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浅谈腰椎间盘突出症康复期功能锻炼论文

发布时间:2020-07-16 12:58:20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腰椎间盘突出症为临床常见病,具有很高的临床发病率,对患者身体健康、生活质量会造成较大的不良影响。此类疾病可采取手术治疗以及非手术治疗两种方式,其中手术治疗的风险性高,且患者经济负担重;非手术治疗方法主要是通过功能锻炼使患者的腰椎稳定性以及活动性增加,使痛感缓解,达到改善病情以及患者生活质量的目的。本研究对腰椎间盘突出症康复期功能锻炼的方法进行了综述,内容包括:(1)常规功能锻炼,如直腿抬高功能锻炼、腰背肌功能锻炼、腹肌功能锻炼等;(2)其他功能锻炼,如五禽戏、八段锦操等。另外,根据患者不同病情,对功能锻炼的强度应当进行合理把握。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康复期;功能锻炼;锻炼强度

本文引用格式:唐甜.浅谈腰椎间盘突出症康复期功能锻炼[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70):37-38.

Discussion on functional exercise in convalescent stage of Lumbar Intervertebral Disc Herniation

TANG Tian

(Second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ospital,Yuexiu District,Guangzhou City,Guangzhou,Guangdong)

ABSTRACT:Lumbar disc protrusion is a common clinical disease,which has a high clinical incidence and has a great adverse effect on the health and quality of life of the patients.This kind of disease can be treated surgically and nonsurgically,in which the risk of surgical treatment is high and the economic burden of patients is heavy,Non-surgical treatment is mainly through functional exercise to increase the stability and activity of lumbar vertebrae,relieve pain,and achieve the purpose of improving the condition and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In this study,the methods of functional exercise in convalescent stage of lumbar disc protrusion were reviewed,including:(1)Routine functional exercise,such as straight leg elevation functional exercise,lumbar and dorsal muscle functional exercise,abdominal muscle functional exercise,etc;(2)Other functional exercises,such as five bird play,eight-stage brocade exercise and so on.In addition,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conditions of the patients,the intensity of functional exercise should be reasonably grasped.

KEY WORDS:Lumbar disc protrusion;Rehabilitation period;Functional exercise;Exercise intensity

0引言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指因机体椎间盘变性,纤维受到破坏以及髓核脱出所造成的一种病症,当患者的已脱出髓核压迫到其局部的神经组织后,患者就会出现腰痛症状,情况严重者,还将导致其下肢一侧或双侧行走时发生放射性疼痛感,致使严重影响其正常行走,并极大影响其生活质量[1]。临床上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方法有手术治疗与非手术治疗两种治疗方式,其中前者具有一定的治疗风险,且其治疗费用相对较为高昂,而后者主要以功能锻炼为主,功能锻炼将有效地增加患者腰椎部的稳定性及活动性,并可缓解其疼痛感,降低病症复发概率。

\

 
当前,腰椎间盘突出症在临床上的患病率高达25%左右,其中青壮年占比80%左右,说明该病症的患病群体目前已越发趋向于年轻化。据有关资料显示[2],约有80%左右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实施非手术治疗后,其各临床症状获得有效的缓解,这其中功能锻炼的作用最明显,康复期长期进行科学性的功能锻炼将有效地缓解患者残留的疼痛感及运动功能障碍,促进其腰部及下肢肢体功能的快速康复。基于此,本文对非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康复期功能锻炼的方法进行了分析论述。

1常规功能锻炼方法

1.1直腿抬高功能锻炼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主要病理改变是患者的身体突出物与神经根周围出现炎症及水肿现象,采取直腿抬高功能锻炼可以借助神经根不断地上下移位来确保神经根椎管内生理移动通道的畅通性,松解突出物与神经根粘连,缓解临床症状,进而预防下肢肌肉萎缩,改善腰腿肌肉功能状态。直腿抬高的关键动作要领在于:身体保持仰卧,两腿垂直且并拢,在这种状态下一脚自下而上慢慢抬升,做匀速运动,切不可盲目忽快忽慢,整个过程均缓慢有序,根据临床经验得知[3],最佳锻炼强度为每组10-20次,每次3min为最佳。进行直腿抬高锻炼具有防治神经根粘连,减缓腰腿部疼痛,调节患者情绪的作用,但需要注意的是,患者在进行腿部抬高锻炼时应确保直腿抬高角度在科学合理范围之内,根据相关研究证明[4],在直腿抬高角度超过30°时可以起到防止神经粘连,改善疼痛的目的。

