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玄府与现代医学实质研究进展论文

发布时间:2020-07-17 16:01:38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玄府是中医理论中客观存在的结构,具有物质基础,普遍存在,且玄府的功能特性在一定程度上与现代医学还原论、一元论有共通之处,通过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对脑玄府的实质进行探索,不仅利于其内在含义的挖掘,更可为中西医结合防治脑病提供理论切入点。

关键词:玄府;现代医学;研究进展

本文引用格式:王饶琼,李双阳,白雪.玄府与现代医学实质研究进展[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71):144-145.

0引言

玄府首见于《黄帝内经》,金元医家刘河间以玄府旧名,认为无物不具玄府。玄府是中医理论对人体结构最微观的认识,是气血运行的纹理,也是神机产生交互的场所。本文试探讨脑之玄府的实质,意在阐述脑玄府的现代医学内涵,为脑病的防治提供中西医结合的理论切入点。

1脑玄府的涵义

“玄府”之名首见于《内经》,原指汗孔。《素问·水热穴论》云“所谓玄府者,汗空也”,认为玄府即指皮肤汗孔(空)。《素问·调经论》中谈到,“胰理闭塞,玄府不通,卫气不得泄越,故外热”,表明汗孔郁闭,卫气郁而发热是玄府发病的表现,可见在当时,直至往后较长的时间里,玄府多与腠理、汗孔相关,被认为是皮肤宣散气液的孔道。

\

 
金元四大家刘完素在《素问玄机原病式》中借用“玄府”旧名,认为“玄府者,谓玄微府也,然玄府者,无物不有,人之脏腑、皮毛、肌肉、筋膜、骨髓、爪牙,至于世之万物,尽皆有之”,刘氏认为,玄府的特征,体现在“玄”。玄者,玄微也,是微幽之意,体现玄府在结构上的微观特性,且分布广泛,“无物不有”。

在功能上,刘完素认为玄府“……乃气出入升降之道路门户也,人之眼、耳、鼻、舌、身、意、神、识能为用者,皆升降出入之通利也,有所闭塞,不能为用也”,是气机运化出行的通道。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是玄府通利的结果[1]。

玄府是气血津液流通运行的纹理,也是神机通利、信息交流的场所[2-4]。脑为元神之府,精气上注,为精明之所。所以“五脏六腑皆有玄府,脑也不例外。”由于脑的功能,赋予脑玄府特别的生理特性,即运化气血,同时转运神机。神是抽象的概念,其产生依赖于气血津液等物质基础。中医论“神”,谓之思维和情感。所谓形具而神生,形者神之体,神者体之用。形神一体,借助于气、血、津液的运行,神机才能表现,如情绪、记忆、意识等。正如《素问·六微旨大论篇第六十八》论神与气机的关系,“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

《内经》论玄府之病变,多基于汗孔、腠理发病之表证,如水肿、发热,是玄府密闭、水液、邪气不通的表现。刘完素在《内经》基础上将其延伸到机体的各个方面,认为玄府闭塞则“目无所见,耳无所闻,鼻不闻臭,舌不知味,筋痪骨痹,齿腐,毛发脱落,皮肤不仁,肠不能渗泄”,因此认为玄府郁闭是百病之源。而神机的产生和活动依赖于气血津液的正常灌溉,玄府郁闭,郁而枯竭,有所闭塞者,不能为用,神机失用,产生一系列病症,如痴呆、癫狂、眩晕等。

2脑玄府的现代医学实质探索

玄府是古人在当时有限的技术条件下提出的微观结构,其中包含了中医“取类比象”的思维,既往认为其更类似一种假说。但如同气血津液和经络学说,玄府是中医理论中客观存在的结构,具有物质基础,普遍存在,且玄府的功能特性在一定程度上与现代医学还原论、一元论有共通之处,通过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对脑玄府的实质进行探索,不仅利于其内在含义的挖掘,更可为中西医结合防治脑病提供理论切入点。

2.1脑玄府与血脑屏障

血脑屏障是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特有的结构,由内皮细胞组成的毛细血管壁、星形胶质细胞终足和嵌入在毛细血管壁基底膜的周细胞构成[5,6],其允许水、部分气体和脂溶性小分子通过被动扩散,或选择性转运葡萄糖和氨基酸等对神经系统功能维持至关重要的分子进入脑内[7],是血液系统与中枢神经系统间联系的桥梁,在维持脑内血流供应的同时,选择性地进行物质交换,对CNS内环境的稳定具有重要意义。董丽等提出,脑之玄府与血脑屏障在形态结构、生理功能上均存在一定共通之处。二者均在脑内广泛分布,结构细微;玄府以通为用,而血脑屏障作为血循环与脑物质交换的媒介,具有流通和限制的特点,血脑屏障一定程度的开放和流通是维持脑物质供应和信息交流的前提[8]。

