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阿托伐他汀钙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疗效观察论文

发布时间:2020-07-20 09:49:17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应用阿托伐他汀钙的临床成效。方法选取我院神经内科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医治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138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用药,实验组在此基础上予以阿托伐他汀钙,比较两组疗效。结果实验组IMT、斑块面积、血脂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好转降低(P<0.05),对照组无明显变化;两组CRP较治疗前均降低(P<0.05)。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应用阿托伐他汀钙,患者颈动脉内斑块情况及血脂水平均明显好转,有助于患者康复,有临床扩大应用的价值。

关键词:颈动脉;粥样硬化;阿托伐他汀钙;疗效

本文引用格式:宋一波.阿托伐他汀钙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疗效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72):180,182.

0引言

动脉粥样硬化是动脉血管疾病中多见的一种,而颈部是其早期的好发部位之一。颈动脉粥样硬化是临床诱发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因素之一,人们对其重视的程度也逐渐增加。目前,临床多采用他汀药物治疗,该药物有很好的降脂及稳定粥样硬化斑块的作用,对降低脑血管疾病的发生也有一定作用[1]。阿托伐他汀钙和瑞舒伐他汀钙是临床推广应用较多的药物。郑丽媛等[2]研究发现,阿托伐他汀钙和瑞舒伐他汀钙在抗动脉硬化、稳定斑块方面疗效确切。但前者长期服用时降低血脂的效果更为明显,后者在短期服用时降低血脂的优势较大。本试验将着重于研究阿托伐他汀钙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治疗效果,以期具有为后继研究提供参考依据的意义。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于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入住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138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有69例,两组一般资料差异不具统计意义。对照组男女比例为36:33,年龄43~80岁,平均(58.55±6.12)岁。颈动脉检查显示,单侧病变:双侧病变为(24:45)。另伴高血压51例,伴糖尿病18例。实验组男女比例为37:32,年龄39~82岁,平均(55.37±6.55)岁。颈动脉检查显示,单侧病变:双侧病变为(23:46)。另伴高血压50例,糖尿病19例。

1.2方法

对照组:阿司匹林,100 mg/d。实验组:在此基础上予以阿托伐他汀钙,20 mg/d。连续用药12个月。
\
1.3评价指标

观察比较颈动脉斑块的变化情况。测量患者治疗前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颈动脉斑块面积。观察比较血液生化指标。检测患者血脂水平: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测定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含量。观察比较脑血管疾病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数据分析

所得数据采用S P S S 2 0.0分析处理,计量资料均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2检验,若(P<0.0 5)则可认为本次研究两组间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颈动脉斑块情况比较


实验组数据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对照组无明显变化,见表1。


\

 

2.2两组血液生化指标比较

实验组TC、TG、LDL水平较治疗前降低,HDL水平较治疗前升高,P<0.05。对照组数据未出现明显波动。两组的CRP水平较治疗前均降低,P<0.05,见表2。


\

 

2.3两组脑血管疾病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对照组:脑血管疾病发生率10.14%(7/69);实验组:脑血管疾病发生率5.80%(4/69),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服药治疗时未发现不良反应情况。

3讨论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容易引起心脑血管的相关疾病,是威胁人们健康的疾病。颈动脉粥样硬化会使血管狭窄,引起血流量的减少或不稳定,致使患者出现缺血、缺氧等异样的状况,情形危急者可导致脑梗死。不稳定性斑块是将颈动脉粥样硬化危险程度提高的主要缘故。稳定性斑块位置一般不会变更,不易造成栓塞等问题。不稳定性斑块的位置转移的可能性稍高,其中,数目降低的平滑肌细胞及胶原纤维是导致其结构不牢固的主要原因。不稳定性斑块的核心含有许多脂质,并有由多量炎症细胞组合而成的纤维帽,且该类斑块易孕育出新的斑块,也可能脱落后堵塞血管,造成脑血管等疾病的发生,危及生命。因此,在治疗过程中,稳定斑块,乃至缩小或消除斑块是重心。

脂质代谢障碍是患者出现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变根基[3]。研究显示,在一定方面动脉粥样硬化也与肥胖、吸烟、高血压血脂、糖尿病等有一定的关联。脂质异常患者的颈动脉粥硬化的发生率较脂质正常的高。阿托伐他汀钙对胆固醇合成中的限速酶HMG-Co A还原酶有阻抑作用,由此而使细胞内胆固醇的合成量缩减,进而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含量;此外它还对减少血清中的脂蛋白、改善血管内皮功能、调节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和凋零有所帮助[4]。依据本试验的研究结果,我们可发现,实验组在用药治疗治疗一年之后数据所出现的变化表示,阿托伐他汀钙可让患者斑块情况及血脂水平状况往好的方向进展。其次,颈动脉粥样硬化会受到炎性反应的影响,尤其是不稳定性斑块的发展演变更甚[5]。CRP可以被当作炎性反应的一种标识物,患者的CRP也受病情影响较大,所以二者可互相印证。依据本试验的数据结果,患者的CRP水平明显下降,说明阿托伐他汀钙对患者可实现一定的医治目的。所以,在使用阿托伐他汀钙后,抗炎、抗氧化以及减少血脂水平和颈动脉粥样硬化均可适当实现。

目前,随着研究的深入,阿托伐他汀钙也被证明其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因此,其治疗时所用量也成为争论焦点,Lee等[6]研究表明其大剂量(40 mg/d)的使用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康复也具有较好作用。另外,对于其大剂量使用时的用药安全性,江云丽[7]研究显示其与惯例使用量的阿托伐他汀钙相比,安全性较高,也未使患者出现更多的有害反应。另外,在药物协同使用方面的探索也逐渐增加。王相报等[8]对阿托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的研究显示,该用药方式可使颈动脉粥样硬化速率和斑块大小下降,值得推广应用。因此,在临床上,我们可根据患者状况,选取适当的药物、服用周期、服用量;我们也可选择适合的药物与其联合共同作用,以达到更好的治疗目的。我们相信随着不断深入的研究,阿托伐他汀钙将会在临床上发挥更大的作用。

综上,阿托伐他汀钙在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的整体治疗过程中表现良好,具有推广应用的价值。

参考文献

[1]肖国辉,黄春华.阿托伐他汀钙与瑞舒伐他汀钙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临床疗效对比[J].海峡药学,2015,27(11):116-117.
[2]郑丽媛,赵晴,孔祥怡,等.阿托伐他汀钙与瑞舒伐他汀钙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疗效及降脂作用观察[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35(4):929-930.
[3]何文钦,阮志芳,傳懋林,等.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及用药安全性研究[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4,11(19):2734-2737.
[4]韩永强,黄彦德.阿托伐他汀钙治疗颈动脉硬化的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7,20(3):112-114.
[5]周锐.阿托伐他汀钙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2010,13(2):9-11.
[6]Lee K,Santibanez-Koref M,Polvikoski T,et al.Increased expression of fatty acid binding protein 4 and leptin in resident macrophages characterises atherosclerotic plaque rupture[J].Atherosclerosis,2013,226(1):74-81.
[7]江云丽.强化他汀(阿托伐他汀)治疗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及用药安全性研究[J].当代医学,2015,21(18):132-133.
[8]王相报,王青银,王庆祝,等.阿托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凝血功能的影响[J].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17(4):500-503.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0480.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