1.2腰背肌功能锻炼

腰背肌功能锻炼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主要机理在于:(1)大大提高患者腰部肌肉的活力,增强腰椎间的稳定性及腰部协调性和灵活程度,起到稳定腰椎的作用。(2)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稀释各类促使腰部疼痛的因子浓度,进而减少对神经根的刺激影响作用,加快局部水肿组织的代谢吸收水平,改善神经根的水肿情况。(3)通过刺激神经在椎管内的反复运动,对改善神经根、硬脊膜粘连有极大意义。

当前在临床当中较为常见的腰背肌功能锻炼方法分为半桥训练与飞燕点水训练[5]。(1)半桥训练法:通过采用五点法或三点法进行训练。其中五点法为仰卧于床,平躺屈膝,利用头部、双肘、双足根等五点支撑身体的同时进行均匀呼吸,促使背部悬空后进行仰卧;三点法为仰卧在床,双臂放置于胸前,利用头及双脚支撑身体并均匀吸气,拱起腰部、臀部及背部,确保其离床。此两种方法具体持续时间均为5 min之内,需要注意的是,呼吸时应确保腰部肌肉处于放松状况,臀部休息3-5 min为1个周期,每天确保完成10-20个周期。(2)飞燕点水训练:让患者保持仰卧位,在头、颈、胸及双下肢抬起的同时进行吸气,两臂尽量后伸,挺胸抬头,确保胸部离开床面,仅腰部挨床,此过程持续3-5s,呼吸时开始下个周期,每日3组,每组10-20次为佳[6]。

1.3腹肌功能锻炼

采用仰卧抱膝与呼吸缩腹两种方式,第一种采取仰卧位进行,以最大程度进行屈膝屈髋,运动量为每组15-20次,每日3组为宜,第二种采用仰卧位,下肢伸展拉直,在吸气的同时最大程度进行缩腹,呼气时全身放松,运动量一组为15-20次,每日完成3组为宜。实施腹肌锻炼后,患者腹部及腰部肌肉得到了明显的锻炼,脊柱稳定性得到了大大提升,以腰背肌训练为主的功能锻炼对椎间盘突出患者具有明显康复作用。但由于椎间盘突出患者多是发生于腰椎屈曲位,致使患者容易认为屈曲动作会造成病情的进一步加重,导致其出现不配合护理人员进行适当的弯腰及屈膝锻炼的现象,进而忽略腹肌功能训练的重要性。根据研究发现[7],腰背肌的作用主要在于维持人体平衡,确保正常弯腰、伸展动作的进行,而腹肌主要是一种腰背肌的拮抗肌,能够促使腰椎弯曲、尽量减少腰椎生理前凸,因此,只有腹肌与腰背肌力量处于平衡位置,才能有效增强患者腰椎部的稳定性。

2其他功能锻炼方法

除了以上及几种常规功能锻炼方法之外,还可以指导患者进行五禽戏、八段锦操等活动方法,使其在患者的康复期功能锻炼中发挥出相应的作用。五禽戏主要是将虎、鹿、熊、猴、鸟五种动物的活动特点及活动动作融入到康复锻炼中的一种锻炼方式,该锻炼法的实施将有效地提高该病症患者腰椎部的稳定性,促进腰椎部血液循环,提高腰肌能力,增强韧带功能,减轻患者的疼痛感。八段锦操将对患者的脊柱、上下肢进行有效的训练,使之有效地减轻其局部疼痛感,并加快其全身性血液及淋巴的快速循环,起到缓解病症炎症以及解除肌肉痉挛等目的。此外,八段锦操将强化患者腹腔血流的再分配,提高肺部循环血量,促进肺部扩张,从而提高机体血氧含量及加速循环,提升肌肉营养供给,改善肌肉功能[8]。

