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附着龈重建应用于口腔种植修复中的临床疗效评估论文

发布时间:2020-07-14 11:33:18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对附着龈重进应用于口腔种植修复中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探讨。方法将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在我原工作医院进行口腔种植修复的74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7例患者行常规口腔种植修复,观察组37例患者行附着龈重建,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4.5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08%(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附着龈黏膜宽度、菌斑指数及探诊深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满意度为91.8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1.08%(P<0.05)。结论在口腔种植修复过程中进行附着龈重建,可有效保持组织健康,提高修复效果,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关键词:口腔种植修复;附着龈重建;常规修复

本文引用格式:李泽宏,邓甜,张佳莉,等.附着龈重建应用于口腔种植修复中的临床疗效评估[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71):192,198.

引言

义齿种植为口腔治疗常用方法,是缺失牙修复的重要方法,但是治疗时如何对种植体临近的软组织进行有效处理,临床上还存在争议[1]。附着龈为保护牙周组织的重要部分,可以缓解口腔运动造成的不良刺激,以免菌斑滞留,保持种植体及龈缘稳定性,有效缓冲黏膜肌纤维生物力[2]。如果附着龈缺失或狭窄会导致菌斑积聚增加,引发黏膜炎症,影响周围骨组织的附着[3]。为进一步对附着龈重建在口腔种植修复中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探讨,笔者对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在我原工作医院进行口腔种植修复的74例患者进行随机对照研究,现报道如下。

\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在我原工作医院进行口腔种植修复的74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7例患者,其中男23例,女14例;年龄为31~75岁,平均(49.31±2.66)岁。观察组37例患者,其中男25例,女12例;年龄为33~76岁,平均(48.94±2.73)岁。两组患者上述资料均无明显差异(P>0.05)。

1.2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种植修复,主要包括制取种植印模,烤瓷、全瓷修复体制作,对上部结构进行修复,对种植体骨结合情况进行检查。

观察组行附着龈重建治疗,治疗前,对患者的牙齿缺失情况及颊侧角化膜位置的附着情况进行观察,并对角化黏膜的宽度做好记录。术前行局部麻醉,在种植位置的颊侧行适当切口,并尽可能保持牙龈的乳头部位,对黏膜瓣进行调节,尽量靠近膜龈结合根位置,对多余角化黏膜进行复位,以可吸收缝合线对骨膜进行固定,对多余切口进行缝合。对手术部位进行清理。手术后2周行印模制取,手术后4周行烤瓷、全瓷冠修复。

1.3观察指标

对所有患者术后行3个月随访,对比治疗效果。①治疗有效率[4]:显效:治疗后,附着龈同周围牙龈缘的协调性非常好,宽度增加了2~3mm;有效:治疗后,附着龈同周围牙龈缘的协调性较好,宽度增加了1~2mm;无效:治疗后,附着龈同周围牙龈缘的协调性较差,宽度增加了<1mm。②对比治疗前后附着龈黏膜宽度、菌斑指数及探诊深度[5]。③治疗满意度[6]:以我院自制问卷对两组患者治疗满意度进行调查,按照得分分为:十分满意:得分85以上;比较满意:得分60~85分;不满意:得分<60分。

1.4统计学处理

将数据结果录入SPSS 20.0软件处理,计数资料以2检验,以例数百分比形式表示,计量资料以t检验,以±s形式表示,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治疗有效率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4.5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08%(P<0.05),见表1。

2.2治疗前后临床指标比较

观察组治疗后的附着龈黏膜宽度、菌斑指数及探诊深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治疗满意度

观察组治疗满意度为91.8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1.08%(P<0.05),见表3。

\
 


3讨论

近年来,随着口腔疾病发病率不断提高,人们对美观的要求越来越高,口腔种植修复在临床上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7]。附着龈为牙龈组织保护屏障,可以抵抗病菌的侵袭,保持牙齿结构稳固,且因其被角化上皮覆盖,能够有效抵抗机械性刺激[8]。临床研究表明[9],口腔种植修复过程中,附着龈应保留1mm以上,角化黏膜应保留2mm以上,为保持种植体稳定性与美观性,需对低于上述标准患者行附着龈重建。也有研究指出[10],附着龈重建的效果会对后期的修复效果造成直接影响,如果角化黏膜的附着力不足,会增加种植体周的感染风险,对牙齿间协调力及患者的日常饮食造成影响。林桂兰等研究指出[11],角化黏膜<2mm,可导致黏膜退缩,影响种植体的稳定性与美观性,引发软组织炎症。而且种植体周疾病同菌斑发生关系密切,所以,附着龈不足是种植体周组织疾病发生的危险因素。

附着龈重建为近年来新兴的一种牙科治疗方法,临床优势主要体现在:治疗效果较为确切,能够有效降低二次手术率,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本研究中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4.59%,符合郭文锦等[12]报道的95%,且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08%(P<0.05),证明附着龈重建能够有效提高治疗效果;增生黏膜的稳定性较好,黏膜退缩率更低,本研究中,观察组治疗后的附着龈黏膜宽度、菌斑指数及探诊深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证明附着龈重建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口腔功能,降低种植体感染的发生率;附着龈重建可以减轻组织创伤及疼痛,更容易被患者所接受。本研究中观察组治疗满意度为91.8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1.08%(P<0.05)。总之,在口腔种植修复过程中进行附着龈重建,可有效保持组织健康,提高修复效果,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参考文献

[1]潘巨利,梁磊,邢汝东,等.局部带蒂黏膜瓣附着龈重建术的临床应用[J].北京口腔医学,2018,26(1):37-40.
[2]林华荣,钱三楼,温兴涛.口腔种植患者临床修复中实施附着龈重建的实效性探究[J].中国口腔种植学杂志,2016,21(2):70-73.
[3]许玉民,蒋海燕,朱强,等.口腔种植修复中应用附着龈重建对修复状况的影响[J].包头医学,2018,42(3):12-14.
[4]邵学垒,夏德林,舒伟,等.基于术前CT血管造影的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缺损[J].中国实用医刊,2018,45(1):4-6.
[5]刘瑜,操小马,张艳梅,等.口腔修复膜材料在牙种植中引导骨再生的应用效果[J].泰山医学院学报,2017,38(1):35-36.
[6]林俏霞.附着龈重建对口腔种植患者的临床修复效果[J].临床医学,2017,37(12):27-29.
[7]杨名辉,王岩莉,舒明芳,等.平台转移设计的骨水平种植体与软组织水平种植体对后牙区种植体颈部骨量保存影响的对比研究[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5,25(30):49-50.
[8]杨艳,罗佳.附着龈重建对口腔种植修复的近期影响[J].临床医学,2017,37(1):55-56.
[9]容明灯,黄雁红,卢海宾,等.显微牙周外科技术在种植体周附着龈增宽术中的应用[J].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18,36(1):71-72.
[10]赵静子,张文君,张晓东.上颌后牙区正畸微种植体支抗植入安全区的测量研究[J].国际口腔医学杂志,2016,42(6):659-660.
[11]林桂兰,牙祖科,陶人川,等.根向复位瓣在附着龈宽度不足患牙的牙冠延长术中的应用[J].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16,32(6):796-797.
[12]郭文锦,潘巨利,贾斌.两种附着龈重建术用于口腔种植修复的临床疗效观察[J].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2018,28(10):585-588.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0049.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