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蒙药古日古木-13实验研究进展论文

发布时间:2020-07-16 09:06:09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本文通过文献检索的方法对蒙药古日古木-13的传统应用、药理作用、质量控制、制剂的制备等方面的研究进行归纳和总结,为该蒙药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同时对蒙药古日古木-13今后的研究方向做出展望。

关键词:古日古木-13;质量控制;药理作用;综述

本文引用格式:包淑英.蒙药古日古木-13实验研究进展[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70):30,32.

0引言

古日古木-13是蒙药的一种,其主要用来治疗不同原因导致的肝脏损伤,治疗效果显著,尤其是对于乙型肝炎、脂肪肝效果特殊。蒙药古日古木-13是一种蒙药传统方剂,别名红花清肝十三味丸,大部分书中都简称为古日古木-13或红花十三味丸。该方由红花、木香、栀子、麝香、麦冬、川楝子、牛黄、诃子、银朱、紫檀香、水牛角、丁香及莲子等十三味药材配伍组成[1]。蒙药古日古木-13主要用于治疗肝脏疾病和青光眼,此外,该药还广泛用于治疗冠心病及高血压、乙型肝炎、脂肪肝、失眠症、鼻窦炎、痤疮及血管神经性头痛等[2]。蒙药复方制剂具有较多的优点,具有多层次、多靶点、多途径的优势,且在使用的过程中仅产生极小的副作用。本文对蒙药古日古木-13组方的传统应用、药理作用、质量控制、制剂的制备等方面进行了文献综述,以期望为临床研究提供文献参考依据。

\

 
1传统应用

本方出自宇妥·元丹贡布撰写的《四部医典》,称本方为红花十三味散。继后18世纪伊希巴拉珠尔编写的《甘露四部》中也记载了该方剂。现代1971年所著的《蒙医验方》中详细记载了古日古木-13。1977年编写的《蒙医药方汇编》对古日古木-13进行了详细的记录,详细介绍了该药的成分、剂量以及主要功效及有效的用法。后《蒙医百科全书》、《蒙医方剂学》等也对该药有些记载。现已载入《中国医学百科全书·(蒙药分册)》,于1998年被载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蒙药分册》。该药组方中红花为主药,其有凉血益肝的效果,人工牛黄为佐药,其具有清肝热、解毒的效果;另外,还有银朱、紫檀香、栀子、水牛角、人工麝香、麦冬、木香、诃子。各药合用,功能:清肝热、解毒、杀黏、除“亚玛”病,主治肝脏肿大、肝功能衰弱、肝热症、肾热症、中毒、“亚玛”病、腰肾损伤、尿频、尿血、小便淋漓、血热引起的眼病等病[3]。

2药理研究

古日古木-13更多地用于不同原因引起的肝脏疾病,且以乙型肝炎、脂肪肝治疗最多。叶超凡等[4]给小鼠腹腔注射CCl4后造成慢性肝损伤,小鼠连续灌胃不同浓度古日古木-13,8周。结果表明古日古木-13降低了血清中ALT、AST水平,降低肝组织和血清中MDA含量,提高血清和肝组织中SOD活性,降低通路中C-Jun、C-Fos蛋白的表达。蒙药古日古木-13能保护CCl4诱导的小鼠慢性肝损伤。杨宏昕等[5]采用四氯化碳(CCl4)诱导大鼠制作肝损伤模型,观察HHQG对肝损伤大鼠肝体指数及肝组织病理变化的影响,检测大鼠血清中的AST、ALT和LDH与肝组织匀浆中SOD、GSH、MDA、MMP-1和TIMP-1含量变化。HHQG对CCl4引起的大鼠肝损伤及纤维化有较好的防治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抗氧化作用调节、MMP-1和TIMP-1细胞因子活性有关。郭跃东等[6]将Wistar大鼠,用0.45的乙醇溶液制作慢性酒精性肝损伤模型的方法,研究蒙药古日古木-13和古日古木对慢性酒精性肝纤维化大鼠相关炎性因子及Bcl-2、Bax表达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表明蒙药古日古木-13和古日古木能降低酒精性肝纤维化大鼠的TNF-α和IL-6活性,并能提高肝脏代谢能力、影响凋亡调控蛋白Bcl-2和Bax的表达。李岚等[7]采用腹腔注射CCl4的方法制作肝脏损伤模型,连续9d给予小鼠受试药物后,测定小鼠血清中ALT、AST、总蛋白、白蛋白、白球蛋白比和肝脏组织中SOD、MDA、NO等指标,以及肝脏的组织病理学检查,研究古日古木-13对小鼠CCl4肝损伤模型的保护作用。研究表明蒙药古日古木-13可抑制CCl4损伤后血浆中ALT和AST的异常增高,提高血清和肝脏中SOD活性,减少MDA形成,降低小鼠肝脏MDA含量,并降低肝组织的NO,升高血浆中总蛋白、白蛋白水平,减轻肝脏疏松化及脂肪变性。古日古木-13具有明显的保护肝脏的作用。