3合理把握锻炼强度

在腰椎间盘突出症康复治疗过程中实施功能锻炼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实施该治疗手段的过程中,应注重对“度”的把握,应根据患者自身情况合理控制其锻炼时间及强度,避免其锻炼过程中长时间出现患部酸胀及肿痛等现象。一般情况下,该现象会在1d内自动消失,所以,应在患者康复期内的不同阶段给予其针对性的锻炼指导。

3.1急性期

急性期椎间盘突出患者由于腰背肌肉紧张,若贸然进行功能锻炼不但无法起到缓解症状的目的,反而会造成腰椎负担加重的后果。因此,急性期患者应进行卧床休息,不宜进行腰背肌功能锻炼。在这个环节中,医护人员可以建议患者进行简单的四肢活动锻炼,防止肌肉萎缩,增强肢体血液循环水平,减少腰椎的压迫程度,最大程度缓解疼痛[9]。


\

 
3.2恢复期

在患者疼痛得到缓解之后,患者可以结合自身情况进行适当的床下活动及功能锻炼,以提高肌肉的反应性及强度,提升腰椎的稳定性、灵活性及耐久性,以起到增强腰肌对椎间盘保护的作用,但整个锻炼应以保护腰椎为基础进行,以避免患者病情的加重。患者可采用常规功能锻炼方式进行,或采取保健方式锻炼,次数为每日3次,每次30 min为最佳[10]。

4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常见的骨伤科疾病,主要临床表现为腰腿痛,严重者甚至伴发神经损害,引起二便失禁,更有甚者会导致截瘫,给患者的生活及工作带来了严重的影响,降低了生活质量。在当今社会中,能够应用科学的方法,对患者做康复功能锻炼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及预防具有良好的作用。但是,目前存在有部分患者认为患有该病症后,就应该多卧床养病,不能多活动,导致很多患者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康复锻炼存在认识误区,并且影响患者的配合依从性,降低康复效果[11]。所以在向患者开展功能训练前,护理人员应向对患者进行健康知识教育,以纠正其对功能锻炼的错误认识,使之提高其治疗配合度,推进功能锻炼的顺利实施。诸多研究证实,康复期功能锻炼对于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病情,减轻患者痛苦,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12]。

参考文献

[1]沈晓佳,位娟.功能锻炼在腰椎间盘突出症康复治疗中的研究进展[J].循证护理,2018,4(02):130-132.
[2]位娟,查勤芳,梅芳,等.延续性护理在提高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康复依从性中的应用研究[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8,25(02):139-141.
[3]樊琴.腰背肌功能锻炼在腰椎间盘突出症康复护理中的作用[J].双足与保健,2017,26(21):88,90.
[4]顾奕娟,杨玉兰,董莉.整体护理干预在腰椎间盘突出症康复中的可行性及对生活质量的意义[J].当代医学,2017,23(16):193-194.
[5]赵有强,刘楠,王立能,等.导引功法防治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进展[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7,38(01):89-91.
[6]Tra J,van der Wulp I,de Bruijne MC,et al.Exploring thetreatment delay in the care of patients with ST-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undergoing acute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a cross-sectional study[J].BMC Health Serv Res,2015,15(1):340
[7]孙梅,甄鹰,方红玲,等.非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康复期功能锻炼的研究进展[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3,19(21):2597-2600.
[8]李志强,刘佳.后期康复锻炼在腰椎间盘突出症非手术治疗中的作用研究[J].中医正骨,2015,27(6):412-415.
[9]赵淑英,费苏琴,梁翠萍,等.腰椎间盘突出症非手术治疗护理进展[J].齐鲁护理杂志,2013,19(14):46-47.
[10]翟楠楠,陈永强.腰背肌锻炼对非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影响的研究进展[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23(34):3874-3876.
[11]吴春燕,张婷,陈艳.功能锻炼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康复中的效果观察[J].当代护士(上旬刊),2019,26(01):67-69.
[12]曹萍萍.临床护理路径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功能锻炼指导中的效果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88):249-250.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0245.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