拔出,于脱位节段上方、下方依次置入椎弓根螺钉,并对椎弓根螺钉位置进行确定。取椎弓根定位U型槽连接棒连接,并对颈椎进行复位,螺帽拧紧后予以固定。取横连器置入两连接棒内,冲洗后对切口进行缝合。
脊髓型颈椎病:对患者实施全麻处理,患者俯卧,对皮肤常规消毒。于后正中处将皮肤切开,常规止血,并将棘上韧带、棘间韧带切开,对两侧软组织分离至侧块位置,再予以止血。于手术节段双侧依次置入定位针,应用C臂透视检查确定位置满意,将椎弓根螺钉拧入,将手术节段症状重侧椎板咬断,再将轻侧椎板外板咬断,经轻侧将椎板掀开,可见脊髓硬膜膨起,受压不明显,取人工纳米骨材料作为支柱予以固定。钛棒置入后应用顶丝固定,经C臂透视检查确定满意后于门轴侧植骨,置入胶管引流。冲洗后置入引流管,缝合切口。
1.3观察指标
(1)Frankle分级。评估标准如下:平面以下深浅感觉完全消失,肌肉运动功能完全消失则为A级;损伤平面以下运动功能完全消失,仅存在某些包括骶区感觉则为B级;损伤平面以下仅有某些肌肉运动功能,无有用功能则为C级;损伤平面以下肌肉功能不完全,可扶拐行走则为D级;患者深浅感觉、肌肉功能、排便功能良好,存在病理反射则为E级。
(2)JOA分值。应用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法对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估,分值范围为0~17分,分值与神经功能恢复程度呈正相关。
1.4统计学方法
运行SPSS 19.0,上传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学运算,计数数据的对比处理采用2检验开展运算,计量数据的对比处理采用t检验开展运算,前者以率(%)为表述形式,后者以均数±标准差(±s)为表述形式,以P<0.05作为统计学意义的成立标准。
2结果
2.1患者Frankle分级变化
治疗后Frankle分级与治疗前差异明显,且数值方面治疗后更优,统计处理显示P<0.05,统计学意义成立,见表1。
2.2患者JOA分值变化
治疗前患者JOA分值为(4.21±0.21)分,治疗后患者JOA分值为(12.02±0.11)分。治疗后JOA分值变化与治疗前差异明显,且数值方面治疗后更优,统计处理显示P<0.05,统计学意义成立。
3讨论
针对颈椎骨折脱位的治疗,传统的颈前路减压后植骨容易出现植骨松动、假关节等情况,且经外界辅助固定,效果并不理想,植骨块的移动也可导致脊髓压迫受损、食管神经血管受损[3-4]。而颈椎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手术可有效维持颈椎椎弓根的稳定性,且矫正角度、扭转错位专用较强,有利于颈椎脱位恢复正常[5-6]。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因颈椎缺乏稳定,因此需要予以内固定融合,防止术后症状加重。同时,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颈椎曲度丢失,在后路手术治疗过程中需要予以固定融合,防止颈椎曲度进一步减小。而在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中实施颈椎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治疗,其防脱出性能较好,固定效果优良,配合后路减压、固定融合手术,可实现间接减压的效果,且可预防局部节段活动导致的压迫,改善患者病情症状,稳定颈椎[7-8]。
我院研究得出,治疗后Frankle分级与治疗前差异明显,且数值方面治疗后更优,统计处理显示P<0.05,统计学意义成立;治疗后JOA分值变化与治疗前差异明显,且数值方面治疗后更优,统计处理显示P<0.05,统计学意义成立。这是因为,颈椎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手术具有减压、稳定效果,有效降低了神经功能继发损伤的发生率,同时促进了神经功能的恢复。需要注意的是,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手术术前需要完善准备工作,充分掌握患者椎弓根完整性、骨块压迫程度等内容,了解患者椎弓根位置的病变情况,合理制定手术方案,确定进针位置,防止螺钉穿破椎弓根等情况的出现。
综上所述,对颈椎伤病患者开展颈椎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治疗,可改善患者病情症状,促进患者功能恢复,值得推荐。
参考文献
[1]李宏伟,贺加明.Sextant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疗效分析[J].中国临床研究,2017,30(6):764-766.
[2]Zhang JH,Zhao LJ.Progress on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anterior cervical pedicle screw fixation for instable cervical spine disease[J].China journal of orthopaedics and traumatology,2018,31(1):93.
[3]吴海昊,汤涛,庞清江,等.下颈椎三柱损伤前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的生物力学研究[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17,19(10):897-901.
[4]Lai BH,Jian-Bin WU,Hong YE,et al.Application of guide combined with probing the internal wall of pedicle screw trajectory for subaxial cervical pedicle screw placement[J].China journal of orthopaedics and traumatology,2017,30(9):805.
[5]谢小平,韩玉健,肖文倩,等.下颈椎椎弓根螺钉固定入点的临床应用研究[J].四川医学,2017,38(4):71-74.
[6]晏艳祥,镇万源.椎弓根螺钉联合连接棒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临床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47):49-50.
[7]柴旭斌,周英杰,黄勇.经皮自旋转撑开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与开放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对比研究[J].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2017,10(2):109-112.
[8]李学阳.椎弓根螺钉联合连接棒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临床分析[J].河南外科学杂志,2017,23(1):37-38.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04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