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观察并研究出口梗阻型便秘的患者采用综合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择取本院在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所收治的100例出口梗阻型便秘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采用抽签的方法将其随机划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为50例,对照组出口梗阻型患者采取常规的治疗措施,而对于治疗组出口梗阻型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综合手术治疗,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的显效率以及不良症状情况。结果治疗结束后,治疗组的患者相比于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效果更佳,治疗组的患者完全痊愈有45例,占90%,明显好转5例,占10%,显效率为100%;而对照组患者完全痊愈只有20例,占40%,明显好转5例,占10%,无效25例,占50%。治疗半年后进行随访,治疗组的有效率为95%,无明显的不良症状出现;而对照组为55%,出现了肛门狭窄、出血等不良反应,两组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于出口梗阻型便秘患者采取综合手术治疗有利于降低不良症状的出现,完全治愈该种疾病。
关键词:综合手术;出口梗阻型便秘;临床观察;不良反应
本文引用格式:冯作鹏,马成仁,杨明.综合手术治疗出口梗阻型便秘临床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70):75,79.
0引言
出口梗阻型便秘又称直肠型便秘或盆底肌功能不良,是指排便出口附近组织、器官的改变,导致排便困难或羁留性便秘的一种综合征。出口梗阻型便秘占慢性便秘的60%左右。临床上分为三种,直肠无力型、痉挛型、肠外梗阻型[1]。三种类型可单独发病,但极其少见,一般是同时发病。常见的临床症状为直肠黏膜内脱垂、直肠前突、耻骨直肠肌综合征。此病多发于青壮年女性,直肠无力型便秘则多发于老年人[2]。临床上通常是手术治疗该种疾病,本院采用综合手术治疗出口梗阻型便秘,观察临床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基线资料
随机择取本院在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所收治的出口梗阻型便秘患者100例作为此次的研究对象,其中对照组的男性患者:女性患者为24:26,年龄均在60-80岁,平均年龄(65±4.0)岁,平均病程为(2.1±0.7)年,治疗组的男性患者:女性患者为23:27,年龄均在64-78岁,平均年龄为(67±2.9)岁,平均病程为(2.3±0.6)年,两组患者在临床上的表现均为排便不尽、盆底坠胀等[3],两组病患在年龄、病程、性别以及临床表现上都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的检查:肛门指诊、肛门镜检查[4],判断肛周括约肌张力,检查直肠黏膜是否松弛。对照组给予一般的手术治疗;而对治疗组的患者采取综合手术治疗的手段,包括:RPH(痔疮套扎吻合器)手术:对于直肠前突患者,在直肠前壁距肛缘2-4 cm薄弱区的地方,进行倒三角套扎,套扎部分及周围使用消痔灵2-3 ml注射,目的是消除直肠前突的凹陷。
直肠黏膜高位点注射术:对于患有直肠黏膜脱垂的患者,使用消痔灵注射液进行点状注射,各点剂量在1-1.5 ml左右,在注射后用手指按摩,从而使药均匀扩散。
直肠内外双层注射术:对于患有盆底下降者,可以先经过直肠肛管压力测定检查盆底情况,距离肛缘处1cm左右分别往三个不同的位置注射消痔灵注射液,总注射剂量为6ml左右,用食指确定其位置是否贴紧肠壁。
1.3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在治疗后,比较其临床效果,分为三种:完全治愈(排便顺畅,无不适情况)、明显好转(虽排便困难但情况得到了改善)、无效(排便困难且伴随疼痛)。
1.4统计学处理
此次研究所有的数据均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处理[5],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的形式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卡方检验。只有当P<0.05时,才具有统计学差异。
2结果
两组出口梗阻型便秘的患者,在进行一定的治疗后,治疗组的患者完全痊愈和明显好转的人数优于对照组的患者,效果比较明显,而且治疗组未出现排便困难、肛门失禁的患者,情况相比于对照组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具体见表1。
3讨论
出口梗阻型便秘又称直肠型便秘[6],它是由排便出口附近组织、器官的改变,从而导致排便困难或羁留性便秘的一种综合征,它占慢性便秘的60%,在临床上主要表现通常为排便费力,有不尽感或下坠感,排便量少,有便意或便意缺乏[7];在肛门直肠指检时肠内可存有泥样粪便,用力排便时,肛门括约肌收缩。一般该种疾病多发于青年女性和老年人。出口梗阻型便秘在临床上分为三种类型,包括盆底松弛综合征(直肠前突、直肠黏膜内脱垂、内脏下垂、肠疝等)、盆底失弛缓综合征(耻骨直肠肌综合征、内括约肌失弛缓综合征)、肠外梗阻型(子宫后倾、炎症)。
目前出口梗阻型便秘的具体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它可能是由于盆底肌功能的紊乱,或者排便时耻骨直肠肌、肛门外括约肌收缩,导致张力变大,从而引起肛门口不松弛,大便不能顺利排出,盆底异常多表现于直肠前突、会阴下降、内脏下垂等。且国内尚无统一的治疗标准,部分患者会通过改变生活习惯、药物保守治疗使病情得到改善,手术治疗是在经过保守治疗无效后采取的治疗手段,且患有该种疾病的患者在进行手术治疗前,要进行定向检查,比如视诊、直肠指诊、肛门直肠镜检查、排粪造影、肛管直肠测压等[8]。
此次研究中,我们通过对比的方式来判断综合手术治疗出口梗阻型便秘的效果,用抽签的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从实验的研究结果来看,治疗组患者采用综合手术治疗的各类手段,去针对出口梗阻型便秘的患者进行治疗,相比于对照组的患者,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更佳,可以在一定的程度上减轻患者的痛苦,能够降低患者的不良症状(排便困难等),其中,在进行综合手术治疗时,可以借助其他有效的注射液进行辅助治疗,效果更佳,而且很方便、安全。
出口梗阻型便秘的病因有很多种,所以针对不同的病因而引起疾病的患者,需要有针对性地去进行治疗,综合手术治疗考虑了许多不同的病因,而且疗效比一般的普通治疗更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不良反应的出现,如排便困难、肛门失禁等,此次研究的结果可以观察到综合手术治疗可以彻底地治愈出口梗阻型便秘的患者。因此,对于有出口梗阻型便秘的患者,及时采取综合手术治疗的措施可以达到治愈的目的,效果更佳。
参考文献
[1]代拥军,王园园,楚志芬,等.三术式联合治疗出口梗阻型便秘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J].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19,47(4):442-445.
[2]刘宇,杜雪峰,张海磊,等.改良直肠下端黏膜切除术治疗重度直肠前突出口梗阻型便秘的效果分析[J].中国综合临床,2018,34(4):330-334.
[3]左志贵,倪士昌,宋华羽,等.综合治疗出口梗阻型便秘68例临床分析[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7,31(6):727-728.
[4]赵浩翔,汤献忠.出口处梗阻型便秘186例的外科治疗[J].大肠肛门病外科杂志,2013,9(3):179-180.
[5]童卫东,王李.提高慢性便秘的手术疗效--从临床到基础研究[J].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16,19(12):1335-1337.
[6]刘宝华.慢性便秘手术治疗的适应证和注意事项[J].中华内科杂志,2015,54(7):590-593.
[7]刘勇敢,张杰民,于文德.出口梗阻型便秘中肛门内括约肌作用观察[J].中国肛肠病杂志,2017,27(1):14-15.
[8]刘浩,冯玉梅,张丹心,等.直肠折叠悬吊术治疗功能性出口梗阻型便秘[J].中国综合临床,2016,22(12):1139-1140.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02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