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分析新的护理模式应用于产科中,对产妇自然分娩情况的影响。方法遵循随机平行分组原则,将本院产科2017年1月至2019年3月撷取的752例产妇(共剖宫产552例、顺产200例),分为甲组和乙组,每组均为(n=376)。甲组实施新护理模式,乙组实施常规护理模式,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甲组和乙组自然分娩率、剖宫产率的数据对比为:(41.22%、58.78%)vs(11.97%、88.03%),统计学意义均存在,P<0.05。两组产程时间和产时出血量实行对比,前者上述指标均明显优于后者,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科产妇接受新护理模式,有助于提高产妇的自然分娩率,降低剖宫产的概率,并减少产妇第一产程时间、第二产程时间,以及产时出血量。
关键词:新的护理模式;产科;自然分娩;影响
本文引用格式:杜新丽,苏丽华.探析新的护理模式在产科中应用对自然分娩率的影响[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70):342,353.
0引言
自然分娩属于分娩方式之一,即为妊娠≥28周,胎儿、附属物经临产——母体娩出的过程[1]。当前,我国剖宫产率较高,但选择剖宫产的方式分娩,容易增加产妇分娩的风险,出现产时大出血的情况,严重时还会危及到母婴的身体健康。针对于此,本次研究实行护理干预,以便排除相关因素的影响,鼓励产妇自然分娩,确保母婴的生命健康。本次研究将本院产科2017年1月至2019年3月撷取的752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重点评估分别实施常规护理模式、新护理模式的临床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遵循随机平行分组原则,将本院产科2017年1月至2019年3月撷取的752例产妇(共剖宫产552例、顺产200例),分为甲组和乙组,每组均为(n=376)。甲组年龄区间为24-32岁,平均(28.9±0.5)岁;孕周区间为36-40周,平均(38.7±1.2)周。乙组年龄区间为24-30岁,平均(27.8±0.4)岁;孕周区间为37-40周,平均(38.5±1.1)周。两组产妇的临床相关数据均列入统计学软件中,加以分析和处理,没有发现明显的差异(P>0.05)。
纳入标准:单胎者、临床数据信息完整者、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2]者、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排除标准:严重器质性疾病者、妊娠并发症者、意识障碍者、沟通障碍者、精神障碍者。
1.2方法
1.2.1乙组实行常规护理干预
入院后接受胎位检查、胎心检查,并为产妇提供产前教育、心理护理的服务。
1.2.2甲组在乙组之上,实行产科新护理模式
第一产程护理,入院后主动接待产妇及其家属,为其介绍医院环境、医护人员。待产阶段鼓励产妇以半流质食物为主,对产妇的饮食情况不需限制。然后,组织产妇、产妇家属进行分娩教育活动,教会产妇正确呼吸的方法,以此减轻产妇宫缩疼痛症状,使用鼓励性、安慰性语言和产妇沟通,并叮嘱产妇宫缩时实行腹式深呼吸。与此同时,可鼓励产妇家属陪同生产,告知产妇保持放松状态,并为其充分按摩腰背部,旨在缓解腰背部疼痛表现。在产妇宫口完全张开的过程,对产妇屏气、自主用力加以指导。
第二产程护理,胎头下降并且会阴伸展期间,对产妇规律宫缩进行指导,会阴体应保持膨胀的状态,会阴紧张时叮嘱产妇按医嘱呼吸、用力,以便实现有效控制胎儿胎头娩出的速度。胎头着冠后产妇需大口哈气,从而改善产妇腹肌收缩,加速胎儿的娩出。此外,对于宫缩时胎儿不降、产力小者,应对产妇稍下屏气、缓慢用力予以指导。
1.3观察项目
对两组产妇分娩结局(自然分娩、剖宫产)、产程时间(第一产程时间、第二产程时间)、产时出血量加以观察及比较,同时做好相关记录工作。
1.4统计学方法
本文临床涉及的临床数据,均输入SPSS 25.0统计学软件中。其中,计量资料、两组产程时间、产时出血量的对比,均以(±s)表示,予以t的方式检验处理;计数资料、两组分娩结局的对比,均以%方式表示,予以2的方式检验处理。对比结果显示:P<0.05,能够判定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甲组和乙组分娩结局情况的比较
两组自然分娩率、剖宫产率比较,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
2.2甲组和乙组产程时间、产时出血量情况的比较两组产程时间、产时出血量相比较,统计学意义均存在,P<0.05,如表2。
3讨论
近年来,我国剖宫产率较高,容易增加产妇分娩的风险,多为受到剖宫产绝对指征、产时配合、待产配合等因素影响,所以使得产妇中转剖宫产率较高,无法确保产妇分娩的安全[3]。值得一提的是,产科新护理模式产妇可自行选择护理人员,提高产妇的依从性。与此同时,该护理模式的应用,不会对产妇的饮食进行控制,可及时补充能量、营养,尽可能满足产妇的机体营养需求[4]。新护理模式下,比较重视产妇健康教育,通过实行健康教育可帮助产妇了解分娩的流程,给予产妇更多的支持、鼓励,促使产妇获得外界的支持[5]。而第二产程时产妇能够遵循自然原则、缓慢原则,秉持一切以产妇为核心为产妇提供护理服务,对会阴体进行压迫、对会阴托举,因此可减轻产妇的疼痛症状[6]。此外,分娩的整个过程,护理人员均需密切观察产妇的生命体征变化、心理状态变化,主动和产妇沟通,以便了解产妇的感受、心理状态,予以对应处理和心理疏导,从而减轻产妇的心理负担,以及对宫缩的不良影响,获得产妇的配合[7]。新护理模式能在常规护理之上进行完善,故此可从精神、心理、生理等多个方面出发,开展临床护理工作,尽可能满足产妇的实际需求,使其感受到医院大家庭带来的温暖,提高依从性[8]。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两组产妇分娩结局、产程时间,以及产时出血量比较,均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由此表示,新护理模式的实施,有助于提高产科产妇的自然分娩率,降低剖宫产率,并减少产妇的各产程时间及产时出血量。
总而言之,产科产妇接受新的护理模式干预,能提高产妇自然分娩率,确保母婴的身体健康。
参考文献
[1]宫晓华,刘欣,钱晓焱.心理护理干预对产妇分娩镇痛效果的影响[J].中华麻醉学杂志,2018,38(2):199-202.
[2]林明影,陈求珠.穴位按压下自由体位联合适度保护会阴对分娩结局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2017,52(7):789-793.
[3]柏婷,杨雅卉,付雪妹,等.产妇产后疲乏程度对泌乳发动时间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2018,53(4):438-442.
[4]李海莲,黄丽霞,储丽敏,等.胎膜早破产妇分娩的新生儿感染情况及综合护理干预效果[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8,28(1):2673-2676.
[5]李雪玲,周乐山,麦淑珠.护理安全策略预防产后24h母婴同室新生儿感染的疗效分析[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7,27(14):123-126.
[6]郭仁妃,张宏玉,吴燕,等.自然分娩产妇会阴切开术后切口感染病原学特点及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7,27(12):2809-2812.
[7]谭朝建.心理护理在初产妇分娩护理中的效果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89):339.
[8]吴月莲.心理护理对初产妇分娩护理的临床效果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84):381-382.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03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