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分析微创下内固定术治疗上肢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以我院2017年5月至2019年4月收治的94例上肢骨折患者作为研究案例,根据随机双盲法分作2组,其中参照组47例患者接受常规固定术治疗,研讨组47例患者接受微创下内固定术治疗,分析其临床效果。结果研讨组的术后愈合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负重时间等各项指标水平均较参照组下降,同时研讨组手术治疗效率更高,P<0.05,比较结果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微创下内固定术治疗上肢骨折的临床效果已得到肯定,有效缩短骨折的愈合时间,治疗效率也显著提升。
关键词:微创下内固定术;上肢骨折;临床效果分析
本文引用格式:甘玉珍.微创下内固定术治疗上肢骨折的临床效果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70):182,206.
0引言
上肢骨折指的是上肢与其带骨的骨出现连续性的中断,通常是由直接或间接的暴力造成,桡骨下端、锁骨、肱骨外科颈、肱骨外髁等骨折为常见的骨折类型[1-2]。临床以患肢畸形、肿胀、疼痛、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形式,治疗以手术内固定方式,以恢复骨折部位的生理解剖结构与其功能[3]。实施常规钢板固定术,创伤较大,由此产生的并发症较多,对于患者的术后恢复带来不利影响[4]。本研究对我院近两年收治的94例上肢骨折患者,分别实施常规固定术与微创下内固定术治疗,旨在探讨更有效的治疗方式以作为临床参考,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以我院2017年5月至2019年4月收治的94例上肢骨折患者作为研究案例,根据随机双盲法分作2组,参照组47例患者接受常规固定术治疗,研讨组47例患者接受微创下内固定术治疗。以上患者通过CT、X线检查已确诊为上肢骨折,且为闭合性骨折,患者及其亲属均已对研究情况知情同意。排除合并全身感染性病症、骨质疏松、神经系统异常、粉碎性骨折患者。
参照组:患者年龄21.7-49.8岁,平均(36.31±7.43)岁;男女比例26:21。产生骨折的原因有:交通事故伤、暴力击打伤、高处坠落伤患者各有13、18,16例。研讨组:患者年龄22.1-50.4岁,平均(35.98±7.69)岁、男女比例28:19。产生骨折的原因有:交通事故伤、暴力击打伤、高处坠落伤患者各有14、16、17例。两组间性别、年龄、产生骨折原因等方面资料对比,无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二者作为实验对照的案例符合均衡性。
1.2治疗方法
参照组47例患者接受常规固定术治疗,手术之前为患者实施全麻或是臂丛麻醉,于患肢骨折断端行1切口,长度12厘米左右,充分暴露骨折端。再将骨折断端予以复位,复位完成之后仔细确定对线,同时预弯钢板,将其固定于骨折断端部位,然后固定钢板,使用螺钉对其固定,最终将创口闭合,手术完成后应注意预防感染,可进行输液等抗感染治疗,并鼓励患者进行适当的肌肉与关节功能的早期锻炼。
研讨组47例患者接受微创下内固定术治疗,手术之前为患者实施全麻或是臂丛麻醉,之后取仰卧位,于患者骨折处作1远端或近端切口,切口的深度以达到骨膜外为宜。此时将骨膜与软组织分离,将皮下隧道充分暴露。将骨折断端予以复位,复位成功后再分离骨膜外,此时应当放置钢板于隧道内并在导钻的指引下将其固定,最终将创口逐层闭合。此时要注意在无张力的情况下闭合创口。手术完成后应注意预防感染,可进行输液等抗感染治疗,并鼓励患者进行适当的肌肉与关节功能的早期锻炼。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术后愈合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负重时间等情况进行观察并作好相关记录,并通过Harris评分法对于患者的上肢功能进行评价,满分100分,评价分显效、有效与无效三个等级,当评分值在90及以上时,患者肿胀、疼痛等临床症状完全消失,并且通过X线复查表明已准确复位为显效;评分在60-90分之间,患者肿胀、疼痛等临床症状明显得到缓解,肢体活动时有轻微受限感为有效;评分在60分及以下,患者肿胀、疼痛等临床症状无改变或有恶化倾向为无效。手术治疗的总有效率为显效率+有效率。
1.4统计学处理
数据经SPSS 17.0软件行统计学分析处理,计量资料(手术各项指标情况)以均数±标准差(±s)表达,经t检验,手术治疗效率作为计数资料以例数(%)表示,2检验,P值《0.05为比较结果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手术各项指标的对比
对两组患者的术后愈合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负重时间等情况进行观察并作好相关记录,手术治疗后研讨组的各项指标水平均较参照组有较大程度的下降,P<0.05,比较结果存在统计学意义。
2.2手术治疗效率
经手术治疗后,研讨组无效、有效、显效病例数分别为4例、24例、19例,手术治疗效率91.49%;参照组无效、有效、显效病例数分别为17例、18例、12例,手术治疗效率63.83%。两相对照,研讨组手术治疗效率更高,P<0.05,比较结果存在统计学意义。
3讨论
上肢骨折指的是手部、前臂、肩部、腕肘处、上臂等部位的骨折,如不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骨折愈合不良、关节功能产生障碍等情况的发生率较高[5]。通常导致上肢骨折的原因包括交通事故致伤、暴力击打致伤、高处坠落致伤,因局部的血运以及软组织损伤常常会引起皮肤感染、坏死、损伤血管等情况发生[6-7]。常规钢板内固定术创伤较大,出血量随之增加,术后恢复时间长,近年来微创技术发展迅猛,渐渐涉足于骨折手术的领域[8]。创伤较常规钢板术明显更小,出血量更低,为良好的血供提供了保障,而且可以最大程度的保护好骨折断端周边的软组织,令其损伤降到最低。
研讨组的术后愈合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负重时间等各项指标水平均较参照组有较大程度的下降,研讨组手术治疗效率更高,P<0.05,比较结果存在统计学意义。综上所述,微创下内固定术治疗上肢骨折的临床效果已得到肯定,有效缩短骨折的愈合时间,治疗效率也显著提升。
参考文献
[1]肖泽埠,熊龙.切开复位克氏针加钢丝栅栏式内固定术治疗尺骨冠突骨折的效果观察(附10例报告)[J].现代实用医学,2017,29(2):181-182.
[2]叶长青,汪涛,张海林,等.损伤控制理论和四柱分型理论在高能量胫骨平台骨折治疗中的应用[J].中医正骨,2018,30(1):59-61.
[3]黄葱葱,连春微,夏颖,等.右美托咪定对七氟醚联合臂丛神经阻滞下上肢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患者术后转归的影响[J].中华麻醉学杂志,2018,38(1):70.
[4]蓝国华,章惠芳,肖志坚.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联合经皮下尺桡克氏针固定术治疗Galeazzi骨19例观察[J].现代实用医学,2017,29(2):179-181.
[5]郭亮,梅雯.微创下内固定术与常规固定方法治疗上肢骨折的临床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55):51-52.
[6]蔡史健,钟志刚,赵资坚,等.膝关节镜下辅助复位微创内固定手术治疗胫骨平台SchatzkerⅠ-Ⅲ型骨折疗效分析[J].创伤外科杂志,2017,19(9):694-697.
[7]林钗,黄庆清,张秉贤,等.右美托咪定复合布托啡诺抑制臂丛阻滞止血带反应的临床观察[J].福建医药杂志,2018,40(2):95-98.
[8]屈继宁,张银刚,袁启令,等.弹性髓内钉内固定与钢板内固定治疗儿童四肢长骨骨折的比较研究[J].中医正骨,2017,29(2):6-10.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03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