在病理特性上,玄府忌闭阖,玄府郁闭是百病之根。脑玄府作为神机发生的场所,其有赖于气血通利地运行,玄府郁闭,滞留成实,气血不通,有所闭塞者,便不能为用。血脑屏障因各种病因导致结构损伤,通透性改变,离子通道异常活动,其“通道”作用受损,不仅是脑出血后形成脑水肿的途径之一[9],同时在阿尔茨海默病早期,研究发现血脑屏障的破坏可能是独立于β-淀粉样蛋白和Tau蛋白的独立标志[10],与脑玄府的病理特点均有一定相似性。

王小强等人发现以“开通玄府”为治法可减轻脑出血大鼠血脑屏障的破坏,降低出血侧血脑屏障通透性,改善脑水肿,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同时发现其具有双向调节的作用[11,12];胡建芳等人通过实验也证实,宣通玄府可调节血脑屏障的通透性,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13,14],提示血脑屏障可能是脑玄府的现代医学实质之一。

\

 
2.2脑玄府与离子通道

离子通道是位于可兴奋细胞的膜上,由跨膜蛋白组成,允许特定离子选择性通过的通道,通过离子选择性流经水相孔道,形成动作电位和其他电信号,发挥传递信息的功能,同时形成离子流,介导细胞内的生物化学反应[15]。离子通道同样具有关闭和开放的两种状态,其特征性的开放时间长短决定其对跨膜电流的作用。在神经系统,离子通道介导的电传递是神经元之间或神经元-肌肉间的信息传递基础。

郑国庆等人认为,离子通道在人体内,具有广泛分布、形态微小,并具有通道、孔道的特征[16]。离子通道通过维持细胞内外的离子浓度差,参与形成神经元的静息电位,与中医理论中阴阳平衡有不谋而合之处。玄府主气机升降出入,是气化运动的场所;而离子分阴阳,通过离子通道在细胞内外平衡在稳定浓度,维持静息电位,是细胞不至于过度兴奋或抑制。

刘河间明确指出中风病存在玄府闭塞,气血不通,神机不遂的病机。郑国庆通过比较离子通道与脑玄府的特征,认为二者在病理上存在极大相关性[16,17]。脑缺血事件发生后,谷氨酸浓度升高,结合NMDA受体和非NMDA受体致其过度兴奋,介导钙超载及后续缺血级联反应,可见离子通道的功能失调是脑梗死病理机制之一[18]。玄府郁闭,气血失于流通,滞留成实,而玄府失于气血渗溉,功能继而衰竭,故见神昏、不语、肢体无用等神机不行之象,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二者相关性。

2.3脑玄府与微循环

微循环是由血液循环中最微小的血管构成,广泛分布在组织细胞间,是细胞与外界物质交换的重要途径。在组成上其包括末端小动脉,小动脉分支,毛细血管和小静脉,而淋巴系统和集合管也被认为包含在微循环范畴内。微循环的主要功能是输送氧气和营养物质,并转移组织活动产生的二氧化碳,并通过调节血流灌注,影响组织器官对血压和炎症等的反应。

郑国庆等人基于微循环的特性认为,玄府与微循环在形态结构、分布和功能上,均具有相似之处,二者均是气血/血液运行的纹理途径,而对机体产生渗灌,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17]。脑是人体血流量最大的器官之一,其血液分布占全身血供的20%,除大血管保障脑的血流供应外,脑内微循环对脑细胞的物质和能量供应至关重要,气血通利也是“神机”产生的物质基础。而各种原因导致的脑小血管病引起的微循环障碍近年来被认为是认知障碍疾病谱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提示脑玄府可能与微循环具有共通之处[19]。

2.4脑玄府与细胞间隙

常富业等人曾提出,玄府与细胞间隙在形态、功能等方面均具有较高的相关性。细胞间隙是一个细胞与另一个细胞的空间,由细胞外液所充盈[20,21]。广大细胞之间的交流与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信号传递密切相关,因此认为其具有传递信息或携带能量信使作用。

而在CNS中,神经递质是神经元间信息交流的重要途径,神经冲动经突触前以递质释放的形式经由突触间隙释放在突触后产生突触后反应的生理过程,与脑玄府通过运化气血的过程产生神机高度相似。

3展望

脑为元神之府,产生神机,即高级神经思维活动,是脑玄府的特殊生理功能,因此,笔者认为除上述学者的阐释研究外,脑之玄府还有更广阔和深化的含义。

例如,脑玄府与突触在CNS中形态学、功能和病理上的高度一致性,可能是揭示脑玄府现代医学内涵的切入点之一。突触是神经元之间信息交流的基本单元,笔者将玄府与突触通过“取类比象”,认为二者均有在脑内广泛分布、结构微小,且介导信息传递,换言之转运神机的功能特点。突触活动(包括突触前递质释放和突触后兴奋性电位产生)消耗的能量得益于正常充足的脑灌注[22-24],从而介导信息交流;神机交互得益于气血通利,而玄府除运化气血外,其自身的功能亦需气血渗溉。气血不通,或气血亏虚,玄府功能失调,神机运转失司,与血管性痴呆、脑梗死或阿尔茨海默病中各种原因导致的突触丢失或功能失调引起的认知障碍、神经功能缺损等症状相似[25-28]。

