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目的 探析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患者用新辅助放化疗方案进行干预的临床疗效和推广价值。方法 分析对象选自本院 2016 年 5 月至 2018 年 5 月收治确诊为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患者 36 例,所有患者均制定新辅助放化疗后手术治疗干预方案,对患者资料以回顾性方式进行分析并归纳新辅助放化疗在此类患者群体中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所有患者顺利完成术前放化疗干预,平均疗程为(36.7±4.1)d,无患者由于不良反应放弃放化疗;治疗期间有 4 例患者出现血液学不良反应,6 例患者出现出现非血液学不良反应。所有患者手术顺利完成,放化疗与手术时间平均距离(53.4±4.3)d;有 7 例患者发生术后不良反应;病情控制有效率为 86.1%,随访期间无患者发生局部复发情况。结论 对进展期直肠癌患者用新辅助放化疗方案干预,在整个疗程进行中有较高的安全性, 对病情控制效果令人满意,预后质量突出,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新辅助放化疗;局部进展期直肠癌;临床疗效;预后质量
本文引用格式:王威威. 观察新辅助放化疗在局部进展期直肠癌中的临床效果[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75):79+82.
0引言
在临床上直肠癌属于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随着当前人们生活环境的变化,饮食不规律以及不良的生活习惯,直肠癌的发病率近年来呈现不断升高的趋势。对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患者一般采取外科手术进行治疗 [1],但术后的复发一直是降低治疗质量的主要因素,也成为临床的一个难题。同时部分患者在发现病灶的时候体积较大,已经不能通过手术方式达到根治的效果,因此寻求另一种有效的干预措施进行治疗有重要意义。有研究提示对局部进展期直肠癌在术前采取辅助放化疗方案,能够降期肿瘤,保障手术根切率以及保肛成功率 [2],对于术后的复发情况也有着良好的控制效果。本院自 2016 年始对收治的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患者术前给予新辅助放化疗,安全性以及治疗效果均令人满意,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分析对象选自本院 2016 年 5 月至 2018 年 5 月收治确诊为局部进展性直肠癌患者,共 36 例,男 21例, 女 15 例;年龄 45-76 岁,平均(56.1±4.8)岁。病灶下缘距离肛缘在 4 cm 以内患者 23 例,距离在 5-10 cm 患者 11 例,2例患者距离超过 10 cm。
1.2治疗方法。在手术治疗前进行新辅助放化疗干预,选三维适形调强放疗、卡培他滨化疗。在进行放疗之前用Philips Brilliance 大孔径螺旋 CT 完成定位,扫描时用碘海醇注射液30 g 静脉高压注射。所有患者均对肿瘤原发病灶、盆腔淋巴引流区进行照射,CTV 上界达 L5 椎体下缘,下界为病变之下距离3 cm 位置,两侧界为真性骨盆,前界股骨头约1/2 位置, 后界为骶尾骨后缘,放疗时间为 5 周,总剂量为 50 Gy,分割剂量平均为每次 2 Gy,每周需进行 5 次放疗。在放疗同时给予卡培他滨进行化疗,用药方式为口服,每次服用剂量1250 mg/m2,每天服用 2次,分别于早饭和晚饭后,服用 2周后停止用药 1 周,再进入下一个疗程 [3],共 2 个疗程。放化疗完成后择期进行手术治疗,术前进行各项常规检查,根据患者病情选择对应手术方式,包括:腹会阴联合切除、低位 / 超低位前切除术、直肠全系膜切除术 [4]。
1.3疗效依据。以 WHO 关于肿瘤患者疗效依据作为标准: 手术后肿瘤完全消失(CR);手术后对标本进行病理诊断, 提示肿瘤浸润深度有所下降(PR);手术后病情无明显变化,保持稳定(NC);治疗后病灶程度恶化(PD)[5]。
2结果
所有患者顺利完成术前放化疗干预,疗程在 32-58d,平均(36.7±4.1)d,无患者由于不良反应放弃放化疗。治疗期间有 4 例患者出现血液学不良反应,包括白细胞合并血小板下降、中性粒细胞合并血小板下降以及白细胞合并中性粒细胞下降,6 例患者出现出现非血液学不良反应, 包括放射性肠炎、放射性皮炎、手足综合征。所有患者手术顺利完成,放化疗与手术时间距离时间为33-82 d,平均(53.4±4.3)d。有 7 例患者发生术后不良反应, 包括盆底积液 / 脓肿、肠梗阻、吻合口瘘、吻合口出血、切口感染。病情控制有效率为 86.1%(31/36),其中 CR 患者 11例,PR 患者 20 例,NC 患者 3 例,PD 患者 2 例。随访期间无患者发生局部复发情况。
3讨论
