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难治性非特异性炎症性肠病,目前对于本病的治疗中医主要以单用或联用中药内服、中药灌肠及针灸疗法,疗效明确。本文查阅近年来使用隔姜灸治疗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的研究,并对其进行整理,归纳出隔姜灸治疗的护理体会。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脾肾阳虚型;隔姜灸治疗;护理
本文引用格式:茆东芹,屈花珍.隔姜灸治疗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的护理体会[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70):302,337.
0引言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炎症性肠病中的一种,而炎症性肠病是一类多病因引起、异常免疫介导的慢性肠道炎症,有终生复发倾向。UC病变主要限于大肠的粘膜与粘膜下层,近年来,我国UC新确诊病例逐年上升,其就诊人数呈快速上升趋势,基于多家医院统计推测,UC的患病率为11.6/10万,居亚洲之首。UC迁延难愈,复发率高达70%,被WHO确定为现代难治病。UC最常发生于青壮年期,根据我国统计资料,发病高峰年龄为20-49岁,男女性别差异不大(男:女约为1.0-1.3:1)。目前,西医对于本病的治疗药物通常有氨基水杨酸制剂、肾上腺皮质激素类、硫嘌呤类药物和生物制剂英夫利西(IFX),必要时采用外科手术治疗。但其影响因素较多,纯西医治疗存在药物服药时间过长,不良反应多,如应激性溃疡、骨髓抑制等,复发率高,对于本病治疗的近期及远期效果均不尽人意。此疾病除了对患者的生理健康造成严重影响外,还会增加患者的不良情绪,影响其日常活动能力,使患者的社会功能退缩,造成身心健康受损、生活质量下降[1]。
相关研究认为,灸法对于肠道炎性反应有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能够修复病变局部组织,改善其功能,同时能够提高痛阈并且对中枢病变局部神经介质等疼痛相关物质水平起到调节作用,参与抑炎和促炎细胞因子的调控,进而使患者的临床症状得以缓解,有利于修复肠道粘膜。本文就隔姜灸治疗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时,对隔姜灸施灸过程中的护理体会进行阐述。
1治疗前的宣教
在运用此方法治疗之前,大多数的患者会有顾虑,怕皮肤被烧伤,存在一定的恐惧心理。因此,在治疗前护理人员要将隔姜灸的相关知识、需要做的准备工作以及治疗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情况告知患者,使患者有一定的心理准备[2]。告知施灸过程中,护理人员全程监控,告知施灸处皮肤可能会出现的反应,嘱患者一旦在治疗中出现不适情况,要立即向护理人员示意,以便及时做出相应的处理;将治疗的时间向患者说明,以使患者的焦虑、恐惧心理得以减轻或消除,从而提高配合的依从性。
2俞穴的选择
俞穴为经气汇聚之处,能否正确的选择穴位对治疗的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应该在贴药前对护理人员实施相应的培训。有关研究在膀胱经取穴隔姜灸治疗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研究中,证实在脾肾阳虚型UC治疗中足太阳膀胱经选穴隔姜灸治疗有良好的效果,特别是其能够消除和改善患者肛门坠胀、腹胀、腹痛、腰膝酸软及睡眠症状;另外有研究对治疗组采用取足太阳膀胱经肺俞、脾俞、肾俞、大肠俞进行隔姜灸治疗后,治疗组优予对照组,并且发现隔姜灸对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症候学改善最明显的症状分别为腹痛、腹胀、肛门坠胀、腰膝酸软。而一些研究在隔姜灸治疗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研究中,取穴:天枢、中脘、神厥,进行施灸,同样得到良好的疗效;在相关研究中,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实验组取天枢、气海、关元、合谷等穴,针刺出针后予壮医脐内环八穴隔姜灸,经过4周的治疗,该组疗效优于对照组。所以,目前大家对于隔姜灸治疗脾肾阳虚型UC的穴位选择上,偏向这两种原则,且都易取并有效[3]。
3治疗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3.1环境准备
科室设立中医治疗室,专人操作,专人护理,避免在病房内形成艾条燃烧后的烟雾,引起其他患者的不适,保持环境安静、清洁、舒适,室内空气流通,温度适宜(26℃-28℃)。