3质量控制及工艺研究

目前对蒙药古日古木-13的有效物质基础研究方面空白,主要是在质量控制方面的研究多一些,本文整理了古日古木-13的质量控制研究方面的一些文献资料。王静等[8]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蒙药红花清肝十三味丸中丁香酚含量。研究表明,采用该方法简便、灵敏、准确,可用于红花清肝十三味丸的内在质量监控。赵萨茹拉等[9]采用TLC法定性鉴别了蒙药古日古木-13中的西红花和人工牛黄2味药材的有效成分。结果表明古日古木-13中西红花和人工牛黄,文中选用的方法专属性强、灵敏度高、准确可靠,适用于该蒙药制剂的质量控制。王焕云等[10]对红花清肝十三味丸中轻基红花黄色素A的含量进行测定,所使用的方法为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陈那日等[11]也对古日古木-13水丸中的主要成分进行了TLC鉴别,主要成分有丁香、木香、降香、栀子和牛黄。陈海燕等对红花十三味散的金属元素含量进行了测定。马瑞莲等对古日古木-13丸中所含氨基酸及微量元素的含量进行了测定。

工艺研究:冯伟华等[12]应用对比试验的方法筛选红花清肝十三味水泛丸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红花清肝十三味水泛丸起模:每1000g药粉用45-46g粉起模,泛丸加水方法:采用喷雾加水法,药丸表面呈现出湿润的状态且均匀,成品也呈现出非常好的圆整度。泛丸加粉方法:采用的方法是将粉末直接放在包衣锅的底部,小丸都充分地集中在了锅底能够更好低粘附药粉,形成了大小一致的丸粒,也有较好的均匀度。高娃等对古日古木-13水丸的成分进行了坚定,所使用的方法为薄层色谱法,测定实验速度快,有颜色鲜明的斑点,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即使在24h以后也不会退去。此次试验重视性较好,各个成分均在同一薄层板上有单一的斑点,且清晰可见,操作起来十分方便。综上所述,认为以上方法可作为控制古日古木-13水丸的检验方法。
\

 
4小结

蒙药古日古木-13广泛用于临床,在治疗肝病、眼病、心血管病、高血压、高血脂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目前学者们对古日古木-13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临床应用和质量标准分析等方面,虽然这些研究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从现有的文献报道来看,缺乏更加深入的研究。在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对病例的观察、给药的方法等环节没有足够的说服力。在以后的研究中需要结合现代药理学、分子生物学等,对该药整体复方的化学成分、药效物质基础、毒理作用及作用机制进行系统的、深入的研究,明确其毒性作用机制,为古日古木-13的进一步深入研究与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阿拉坦图稚,巴日格其.蒙药古日古木-13考[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10,16(5):36-38.
[2]刘卓,马丽杰,包金风,等.蒙药古日古木-13对大鼠酒精性神经损伤的影响[J].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49(4):396-402.
[3]李杰,王秀兰,奥·乌力吉.蒙药红花清肝十三味丸[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16,(12):40-44.
[4]叶超凡,卢任玲,谢军,等.古日古木-13对CCl4致慢性肝损伤小鼠保护作用的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16,27(6):1364-1366.
[5]杨宏昕,白音夫,常亮,等.红花清肝十三味对CCl4诱导大鼠肝损伤纤维化的作用[J].西北药学杂志,2018,33(3):349-352.
[6]郭跃东,乙兵,金蓉,等.古日古木单复方对慢性酒精性肝纤维化大鼠相关炎性因子及Bcl-2、Bax表达的影响[J].时珍国医国药,2018,29(2):266-269.
[7]李岚,马丽杰.蒙药古日古木-13对小鼠CCl4肝损伤模型的影响[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13(3):57-59.
[8]王静,岳秀峰,王晋,等.蒙药红花清肝十三味丸中丁香酚含量的测定方法研究[J].内蒙古医学院学报,2012,34(1):65-68.
[9]赵萨茹拉,包庆格乐吐,贺喜格达来,等.蒙药方剂古日古木-13中的西红花和人工牛黄的薄层色谱定性鉴别[J].北方药学,2016,13(10):121-122.
[10]王焕云,冯欣,董立森,等.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红花清肝十三味丸中轻基红花黄色素A的含量[J].中国新药杂志,2008,17(11):952-961.
[11]陈那日,包玉荣,邦特来,等.蒙成药古日古木-13水丸中丁香、木香、降香、牛黄、栀子的TLC鉴别研究[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1999,12(增刊):100-101.
[12]冯伟华,宋宏春.红花清肝十三味水泛丸成型工艺的研究[J].内蒙古医学院学报,2012,34(6):934-936.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0211.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