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对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以及影像学特征进行分析探讨,为提升临床诊治水平提供参考。方法将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的患者30例纳入研究,回顾性分析临床资料,分析总结临床以及影像学特点。结果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患者都有咳嗽、咳痰、双肺湿罗音等普遍表现,此外,多数患者存在劳力性呼吸困难(93.33%)、缺氧(90.00%)、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90.00%)、支气管小叶中心性小结节(90.00%)等情况,还有一些患者存在其他表现,如细支气管扩张、肺间质纤维化改变、血清冷凝集试验阳性、弥散功能障碍等。且全部患者均有鼻窦炎或副鼻窦炎病史。结论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有较多临床表现,其中最主要的表现有劳力性呼吸困难、咳嗽、咳痰等等,且很多患者会合并有鼻窦炎,对此类疾病应当及早诊断,及早治疗,这对于促进疗效以及预后效果十分有益。
关键词: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临床特点;影像学特征;分析
本文引用格式:文广启.分析研究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70):192,194.
0引言
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是一种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具有较广泛的病变范围,病灶存在于两肺呼吸性细支气管[1]。此类疾病的临床特点主要表现为慢性咳嗽、咳痰、劳力性呼吸困难等,如果不经及时有效的治疗,使得病情不断进展加重,还可导致呼吸功能障碍[2]。进行此类疾病的影像学分析,发现弥漫性小叶中心性小结节为主要的影像学表现。对此类疾病的临床诊断容易与其他慢性气道疾病相混淆,使得发生误诊、漏诊[3-5]。因此,应当加强对此类疾临床特点以及影像学特征的分析,提升疾病诊断准确率,以更好地指导临床治疗。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1月至2018年12月确诊为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的患者30例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入选患者中,有18例男患者和12例女性患者,其中年龄最大的患者为64岁,最小的为28岁,年龄中位数为(44.1±3.3)岁;病程最短的为2年,病程最长的为12年;有11例(36.67%)患者受到职业影响时常接触粉尘,涉及到的职业主要有建筑工人、货车司机、煤矿工人、环卫工、教师等,另有11例患者有吸烟史,占比为36.67%。
1.2诊断方法
所有患者均存在慢性持续的咳嗽、咳痰等症状,且活动时有呼吸困难表现,经过综合临床症状、体征、影像学检查、病理学检查等得到确诊。病理学检查表现为:(1)淋巴组织增生,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2)吞噬细胞(泡沫细胞)的聚集;(3)胶原纤维化。以上条件满足两项以上则可确诊。本研究有1例患者(3.33%)经过胸腔镜肺活检得到确诊。
1.3观察指标
(1)患者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职业、不良习惯等;(2)患者既往病史;(3)患者临床表现、体征;(4)各项相关实验室检查;(5)支气管镜检查;(6)肺部CT检查;(7)肺功能检查;(8)肺组织病理学检查。本研究有29例患者经过相关临床检查得到确诊,有1例患者进一步实施病理学检查得到确诊。
2结果
2.1既往病史
30例患者均存在鼻窦炎或是副鼻窦炎病史,另有2型糖尿病患者4例,支气管扩张、继发肺间质纤维化患者各3例,有12例患者在确诊前曾被误诊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2.2临床表现
入选患者均有持续咳嗽、咳痰、双肺湿啰音表现,程度不一,进行痰液性质分析,脓性痰、白色浆液性痰、痰中带血丝的患者分别有25例(83.33%)、3例(10.00%)、2例(6.67%)。劳力性呼吸困难患者28例,占93.33%,
2.3实验室检查
出现不同程度缺氧的患者有27例(90.00%),其中动脉血气分析结果显示18例患者有低氧血症,占比为60.00%,有8例患者发生Ⅰ型呼吸衰竭,占比为26.67%,有9例患者接受血清冷凝集试验检查,阳性1例,占3.33%。
2.4支气管镜检查
入选患者支气管镜检查均显示气道黏膜不同程度充血,且有些患者的气道黏膜有肥厚表现。26例(86.67%)患者气道有或多或少的脓性分泌物。全部患者均接受BALF病原学检查,发现存在铜绿假单胞菌、嗜麦芽寡养假单胞菌、白假丝酵母菌、鲍曼不动杆菌的分别有3例、3例、2例、1例,分别占比10.00%、10.00%、6.67%、3.33%。
2.5影像学检查
所有患者均接受肺HRCT检查,其中90.00%(27/30)患者两肺广泛分布支气管小叶中心性小结节,分布、密度均不均匀,边界模糊。有12例患者呈现出典型的“树芽征”改变,占40.00%,有间质纤维化改变、小气到细支气管扩张的患者分别为3例(10.00%)。
2.6肺功能检查
有27例患者存在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占比为90.00%。
2.7病理学检查
有1例患者经过胸腔镜肺组织活检得到确诊,表现为肉眼可见的肺表面弥漫性细小结节,细支气管管壁增厚,大量淋巴细胞和组织细胞浸润
2.8治疗
对BALF病原学检查阳性者实施抗感染治疗。给予患者阿奇霉素等常规治疗,时间为6-12个月。对有肺功能障碍的实施糖皮质激素治疗。对患者随访2-3个月,症状均有不同程度减轻,且随着治疗时间延长,影像学表现逐渐得到好转。
3讨论
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虽然临床发病率不高,但是一些有慢性咳嗽、咳痰症状的患者应当怀疑有发生此类疾病的可能[6]。由于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因此加强对此类疾病临床特征、诊断标准的研究十分重要。本研究通过对此类患者的临床特点以及影像学特征进行分析,发现除了咳嗽、咳痰等表现之外,此类疾病还有劳力性呼吸困难、阻塞性气道功能障碍等常见表现,并且很多患者曾有鼻窦炎或是副鼻窦炎病史[7,8]。如患者病情通过临床症状、体征等常规诊断无法确诊,需要及时给予其HRCT检查、肺功能检查、支气管镜检查、实验室检查、病理学检查等,从而使病情得到明确诊断,防止发生误诊、漏诊而影响到疾病的早期治疗。临床治疗也应当遵循对症原则,给患者制定最佳治疗方案。
参考文献
[1]付诗奇,韩婷,王水利,等.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的诊断和治疗[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28):131-132.
[2]刘海玲,谢迎娣,刘斌,等.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患者的CT表现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5(83):143,146.
[3]陈国健,付佳,戴淑敏.多层螺旋CT对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的诊断效果观察[J].现代医用影像学,2018,27(06):1915-1916.
[4]韦定丛.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临床进展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17):31-32.
[5]王宏菁.胸部CT诊断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的影像学特征[J].大医生,2018,3(Z2):3-4.
[6]Miles Weinberger MD,Daniel Lesser MD.Diffuse panbronchiolitis:A progressive fatal lung disease that is curable with azithromycin,but only if diagnosed![J].Pediatric Pulmonology,2019,54(4):457-462.
[7]Abo Miki,Amino Yoshiaki,Hara Johsuke,et al.A case of sinobronchial syndrome progressing to diffuse panbronchiolitis despite low-dose,long-term macrolide therapy.[J].Journal of thoracic disease,2018,10(10):727-729.
[8]农光民,杨昌融.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的诊治现状[J].医学综述,2018,24(14):2715-2719,2726.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00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