3.2姜片的制作
在姜片的选择上,要考虑患者年龄、体质及对温度的耐受程度,选择新鲜姜片,厚度为0.2-0.5cm,姜片越薄,刺激量越大,对于成人来说,姜片厚度以3-4mm最为合适,而儿童、老年人以及皮肤脂肪层较薄或者对温度比较敏感的患者应该将姜片厚度适当增加,并用牙签扎孔。
3.3施灸时的护理
在施灸时,用卫生香将艾炷点燃,切勿直接使用明火点燃,以防烧伤皮肤或发生其他危险,一般灸3-5壮。观察患者治疗过程中局部皮肤情况,局部皮肤如有烧灼、热烫感则要马上将治疗停止。在治疗过程中,患者的局部皮肤可能会有水疱出现,如果是小水疱,则不必进行处理,其可自行吸收;如果是比较大的水疱,可以将疱内的液体使用无菌注射器抽出,之后将消毒纱布覆盖在该部位,并保持清洁、干燥,以防感染情况发生。要对治疗过程密切关注,以防由于艾灰脱落而使患者的皮肤受到灼伤或者烧毁衣物,施灸结束应卧床休息,避免受凉。
4辨证施膳指导
隔姜灸治疗后,再配合食疗。中医食疗素有“药食同源”,食治胜于药治,药补不如食补之说,根据症型对患者进行相应的饮食指导。对于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应进食柔软、易消化、营养丰富、热量充足的食物,少量多餐,补充多种维生素。在急性发作期,应限于无渣半流质,对于生冷坚硬、多纤维的蔬菜以及刺激性食物要避免摄入,不要饮用牛奶及乳制品,煎炸、辛辣食物也不可食用。可以选取健脾益肾的食物,如山药粥,山药味甘,性平,归脾、肺、肾经,能够补脾益胃、补肾涩精;粳米味甘,性平,归脾、胃经,具有补脾胃、养五脏、壮筋骨、通血脉等作用[4,5]。
5小结
UC中医归属“久痢”、“痢疾”、“肠澼”范畴,患有此疾病的患者因所处的时期(缓解期或发作期)不同,其所具有的临床表现也会不同,此病病程长、容易复发。脾肾阳虚型UC主要表现为大便次数增多,每日在3次以上,便溏,有时夹杂有黏液或脓血便,平素易腹满肠鸣,神疲气短,畏寒肢冷,贪凉饮冷或外感寒邪后腹泻疼痛症状加重,形体消瘦,舌质多淡苔薄白,脉像多沉细。脾虚则不能运化,脾胃壅滞,湿浊内生,湿郁化热、湿热与气血相搏结,下走肠间,久郁肠道[6],久病必瘀,湿热与瘀血互结,蕴久化腐成脓,而致黏液脓血便。久病及肾,肾阳虚而不能温煦脾脏,又致脾阳不振,大肠滑脱不固,如此循环反复,迁延不愈。因脾肾阳气不足导致寒从中生,故本病的病机关键在于脾肾阳虚,寒邪为主,故可拟温补脾肾、调和阴阳、活血化瘀之法治疗,而隔姜灸治疗正是通过扩张的毛细血管将热力传递下去,从而起到温经止痛、温肾壮阳及祛湿散寒的功效,且无毒副作用,患者依从性高,便于推广[7-9]。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炎症性肠病协作组.中国炎症性肠病诊断治疗规范的共识意见[J].中华内科杂志,2008,47(1):73-79.
[2]石卉,万军,苏斌斌,等.溃疡性结肠炎367例复发患者5年随访观察[J].中华医学杂志,2010,90(46):3276-3278.
[3]贺君,廖穆熙,孟珍珍.针刺联合脐环穴隔姜灸治疗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临床疗效及对相关炎性因子的影响[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4):687-689,693.
[4]陈春微.综合护理干预在督脉改良隔姜灸治疗寒湿痹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中医外治杂志,2019,28(02):55-56.
[5]包春辉,吴璐一,吴焕淦,等.艾灸抑制肠腑病内脏痛的效应及机制研究[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4(2):419-422.
[6]黄艳,窦传字,黄任佳,等.从表观遗传修饰角度探讨艾灸对炎症性肠病的调控机制[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5(2):294-299.
[7]陶玉雪.膀胱经取穴隔姜灸治疗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7:1-68.
[8]何文华.隔姜灸治疗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45例[J].医药前沿,2012(32):343.
[9]李月晶,刘洋,祝雪丹.改良后的保留灌肠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护理体会[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44):245-246.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00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