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分析研究中医护理的特色以及对临床应用的影响。方法查阅相关权威医学资料,分析中医护理特点,观察中医护理对临床应用中的影响,归纳总结其应用效果,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结果遵守中医护理原则,以辩证护理为应用依据,强调临床整体护理思想,实施护理措施以中医传统技术为根本,提高临床对中医护理的认知度。结论经历数千年实践经验累积,中医学的护理思想和护理方式极具特色,在临床应用中,能有效降低患者治疗过程中的痛苦,其临床疗效显著,利于改善患者生存质量。中医护理人员要结合实际工作,不断提升自身专业技术水平,为推动中医护理发展献计献策。
关键词:中医护理;特色;临床应用;效果研究。
本文引用格式:崔梦晓.浅谈中医护理的特色及临床应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70):187,214.
0引言
中医护理是指在中医基本理论指导下的护理工作,其属于中医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以“中医整体观”进行护理是中医护理的指导思想,“辩证护理”是护理的主要依据,中医传统技是中医护理关键内容[1]。目前,随着人们对中医认识的提高,相关专业人员对中医护理基础理论的研究,对中医护理临床应用的探索,促使中医护理工作出现较好地发展态势。本文分析研究中医护理的特色以及对临床应用的影响。具体报告如下。
1中医护理之特点
1.1中医护理指导思想
中医学认为,一是人体是以脏腑经络为核心的有机整体[2]。脏腑和经络的生理关系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作用,二者结构关系难以分割。二是人和自然界是相互制约、统一的整体[3]。天气变化、地理环境、社会环境等自然因素,都会影响人类机体病症的发生与发展;地势、天时均可改变人体的生理特性。所以,中医护理通过了解患者心理状态,摸清患者生理自然关系,研究患者周围社会关系影响,既可综合性评估患者当下已表现的及潜在隐藏的身体健康问题。中医护理实践要求医护人员必须以整体护理观念为依据,通过观察分析患者的舌脉、五官、形体表现以及面部状况等,发现患者身体存在异常,从而提出治疗方案。护理计划的制定,要以患者个人实际情况为根本,确保其具有科学性和合理性,为患者提供健康服务。
1.2中医护理依据
通过望闻问切四种方法实现中医辨证,即采集病人的自觉症状和临床表现来分析、辨别、认识疾病的证候。中医护理的原则是预防为主、护病求本、扶正祛邪、调整阴阳、病护异同、三因制宜等,相应的护理措施是以此护理原则来制定的[5]。
2中医护理之基本原则
2.1实施病症本质治疗护理
中医临床医师遵照辨证论治的最基本原则,通过多种方法,在观测患者临床生命体征及表现的基础上,掌握患者病症本质,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实现有针对性的病症本质治疗护理。
2.2实施扶正祛邪治疗护理
扶正袪邪是指通过各种护理手段达到扶助正气、祛除病邪的目的,根据不同病情采用扶正为主或祛邪为主等护理措施[6]。一是在给予患者扶助正气的临床药物等方法基础上,再辅之对患者增加营养及其功能锻炼,增强患者体质,提高其抗病能力,祛除邪气,恢复患者身心健康。二是通过为患者选择驱除邪气的临床药物等方法,达到治疗目的,即实现患者正复邪消、机体康健。因此,遵循“培补正气,驱除邪气”的原则治疗疾病,利于促进患者早日恢复。
2.3实施护表与护本治疗护理
临床护理中,表指的是枝末、树梢,本是指根基部位。护理人员需要根据表本关系观察分析病症的轻重缓急、主次先后,针对不同病症本质,先护本,或先护表,亦或表本兼护[7]。
2.3.1缓则应先护其本
在对临床慢性疾病治疗中,通常情况下,患者暂时病症不重,正处于正虚邪未至的阶段,所以,此时护理应以本病护理着眼,本病去除,表病自然随之消失。这个阶段的患者需要通过锻炼,促使自身免疫力提高。
2.3.2急则应先护其表
当临床患者发病迅速,病症危急,且危及生命之时,即需采取紧急措施,坚持先治本后治表的原则,待病情缓解,再治疗表病。
2.3.3表本并重同护
当临床患者表病及本病并重之时,需运用表本同护的方法,以达到护理目的,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2.4三因制宜
