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探析三维CT重建影像在胫骨平台骨折诊断和治疗中的价值论文

发布时间:2020-07-17 10:43:44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探讨三维CT重建影像在胫骨平台骨折诊断和治疗中的价值。方法选取某院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60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均给予X线、CT检查,对比检查结果。结果三维CT重建影像检出率(95.00%)显著高于X线检出率(83.33%)(P<0.05)。结论三维CT重建影像在胫骨平台骨折诊断和治疗中的价值显著,能够直观、立体地对胫骨平台骨折形态进行显示,明确骨折分型,为临床手术治疗提供参考。

关键词:三维CT重建影像;胫骨平台骨折;诊断;治疗

本文引用格式:秦姝婷.探析三维CT重建影像在胫骨平台骨折诊断和治疗中的价值[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70):174,204.

0引言

胫骨上端与股骨下端形成膝关节。胫骨与股骨下端接触的面为胫骨平台,其是膝关节的重要负荷结构,一旦发生骨折,使内、外平台受力不均,将产生骨关节炎改变,同时患者多伴有韧带及半月板的损伤[1,2]。传统X光平片在诊断胫骨平台骨折时,可以对骨皮质的断裂、关节面的塌陷情况确切地显示。然而受膝关节结构复杂、负荷大且对手术整复要求较高等因素的影响,X光平片具有一定局限性。而骨科医师需在手术前,对骨折方案、程度及软骨、韧带损伤等有一个清楚认识,因此需进一步强化影像学检查[3]。三维CT重建影像能直观、立体地显示骨与关节图像,能够对软骨、韧带损伤等显示细节,为骨科医师术前提供丰富信息,对手术方案的制定及术后随访帮助较大[4]。某院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对60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实施X线、CT检查,在明确检查结果的基础上,对手术计划进行制定,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某院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60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纳入标准:均通过手术病理学证实;对研究知情且自愿参与;精神正常,认知状况良好;有较好的依从性,能够积极配合。排除标准:中途退出者;合并其他严重脏器疾病或恶性肿瘤者。纳入患者男40例,女20例;年龄19-50岁,平均(35.61±3.61)岁;车祸37例,高空坠落23例,经手术病理明确分型,I型20例、II型23例、III型7例、IV型6例、V型3例、VI型1例。

1.2方法

三维CT重建影像:使用Siemens emotion 6型螺旋CT对患者进行扫描,其中重建层厚为1.0 mm,间隔为0.8 mm,扫描范围为股骨内外上髁连线至胫骨骨折线远端,采用SSD与MPR技术形成三维重建图像,医师通过不同角度,对感兴趣区域图像进行观察。X线:患者取坐位,将患侧下肢伸直,胶片中心为髌骨下侧,垂直摄入,照射野中线为膝关节,上至胫腓骨上侧,下至股骨下侧,拍摄正位片。患者取侧卧位,胶片中央为髌骨下侧与腘窝后侧连线中心,对患者实施拍摄。

1.3观察指标

统计两种检查方式分型情况,对检出率进行记录,其中I型为外侧平台单纯劈裂骨折;II型为外侧平台单纯塌陷骨折;III型为外侧平台劈裂塌陷骨折;IV型为内侧平台骨折;V型为前缘骨折;VI为平台粉碎性骨折[5]。

1.4统计学方法

统计学软件选择SPSS 19.0,对得到的数据进行分析。用t值对计量资料(±s)进行检验,用2值对计数资料(%)进行检验,将P<0.05作为判定统计学差异存在的标准。

2结果

三维CT重建影像检出率(95.00%)显著高于X线检出率(83.33%)(P<0.05),详见表1。


\
 

3讨论

胫骨平台骨折是一种复杂的关节内骨折,具有多种类型,且关节内骨折是骨折治疗的难点,原因在于其类型复杂,容易出现创伤性关节炎等并发症,而胫骨平台属于负重部位,所以在治疗上要求较高,在手术前需要以影像学资料为依据,对骨折类型进行准确判断,形成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6]。可以看出,对骨折进行准确分型,能够将骨折损伤的严重程度反映出来,从而有助于治疗计划的制定,对治疗效果、预后评价提供帮助。

由于胫骨平台表面是不规则的曲面,所以不管患者体位怎样变化,得到的二维X线平片都无法将关节面的情况直观、全面的显示出来。而且在胫骨平台骨折塌陷程度的测量上X线平片也不够准确,有学者研究显示[7],通过对9例胫骨平台骨折实施X线与CT检查,结果显示,55%的骨折被重新分型。本次研究中,采用X线平片检查,有10例漏诊,11例骨折分型错误。临床医师认为,平台塌陷或劈裂在5 mm以上,即为手术指征,所以手术前准确、快速地确定骨折类型,对骨折片的大小、形态以及异位程度进行清晰的显示,是保证手术准确入路和手术成功的关键。

三维CT重建作为一种新型诊断技术而被临床广泛应用于临床诊断之中,其采用Z轴多排探测器和锥形X线束等科学技术,通过相应的软件系统对扫描的数据进行处理,不仅提高了扫描时的单次曝光范围及扫描速度,具备各向同性的空间分辨率,而且不影响对数据采集方式,还保证了三维成像质量。三维CT重建影像,通过冠状、矢状及任意斜面对图像进行重建,可以剖面观察损伤部位,同时能够对塌陷程度实施精确测量,准确显示骨折端异位程度,其中3D-SSD图像,能够对骨折片的位置、数量进行完整显示,对塌面容积进行测量,还能够任意转换角度观察,为手术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有报道显示[8],利用胫骨平台俯视图,经髁间隆突作一条前后方向的直线,取该线中点作一条横线,将平台面分为四个象限:前外、后外、前内、后内,依据骨折累及的象限对骨折分类,作为平台骨折在三维空间中分型的补充。本研究利用此种方法,在累及前外象限者中采用外侧入路,在累及前内侧象限者中采用内侧入路,在累及双侧平台者中采用正中入路,取得满意手术效果。

总之,三维CT重建影像可以直观、立体地显示胫骨平台骨折形态,确定骨折分型,为临床手术治疗提供参考,值得推广。本次研究中,仍存在不足之处,如研究样本较少,且研究时间还需延长,在今后的工作中,还需不断学习,提升自身知识技能水平,熟练掌握胫骨平台骨折影像学特点,进一步提升临床分型及诊断正确率,为治疗效果及预后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丁燕萍,杨莹.64排螺旋CT三维重建在胫骨平台骨折修复中的价值[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5,19(4):612-617.
[2]梁军,刘安民.多层螺旋CT及三维重建影像在胫骨平台骨折诊断和分型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CT和MRI杂志,2017,20(7):1233-1235.
[3]徐红卫,吴卫国.多层螺旋CT导航定位测量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的置钉位置[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6,22(48):7239-7244.
[4]郑军,张雷,王晓阳,等.三维重建技术对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的诊断价值探究[J].中国医药导报,2018,15(21):74-77.
[5]朱亮旭,向学凌.隐匿性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CT及MRI影像特征研究[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7,27(9):1838-1840.
[6]廉养杰.三维CT重建及MRI检查在胫骨平台隐性骨折诊疗中的应用[J].中国CT和MRI杂志,2018,16(11):138-140.
[7]张毅杰,陈雁西,张坤,等.基于CT三维重建图像的胫骨平台形态学研究及其临床意义[J].中华创伤杂志,2017,33(1):63-68.
[8]孙广江,姚啸生,李洪久,等.X线平片与三维CT检查在胫骨平台骨折评估中的应用价值[J].CT理论与应用研究,2016,25(4):485-491.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0324.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