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目的 评价冠状动脉慢性闭塞病变患者应用药物球囊联合使用体外反搏技术行介入治疗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 10 例单支 CTO 病变患者,按患者意愿及经济情况分为应用药物球囊扩张及体外反搏组 ( 试验组 ) 及传统方法经股动脉开通 CTO 病变植入药物支架组 ( 对照组 )。比较两组手术成功率、手术时间及并发症等差异。结果 试验组开通 CTO 病变 5 例,成功率 100%,;对照组开通 CTO 病变 5 例,成功率 65%,两组成功率和平均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05)。结论 应用药物球囊联合体外反搏技术经桡动脉途径开通 CTO 病变成功率高、手术时间短、通过由内(药物球囊)而外(体外反搏)的治疗,微创联合无创,二者相互弥补,扬长避短, 协同治疗 CTO患者,为介入治疗冠状动脉慢性闭塞病变提供新型、安全有效的治疗途径。
关键词: 冠脉慢性闭塞病变;药物球囊;体外反搏;微导管
本文引用格式:王贺田, 张克玲, 张佰爽. 药物球囊联合体外反搏在冠脉闭塞性病变中的应用研究 [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8,18(75):89-90.
0引言
迈进 21 世纪以来,随着人们生活条件的改善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首位疾病。心血管动脉粥样硬化的防治也逐渐形成规范化, 目前的主要治疗方式有:药物治疗、经皮腔内介入治疗、动脉旁路移植术以及增强型体外反搏(EECP)[1]慢性完全闭塞病变目前仍然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领域最大的挑战。近年来尽管出现许多新的介入治疗器械和技术,CTO 手术成功率有很大的提高,但 CTO 仍然是目前介入治疗领域的难点。PCI 治疗器械选择和技术的合理应用对于保证 CTO 介入治疗成功非常重要。
药物洗脱球囊(DEB)近年来,在冠状动脉及外周介入领域里异军突起,成为了治疗 CTO 的新型介入治疗器械之一, 备受期待。
DEB 是将药物涂布于球囊表面,在球囊扩张时释放药物至血管壁发挥抗增殖作用,既可在损伤局部即时释放药物, 又不会产生长期持续药物释放造成的副作用。DEB 的独特优势:①允许药物均匀释放到管壁损伤区域,而不仅是支架覆盖区域;②有助于支架的内皮化进程并降低支架血栓形成的风险;③减少了炎症反应的发生;④对于抗血小板治疗的过分依赖能够被限制,减少出血并发症的发生。
随着介入治疗后随访结果的跟踪调查统计,心血管医生认识到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和支架置入术还可能导致内皮功能的进一步恶化 [2-3],导致冠状动脉硬化加剧。体外反搏(ECP)工作原理类似于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器。ECP 的改进版本EECP 于近 20 年来在全球各国内逐渐兴起。
EECP 构成、原理及机制。EECP 的构成是一种非侵入性的改善循环的辅助治疗设备,主要由三对分别缠绕在小腿、大腿和臀部的充气囊套组成。基本原理类似于主动脉内球囊反搏,不仅使主动脉舒张压增高,还可通过挤压双下肢静脉,使回心血量增加,从而进一步增加心排血量 [4]。作用机制:①通过改变机体血流动力学改善循环。②增加血流切应力。③促使血浆中纤维蛋白含量和血小板聚集度明显降低,从而阻止冠状动脉内血栓形成 [5]。④具有显著的血管内皮保护效应。
本研究通过 10 例 CTO 的治疗,10 例成功,成功率100%,无支架内再狭窄,无冠状动脉夹层及穿孔等并发症的发生。在随后的临床治疗中联合体外反搏辅助治疗心血管疾病取得满意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 2017 年 4 月至 2018 年 4 月在农垦总局总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 10 例。入选标准:经冠脉造影证实存在完全闭塞病变。排除标准:①年龄大于 70 岁,同一患者有 2 支以上的 CTO 病变;②严重的心、肺、肝肾功能不全患者;③近期脑卒中病史患者;本组 10 例患者根据患者经济情况及患者和家属意愿分为 2 组,行药物球囊扩张术联合体外反搏治疗 5 例,对照组植入药物支架治疗 5 例。
