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探究动静脉内瘘对心血管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100例动静脉内瘘术并长期进行血液透析患者为试验对象(本次实验在2017年8月14日至2018年8月14日进行),均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查,随后对比术前1周和术后3个月FS、CO、CI、LVEDV、LVD、LAD、RVD、EF。结果术后3个月FS[(30.29±2.71)%]、CO[(6.89±1.54)L/min]、CI[(3.86±0.85)L.min-1•m2]、LVEDV[(132.59±14.27)mm]、LVD[(56.82±4.19)mm]、LAD[(44.58±5.67)mm]、RVD[(19.56±3.11)mm]高于术前1周(P<0.05),EF[(57.42±5.78)%]低于术前1周(P<0.05)。结论动静脉内瘘可促使患者心血管功能改变,增大左室舒张末容积和心室腔扩大,升高心脏指数和心输出量。
关键词:动静脉内瘘;血液透析;心血管功能;影响
本文引用格式:樊朝瑜,李华琼,杨世艳.探究动静脉内瘘对心血管功能的影响[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70):70,72.
0引言
慢性肾衰竭由于无法维持正常代谢功能和分泌功能,需借助肾脏替代疗法,维持机体正常代谢,目前首选治疗方案为血液透析,其能够延长患者生存时间,具有副作用少、操作简单、可控性强、安全性高、疗效高等优势,效果显著[1],但在血液透析过程中,不可缺少的血管通道为动静脉内瘘,其可维持血液透析的持续性进行,但在建立动静脉内瘘过程中,可升高心输出量,改变血流动力学,进而诱发心力衰竭,增加心血管疾病发生率[2]。为了进一步探索动静脉内瘘和心血管发生事件和心功能受损情况,本文运用了心脏超声显像技术,其能够准确反映患者当前心功能和血流动力学,具体如下文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2017年8月14日至2018年8月14日选择100例动静脉内瘘术并长期进行血液透析患者为试验对象。患者年龄范围22-76岁,平均年龄(53.69±10.48)岁;性别:男性54例,女性46例;基础病:8例为多囊肾病,7例为梗阻性肾病,25例为糖尿病肾病,19例为高血压肾损害,41例为慢性肾小球肾炎。入选标准:(1)患者均存在血液透析适应证;(2)患者各项资料齐全,且自愿加入本次实验;(3)患者既往无明显心衰表现、心脏病史;(4)患者肾小球滤过率<10%,血清肌酐水平>707 umol/L。排除标准:(1)排除合并严重脏器功能受损患者;(2)排除凝血功能障碍患者。
1.2方法
检查方法:本次使用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选择GE公司提供的LOGIQ-5型号,本次探头频率调整为7.5 MHz、3.5 MHz,在进行动静脉内瘘前1周和术后3个月实施M型超声心动图检测和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查。在检查过程中,需保持静息30min,室温维持在25℃,同步心电图观察心率,利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系统检测,随后协助患者采取左侧卧位,测量三个心动周期,并在心脏长轴切面测量、计算左室流出道内径(按照内缘-内缘方法),计算平均值。在心尖五腔心切面上观察叠加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计算左室流出道短轴面积,显示左室流出道超声影像特征,调整声束与血流方向尽可能平行,获取满意超声血流频谱后,绘画出频谱路线下面积,仪器自动测出3-5个心动周期的流速积分,计算平均值,并用M型超声获取左室曲线,显示左心室短轴缩短率(FS)和射血分数(EF),分别测量收缩末期内径和舒张末期内径[3]。
测量指标:测量、观察CI(心脏指数)、CO(心输出量)、FS、EF、LVEDV(左室舒张末容积)、LVD(左心室内径)、LAD(左心房内径)、RVD(右心室内径)。
1.3观察指标
对比术前1周和术后3个月FS、CO、CI、LVEDV、LVD、LAD、RVD、EF。
1.4统计学处理
在统计对比值差异时,需运用SPSS20.0软件,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时,用P<0.05表示。
2结果
术后3个月FS、CO、CI、LVEDV、LVD、LAD、RVD高于术前1周,EF低于术前1周(P<0.05)。如表1所示。
3讨论
对于终末期肾脏疾病目前常运用血液透析治疗,其是目前维持患者生命的主要治疗方案,为了保证血液透析治疗的有效性,还需维持血管通路的功能良好性,从1966年开始,血液透析标准通路为动静脉内瘘[4]。在本次研究中,可发现血液透析患者存在舒张功能和左心收缩功能降低趋势,以单纯左室肥厚居多,存在左心功能改变,同时透析时间的延长,还可引起不同程度的心功能不全,出现心功能形态学改变[5]。
长期血液透析的主要危险因素为心功能不全,而导致心脏形态改变并非单一血液透析所致[6]。在透析过程中,可因为低氧血症、低血压引起酸碱度和水电解质的快速变化,有研究表明[7],在透析过程中,血液通路可受到血流量的影响,高血流量容易加重或促进充血性心力衰竭发生,增加CO;低血流量容易引起通路失调。分析本次结果,术后3个月FS、CO、CI、LVEDV、LVD、LAD、RVD高于术前1周(P<0.05),EF低于术前1周(P<0.05),由此说明,在动静脉内瘘术后可出现明显的左室内径和左室舒张末期容积增大,心肌纤维代偿性拉长,增加回心血量,改变血流动力学,进而引起较为明显的心房改变。目前可知动静脉内瘘是导致充血性心力衰竭、心搏出量增加的主要因素,但并发心力衰竭的唯一因素,在动静脉内瘘建立过程中,可因为损害传导系统和心肌瓣膜,引起微炎症状态,诱发机体代谢紊乱,进而容易增加心血管事件发生率[8]。
总而言之,动静脉内瘘可严重影响心功能,增加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了保持内瘘流量在合适的范围,需改善透析用水、使用生物相容性较好的透析器,从而减轻对心功能的损伤性。
参考文献
[1]张丽洁,张爱华,朱宁,等.血液透析患者血红蛋白变异性和与新发心脑血管事件及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有关[J].中国血液净化,2015,14(6):337-341.
[2]王立华,魏芳,陈海燕,等.不同血管通路选择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功能的影响及预后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6,19(30):3681-3684,3690.
[3]勇强.血管超声在膜性肾病与颈动脉斑块新生血管自体动静脉内瘘及血管先天变异的应用价值[J].心肺血管病杂志,2018,37(12):1041-1042.
[4]李祥宝,乔彤.动静脉内瘘直径对非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血压和心功能的影响[J].中华实验外科杂志,2015,32(5):1184-1186.
[5]董加宝.动静脉内瘘不同手术方式对血液透析病人心功能的影响[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8,43(6):768-770.
[6]张莞灵,李敏芝,卓华钦,等.慢性肾功能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血流量对心功能的影响[J].海南医学,2014,54(15):2268-2270.
[7]卢方平,李晓庆.血液透析患者建立动静脉内瘘时心功能评估是依据临床还是EF值的探讨[J].中国血液净化,2016,15(4):251-252.
[8]孙林成.浅谈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不同手术方式对心功能的影响[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43):75-75.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03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