4总结

玄府是古代医家以抽象思维提出的概念,其理论发生发展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有主观臆测的成分。如前文所述,虽然脑玄府与血脑屏障、微循环、离子通道等结构具有高度的相似性,但笔者认为,玄府的涵义不应机械地局限在某种单一结构、组织或器官上,因其与众多现代医学概念具有共通之处,提示玄府的实质可能具有更广阔的内涵。基于玄府实质的探寻可为阐释其内涵提供角度,同时在探寻的过程中为中西医结合防治脑病提供不同的切入点。

参考文献

[1]王明杰.“玄府”论[J].成都中医学院学报,1985(03):1-4.
[2]常富业,王永炎,高颖,等.玄府概念诠释(四)——玄府为气升降出入之门户[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5(03):10-12.
[3]常富业,杨宝琴,王永炎,等.玄府概念诠释(五)——玄府流通气液功能的探讨[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5(04):13-15.
[4]常富业,王永炎,高颖,等.玄府概念诠释(六)——玄府为神机运转之道路门户[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5(05):12-13.
[5]Ballabh Praveen,Braun Alex,Nedergaard Maiken,The blood-brain barrier:an overview:structure,regulation,and clinical implications.[J].Neurobiol.Dis.,2004,16:1-13.
[6]Johansen Annette,Hansen Hanne D,Svarer Claus et al.The importance of small polar radiometabolites in molecular neuroimaging:A PET study with[C]Cimbi-36 labeled in two positions[J].J.Cereb.Blood Flow Metab.,2018,38:659-668.
[7]Stamatovic Svetlana M,Keep Richard F,Andjelkovic Anuska V,Brain endothelial cell-cell junctions:how to“open”the blood brain barrier[J].Curr Neuropharmacol,2008,6:179-92.
[8]董丽,李波,白雪,等.脑之玄府与血脑屏障的相关性[J].中医杂志,2013,54(22):1969-1971.
[9]Joicea SL,Mydeena F,Cou raud PO,et al.Modulation of blood-brain barrier permeability by neutrophils:in vitro and in vivo studies[J].Brain Research,2009:13-23.
[10]Nation Daniel A,Sweeney Melanie D,Montagne Axel,et al.Blood-brain barrier breakdown is an early biomarker of human cognitive dysfunction[J].Nat.Med,2019,25:270-276.
[11]王小强,白雪.开通玄府法对脑出血后血脑屏障双向调节的作用[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8,24(11):1530-1533.
[12]王小强,白雪.加减祛风通窍方对大鼠脑出血后脑水肿的影响研究[J].亚太传统医药,2018,14(02):13-16.
[13]胡建芳,余志辉,汪峰,等.通腑法开通玄府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血脑屏障及脑组织水通道蛋白4 mRNA的影响[J].时珍国医国药,2009,20(08):1864-1866.
[14]付于,郑国庆,尤劲松,等.通腑法开通玄府与缺血再灌注后血脑屏障通透性的相关性[J].辽宁中医杂志,2006(09):1087-1088.
[15]Camerino Diana Conte,Tricarico Domenico,Desaphy Jean-François,Ion channel pharmacology[J].Neurotherapeutics,2007,4:184-98.
[16]郑国庆,黄培新.玄府与微循环和离子通道[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3(04):13-14+31.
[17]郑国庆.玄府与离子通道的比较研究及中风病的分子机制[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02(12):33-34.
[18]Parsons Matthew P,Raymond Lynn A.Extrasynaptic NMDA receptor involvement in central nervous system disorders[J].Neuron,2014,82:279-93.
[19]刘品一,黄丽丽,徐运.脑小血管病和脑微循环研究进展[J].中国卒中杂志,2017,12(02):132-142.
[20]单媛莉,常富业.玄府相关概念诠释[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3,31(07):1558-1560.
[21]常富业,王永炎,高颖,等.玄府与细胞间隙的比较[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05(02):1-3.
[22]Harris Julia J,Jolivet Renaud,Attwell David.Synaptic energy use and supply[J].Neuron,2012,75:762-77.
[23]Wieraszko A.Changes in the hippocampal slices energy metabolism following stimulation and long-term potentiation of Schaffer collaterals-pyramidal cell synapses tested with the 2-deoxyglucose technique[J].Brain Res,1982,237:449-57.
[24]Chaudry I H.Use of ATP following shock and ischemia.[J].Ann.N.Y.Acad.Sci.,1990,603:130-40;discussion 140-1.
[25]陈燕.神经元的突触可塑性与学习和记忆[J].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2008(06):610-619.
[26]Wang Zhiqiang,Fan Jin,Wang Jian et al.Chronic cerebral hypoperfusion induces long-lasting cognitive deficits accompanied by long-term hippocampal silent synapses increase in rats[J].Behav.Brain Res,2016,301:243-52.
[27]邹兆鹏,范锦闳,赵博,等.脑缺血后突触可塑性研究进展[J].广东医学,2018,39(23):3573-3577.
[28]宋皓,李玉萍,王松华,等.阿尔茨海默症突触功能障碍研究进展[J].生命科学,2018,30(01):20-26.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0387.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