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中医热敏灸于混合痔术后应用的临床观察与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2020-07-18 16:22:06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观察热敏灸于混合痔术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混合痔术后患者80例随机均分为治疗组、对照组。每次换药后治疗组给予中医热敏灸治疗,对照组除未中医热敏灸特殊处理外,余治疗原则同治疗组。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82.5%,对照组有效率为57.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热敏灸用于预防混合痔术后疼痛及水肿具有效率高、操作方便、患者易接受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热敏灸;混合痔术后;临床观察

本文引用格式:刘新红,叶茂,周学明.中医热敏灸于混合痔术后应用的临床观察与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71):180.

0引言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脑力劳动逐渐取代了体力劳动,长期久坐、缺乏运动、加之饮食不洁增加了痔疮的发病率,甚至于民间有“十人九痔”的说法,由此可见,痔疮在当今人群中已是一种极为普及的病症。其中多数人都属于混合痔,主要症状为:肛门疼痛、肛周肿物脱垂、肛周瘙痒、便秘便血等。采用常规手术治疗易出现:肛门疼痛、肛缘水肿、小便难解等术后并发症。使患者产生焦虑、失眠,影响伤面愈合。采用传统肛门洗剂及常规换药治疗,疗效甚微,而合并中医热敏灸治疗则可减轻肛门疼痛、肛缘水肿,缓解小便难解,促进创面愈合,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我院确诊为混合痔的80例患者按性别、年龄、病程、内痔程度、外痔类别、切口个数及缝线数目分层,再以序号入组。随机分成治疗组(术后热敏灸治疗)和对照组(除热敏灸特殊处理外,余治疗原则同治疗组),每组40例,均为本院肛肠科住院治疗患者。治疗组与对照组性别、年龄、病程时间、内痔严重程度、外痔切口类别及个数经检验无明显差异(P>0.05)。

1.2治疗方法

两组均采用混合痔外剥内扎术;术后患者平卧,抗生素常规2天(一天两次)以预防感染;术后第一天治疗组便后用肛门洗剂(本院院内制剂)兑热水熏洗坐浴,坐浴10分钟,每天1次,注意避免烫伤;碘伏棉球消毒伤口,九华膏棉条(本院院内制剂)塞肛,金黄膏(本院院内制剂)外敷,每次换药后治疗组给予中医热敏灸治疗,对照组除未中医热敏灸特殊处理外,余治疗原则同治疗组。每日换药后记录两组患者换药疼痛程度、创面生长、切口水肿、询问小便情况。

1.3中医热敏灸方法

1)热敏灸取穴:近部取穴:腹部神阙穴至中极穴、骶尾部膀胱穴至长强穴及肛门局部;远部取穴:承山穴、三阴交穴。

2)材质:特制精艾绒艾条(规格:直径2.2cm长度12cm,本院制剂室特制)。

3)操作及注意:热敏化穴位的定位包括粗定位和细定位。首先粗定位:点燃热敏灸艾条一端距探查部位3cm施行回旋灸。再沿经脉均匀往返灸,以灸疗路线温热为度。而后给予雀啄灸,加强敏化,寻找敏感穴位。最后细定位:给予敏感穴位施行温和灸,给足灸量,有传感、局部有热感无灼烧感为宜。穴位发生热敏化的特征大致有5种:沿经脉传热、向周围扩热、由外向内透热、局部不(或微)热远部热、表面不(或微)热深部热、非热感(酸麻胀重痛等)[1],只要出现一种或一种以上现象以上则表明该腧穴已发生热敏化,灸量以灸感完全消失结束热敏灸治疗。

1.4观察指标

疼痛程度、水肿程度、小便通畅程度及创面愈合率。

1.5疗效判定标准

依据《中西医临床肛肠病学》[2]中痔疮术后疗效标准。

1.6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 11.5统计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计数资料用n/%表示,用2检验,计量资料用±s表示,用t检验,等级资料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秩和检验。P≤0.05认为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

2治疗结果

2.1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组有效率82.5%显著高于对照组5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
 

2.2两组患者症状消失时间比较

治疗组在肛门疼痛时间、水肿消失、小便缓解等时间上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

 

2.3不良反应

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种口均无明显的不良反应。

3讨论

混合痔是当今人群中最常见的肛肠疾病之一,治疗手段以里外剥内扎术手术最为常用。由于肛门紧邻尿道、膀胱、前列腺等器官,局部血管、神经、淋巴丰富,同时痔核数目多,分界不明显,手术相对复杂,术后易出现如肛疼痛、肛缘水肿、排尿困难等相关症状,增加患者的心理压力和恐惧感,影响患者术后愈合和生活质量。因此需要研究出一种有效治疗混合痔的方法,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我科以陈日新教授创新的腧穴热敏化理论为指导,采用热敏灸治疗混合痔术后肛门疼痛、水肿、排尿困难、愈合缓慢等并发症,取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为临床上处理常见的术后并发症探索出一条新途径[3]。热敏灸通过激发人体经气运行,激活人体内源性调节功能,同时热敏灸治疗时艾叶燃烧产生的温热可有效刺激腧穴热敏化激发炙性感传,改善肛门术区及周围组织的血运,减轻肛门疼痛、改善肛缘水肿、缓解小便通畅等并发症,从而促进创面愈合[4]。热敏灸用于防治混合痔术后疼痛水肿,有其明确的疗效,安全可靠,充分体现了中医治疗在防治混合痔术后并发症的优势和特色,避免临床中因用药时间长出现不同程度的中毒反应和过敏反应;热敏灸符合现代中医药的发展趋势,无毒副作用,更易患者接受;操作方式简单方便,资源丰富,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陈日新,康明非.腧穴热敏化艾灸新疗法[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
[2]李国栋,寇玉明.中西医临床肛肠病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6:74,81.
[3]唐勇,肖俊.热敏灸治疗混合痔外切内扎术术后并发症的临床疗效观察[J].四川中医,2011(4):122-123.
[4]吴晶晶.基于“未病先防”理论用热敏灸合耳穴防治外剥内扎术后并发症观察[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5.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0469.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