相对于术后放疗,术前对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患者进行放疗疗效更为明显,这是由于此时患者机体肿瘤组织具备良好的氧供,因此对放疗有更高的敏感性,这对于提高手术的切除率、保肛成功率等均有积极意义,而术前放疗也降低了术后放疗下可能发生的吻合口狭窄、放射性直肠炎并发症发生概率 [6]。本文所用化疗药物卡培他滨属于新一代的5-FU(氟尿嘧啶)前体药物,在当前临床新辅助放化疗中,常用氟尿嘧啶或者亚叶酸等作为化疗药物,卡培他滨在服用后会受到存在于细胞内胸苷磷酸化酶的刺激发生转化,并释放出 5-FU,胸苷磷酸化酶在肿瘤细胞当中存在有较高的浓度,而在正常细胞内存量则相对较少,经过射线的刺激,肿瘤细胞当中存在的胸苷磷酸化酶活性会有所上升,强化 5-FU 的治疗作用,此外5-FU 在释放后有增加放疗敏感度的效果 [7]。放疗联合卡培他滨方案可发挥令人满意的协同效果,缩小肿瘤的体积,控制肿瘤的浸润程度,这些都让接下来的手术治疗难度有所下降。
大部分直肠癌患者在前期阶段并无典型自觉症状,而到院就诊时基本已经进入中晚期阶段,肿瘤体积较大且存在严重的局部浸润,此时要采取手术进行切除或者根治性切除存在极大难度 [8]。术前进行新辅助放化疗后肿瘤体积缩小,为根治性切除创造可能性。在本文数据中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并无出现手术引发死亡的情况,部分患者实现保肛, 在新辅助放化疗之后能够明显提升保肛率。
本院近年来对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患者术前用新辅助放化疗,有如下体验:相对于短疗程,术前放疗选用长疗程治疗效果更为显著,疗程较长,总体剂量中等,每次治疗用小剂量, 完成放疗后休息 1-2 个月,再进行手术,此时肿瘤组织已经出现明显坏死、纤维化,且体积缩小甚至消失,而在进行手术时病灶进入了纤维化阶段,在于周围正常结构进行分离时难度下降,可控制术中出血,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在手术完成后根据需要给予患者辅助化疗,控制复发和远处转移情况。
综上所述,对进展期直肠癌患者用新辅助放化疗方案干预,在整个疗程进行中有较高的安全性,对病情控制效果令人满意,预后质量突出,在保障患者的生存预期以及生活质量方面均有着令人满意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刘英强, 陈淅涓, 姬社青, 等. 腹腔镜与传统开放手术联合新辅助放化疗治疗中低位局部进展期直肠癌的安全性及并发症的比较[J].中华实验外科杂志,2016,33(10):2395-2397.
[2]罗丽丹, 陈海冰 , 许进勇, 等. 新辅助放化疗对局部进展期直肠癌保肛术后排便功能的影响 [J]. 现代肿瘤医学,2018,26(8):5.
[3]秦启元 , 邝颖仪 , 马腾辉 , 等. 近侧扩大切除手术治疗新辅助放化疗后局部进展期直肠癌疗效分析 [J].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17,20(11):1256-1262.
[4]潘悦俊 , 刘清安. 同期新辅助放化疗治疗局部进展期直肠癌的临床效果研究[J]. 中国处方药,2018,17(2):89-90.
[5]陈月新, 郑渤, 李畅, 等. 直肠腔内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低位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后浸润分期的评估及其影响因素 [J]. 现代肿瘤医学,2016,24(24):3963-3967.
[6]胡飞翔, 张换 , 汤伟, 等. 常规弥散加权成像表观弥散系数在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疗效评价中的应用价[J]. 中国全科医学,2018,21(6):8.
[7]信超 , 孙轶群, 毛健 , 等. 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扩散加权成像在预测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疗效中的初步研究 [J]. 中国癌症杂志 ,2017,27(12):985-991.
[8]李雷蕾, 王文玲, 董洪敏 , 等. 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术前同步放化疗后联合新辅助化疗的前瞻性Ⅱ期随机对照研究[J].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2017,37(2):107-113.
《观察新辅助放化疗在局部进展期直肠癌中的临床效果论文》附论文PDF版下载:
http://www.lunwensci.com/uploadfile/2018/1205/20181205042941198.pdf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0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