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医院介入术患者术中护理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搜集本科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的介入患者行导管介入治疗者共12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60)患者在导管介入术中进行常规护理,实验组(n=60)患者在导管介入术中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护理风险管理,术后患者出院前分别用护理质量评价表和患者满意度评价表对两组患者进行评价并分析比较。并分别统计两组的护理风险事件,计算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结果护理风险评估组(实验组)护理质量(P<0.05)和患者满意度(P<0.05)显著高于基础护理组(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护理风险评估组(实验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基础护理组(对照组)(P<0.05)。结论在导管介入术中护理中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可以显著提高护理质量,同时可显著改善患者住院满意率,降低风险事件的发生率,值得广泛推广和继续深入研究。
关键词:护理风险管理;介入术中护理;护理病例研究;应用效果
本文引用格式:彭庆兰.护理风险管理在介入导管室护理工作中的应用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70):341,351.
0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当前人们的生活及工作节奏也在不断加快,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也呈现出逐渐上升的趋势,这对人类的生命健康构成巨大威胁。针对心血管疾病,临床上主要通过在导管室中对患者进行介入性的诊疗以缓解患者的症状及改善患者的病情,在导管室患者行介入术中,做好相关护理工作是保证治疗效果的关键。依据当前医疗护理理念,要提高患者护理的安全性,本研究在介入导管室行介入术中护理中应用护理风险管理与基础护理模式进行临床护理病例对照研究,以期阐明护理风险管理在导管室介入术中护理工作中的作用和意义[1]。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搜集本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心内科住院接受介入手术治疗的患者共120例,按入院前后顺序将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护理风险评估组)与对照组(基础护理组),每组60例,且两组患者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患者年龄不可超过80岁,不伴有其它重大疾病。在一般资料上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护理风险管理方法主要内容:
1.2.1制度管理
制度是规范护理人员的客观标准和硬性标准,要真正落实护理目标的实施者是护理人员与护士长。护士长必须做好带头监督角色,观察护理人员制度完成落实情况,并进行评分。护理人员每天都要对导管室进行彻底清洁与消毒,严格控制进出导管室的人数,减少交叉感染发生率。每天应对科室常备药品、抢救药品等,进行常规检查,以使其始终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导管介入手术前,护理人员应对将要进行的介入手术的器械和术中可能用到的物品、药物、介入耗材等进行全面的检查,以免遗漏;在手术过程中,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积极、熟练地配合手术医生,做好器械及介入耗材的递拿、术中输液、用药等的熟练操作,认真核对介入耗材种类、批次等信息,确保患者的治疗和用药的正常、顺利进行;若有异常情况及时向手术医生报告并及时处理。术毕,密切观察和记录患者的意识、生命体征情况,引导和指挥护工稳妥地将病人护送回病房,并与病房护理人员进行认真交接[2]。
1.2.2提升护理技能水平与专业素质
要加强介入导管室护理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的培训,如护理人员注射静脉的注射技能、抢救危重病人的操作技能和介入术中的护理技能、技巧和术中抢救水平培训。使每个护士都具有反应速度快、抢救技能操作快速、有效的素质和能力;在配合医生进行介入手术时,护理人员要熟练掌握术中的常用耗材的名称和使用范围,术中监测患者的心电监护仪的连接和使用、调试、常用指标观察方法及呼吸机、除颤仪等抢救仪器的使用等,掌握与手术医生沟通、交流的技巧;还要进行思想道德和医德素养的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素养[3,4]。
1.2.3加强对患者的药物管理
护理人员要熟悉掌握心导管介入术中常用的药物的使用方法、适应症,术中抢救时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对使用的药品名称、用法、剂量都要确保准确有效,执行口头医嘱一定要复述一遍,确定无误后方可执行,并且有条件的情况下双人核对并做好记录。保证术中患者输液顺畅,应反复核对,避免输错药物,严格掌握滴速,避免对患者造成不必要的损伤和危险。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数(%),例(n)表示,采用2检验;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护理质量
实验组护理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在业务能力、医德素质和沟通能力方(96.55±4.33vs74.56±3.41;86.81±4.51vs 74.81±3.20;97.55±2.79 vs 71.33±2.43)分别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P<0.01,P<0.05和P<0.01)。
2.2患者满意度比较
实验组护理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本研究用十分满意的比率代表满意度并行比较。
2.3风险事件发生率
实验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为(4/60=6.67%),对照组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率为(9/60=15%),前者显著低于后者(P<0.05),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
3讨论
随着医疗护理理念的不断更新,当前护理风险管理在临床中应用的越来越广泛。心血管内科患者行介入手术护理中,因患者病情相对重、复杂,且病情变化快,手术操作复杂,增加了护理工作的风险和难度,致使在心内专科介入手术中护理策略中增加安全的权重,降低护理工作的风险成为护理工作发展的必然,从而使得近来护理风险管理进入介入导管室护理中。
由于心内科行介入治疗的患者所存在的特殊性,即病人病情都相对较重、病情较复杂,对护理的要求高、难度大,从而护理工作的风险度也相应较高。以往的基础护理所起的作用越来越显局限[5]。为提高护理质量,减少护理管理和工作的风险,我们进行了此项临床护理病例的对照研究。研究结果显示,施行护理风险管理组的患者护理质量显著高于施行基础护理的对照组;患者的满意度在护理风险管理组中显著高于基础护理的对照组;另外,两组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相比较,护理风险管理组显著低于基础护理组。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护理风险管理,通过一系列切实有效的举措,包括术中加强护理巡视,密切观察患者病情,与患者亲切交谈,安抚患者,按导管室的感控要求做好导管室的消毒隔离工作,切实避免发生术中感染及交叉感染;护士长对护士的监督考核,护理人员的定期业务、专科抢救的培训,并加强导管室护士的专业训练,使其掌握术中常见并发症的处理原则及常用抢救仪器的使用,经常与手术医生进行沟通、交流,使术中配合更加默契,从而显著地减少了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率,提高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最终提高了护理质量。可见,护理风险管理在介入导管室术中用及推广价值[9]。
参考文献
[1]李双,何艳萍.细节护理对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的临床效果[J].中国社区医师,2018,34(04):140-141.
[2]曾本鑫.细节护理对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的护理效果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91):237-238.
[3]吴彩虹.细节护理对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的临床效果[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7,2(38):51,57.
[4]陆靖.探讨细节护理对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的护理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49):203,205.
[5]高丽.细节护理对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的临床效果[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7,2(16):18,22.
[6]李瑞,梁珍珍,杨贤琼,等.探讨细节护理对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的护理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60):194.
[7]马依拉·吾买尔,热孜亚·阿不都热西提.呼吸内科护理中重症患者应急护理干预措施[J].家庭医药.就医选药,2018(04):214-215.
[8]陈海梅,许昊,符二妹,等.不同护理干预模式在呼吸内科重症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14):180-181.
[9]孙桂芳,于洁.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40):218.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01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