中医学临床理论的一大精华和特色即为三因制宜,即中医护理因人、因时、因地制宜而定,具体到临床就是要求护理工作要依据季节、地区以及人的机体体质、性别、年龄等因素的不同,对护理措施及护理方案进行适时的调整和制定,以达到有效护理的目的[8]。
3中医护理之基本内容
3.1中医护理技术
中医护理技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根据辨证论治的原则,以脏腑经络为依据,以调整脏腑功能与气血对治疗起到辅助作用。具有操作方便、简单、经济适用及适用范围广的特点。其常用的方法有穴位按摩法、中药学位敷贴、中药热奄包、刮痧法、耳穴埋豆、拔罐疗法、艾条灸法、熏洗法等。目前已被广大患者所接受。
3.2中医药物护理
护理人员首先应掌握正确的给药时间、途径、方法以及服药禁忌等;其次需指导患者正确用药。如告知患者服用中成药、汤剂的服药温度、时间以及服药后可能产生的不良反应等,以确保用药安全。第三向患者宣教健康常识,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保证临床护理疗效。
3.3中医康复护理
护理人员对恢复期患者,要实施增加机体康复功能的锻炼,促进患者机体功能恢复,改善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3.4中医情志护理
中医强调七情致病,说明任何内脏产生病变均与不同的情绪变化相关。因此对患者给予情志护理尤为重要。主要做法是多与患者沟通交流,通过鼓励与开导,减少患者不良情绪,指导并帮助患者接受治疗,促进其机体早日康复。
3.5中医生活护理
护理人员要关注并指导患者的生活。一是为保障患者睡眠充足,护理人员要制定科学合理的作息时间表。二是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身体活动,增加机体抵抗力,平衡体内阴阳,为患者早日康复奠定基础。三是以“温寒相宜、药食相辅”为进食基本原则,指导患者科学饮食。告知患者饮食禁忌,营养补充方法,需注意的饮食卫生等等,促进患者康复。
4结论
从以上分析研究可见,针对不同患者的病症,在临床护理中施以适宜的中医护理方法十分重要。在这一过程中,护理人员是关键,需要其在具备良好地实践经验。比如,热证的患者最好进行四黄散外敷或者冰敷等寒法,而寒证患者最好使用艾灸或者温针等温法,这些都需要护理人员在临床实践中逐渐积累。
综上所述,中医学的整体观思想和护理方式极具特色,在临床应用中,通过对患者实施系统全面、安全有效的护理方法,可有效降低患者治疗过程中的痛苦,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同时对于中医护理人员专业技术水平,实现护理临床效果,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王进进,张琳,郭艺等.中医临床护理学教学中突出培养学生中医临床思维能力初探[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7,26(02):130,132.
[2]赵永红.浅谈中医护理的特色及临床运用体会[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11):202-203.
[3]左玉晶.中医护理理念在临床工作中的具体应用—参加全国中医护理骨干培训班的几点启示[J].内蒙古中医药,2016,3502):179-180.
[4]王惠,张惠萍.浅谈中医思维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J].江苏中医药,2016,48(05):74-75.
[5]王强虎,王丽娜.中医气血养生:生命的动力气与血[M].北京:金盾出版社,2014:前言.
[6]杨华.浅谈中医特色护理在急诊科的运用体会[J].中医临床研究,2016,8(31):132,134.
[7]张艳琴.关于培养中医思维在临床护理中应用的思考[J].基层医学论坛,2016,20(01):3-74.
[8]陈敏.浅谈中医护理骨干推广中医护理适宜技术体会[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69):261-262,264.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02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