1.2研究方法。按 Gruentzig 方法进行,应用平行导丝技术提高通过闭塞病变的成功率。穿越闭塞病变后送入相应球囊进行扩张,并于球囊扩张后置入支架或行药物球囊扩张术。
1.3观察指标。比较两组患者术前造影时间、手术操作时间及造影剂剂量,平均使用导丝数及支架数,术后再狭窄率, 再闭塞率,并统计两组发生的并发症情况。
1.4统计学处理。应用 SPSS 13.0 进行,计量资料以均数 ± 标准差( ±s)表示,两组间均数的比较使用 t 检验,组间率的比较采用 χ 2 检验,P < 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10 例实验组患者成功行冠脉内支架术,术中无冠状动脉穿孔及冠状动脉夹层等并发症。
3讨论
研究表明,开通CTO 病变可以明显改善患者远期存活率、改善心功能、缓解心绞痛症状、减少外科 CABG 的需要,减少猝死。因此开通 CTO 可以使病人获益良多。近年来尽管出现许多新的介入治疗器械和技术,CTO 手术成功率有很大的提高,但 CTO 仍然是目前介入治疗领域的难点。
药物洗脱球囊近年来,异军突起,成为了治疗 CTO 的新型介入治疗器械之一。DEB 的优势:DEB 对整个病变区域提供药物,可进一步降低再狭窄率。同时,药物洗脱球囊在当前已有的众多临床研究中显示出良好的临床效果,尤其是在 ISR 的治疗中,DEB 表现出了明显优于支架置入的疗效。
随着人们对心血管疾病治疗的微创化的追求,无创治疗心血管疾病的治疗手段 - 体外反搏,应运而生。工作原理类似于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器。EECP 于近 20 年来在全球各国内逐渐兴起,目前已成为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常规手段之一。
体外反搏可以显著提高舒张期冠状动脉灌注压,可直接使原已存在的血管吻合支开通,建立侧支循环;并可直接促使血管内皮细胞释放 VEGF 等血管生长因子,进而引起新生血管重构,最终形成具有功能的侧支循环,从而持久改善心肌供血、供氧,从而达到以运动为核心的心脏康复逐渐成为心血管病患者重要的辅助治疗手段。
本研究通过 10 例 CTO 的治疗,10 例成功,成功率100%,无支架内再狭窄,无冠状动脉夹层及穿孔等并发症的发生。在随后的临床治疗中联合体外反搏辅助治疗,达到由内(药物球囊)至外(体外反搏)、微创联合无创的治疗心血管疾病取得满意效果。因此应用药物球囊联合体外反搏技术是一种可提高介入治疗冠状动脉慢性闭塞病变患者的预后及转归的好方法,同时可将开通血管的通畅率提高,避免再狭窄、再闭塞,减轻病人的经济负担的好方法。
参考文献:
[1]刘健. 口服抗血小板药物在冠心病治疗中的应用 [J]. 中国循环杂志,2012,27(4):317-318.
[2]郭进, 林虹, 王风, 等.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对老年冠心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影响的探讨[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04,23(11):829-830.
[3]王晓红 , 赵淑清. 经皮腔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冠心病患者内皮功能、纤溶活性及炎症指标的影响 [J].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4,32(5):453-454.
[4]国际体外反搏学会. 心血管疾病康复处方——增强型体外反搏应用国际专家共识 [J]. 中华内科杂志,2014,53(7):587-590.
[5]余意君, 刘涛, 李春霞 , 等. 体外反搏对稳定型心绞痛的治疗作用及患者左室功能的变化[J]. 广东医学,2014,35(15):2367-2369.
《药物球囊联合体外反搏在冠脉闭塞性病变中的应用研究论文》附论文PDF版下载:
http://www.lunwensci.com/uploadfile/2018/1206/20181206041134600.pdf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0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