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探讨导致老年药物性肝病的常见药物、老年药物性肝病的临床特点,并提出针对此类疾病的相关治疗原则。方法以本院收治的发生药物性肝病的100例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总结容易导致老年患者发生药物性肝病的药物种类,药物性肝病患者的各种临床特点、症状,以及有效的处理措施。结果经过统计,导致老年药物性肝病的最常见药物为心血管药物,本研究中由该药物引起的药物性肝病占比为42.0%,其次为抗肿瘤药物,占总例数的18.0%,排在第三位的药物为抗生素,占总例数的15.0%;老年药物性肝病患者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恶心、呕吐、乏力、纳差等,此外还可有黄疸、低热、皮肤瘙痒等临床表现,也有近半数的患者无明显症状。结论对于发生药物性肝病的老年患者,应当严格用药指征,使用肝肾毒性较小的药物,药物用量应当适当减少,发生药物性肝病之后应当结合药物类型、临床表现等及时给予对症处理,以防影响患者治疗安全。
关键词:老年患者;药物性肝病;药物种类;临床特点
本文引用格式:贾赞安.分析探讨老年药物性肝病的临床特点[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70):61,64.
0引言
药物性肝病是指患者在疾病治疗中使用的药物对肝脏导致直接或间接的损害,从而引起的一类疾病[1]。是药三分毒,药物在实现治疗疾病目的的同时,也常会产生一些副反应。随着各类疾病治疗中药物种类的不断增多,临床中发生药物性肝病的病例也不断增多,这种情况变得十分常见,给患者的疾病治疗带来阻碍,并影响患者的健康安全[2-4]。老年患者由于机体代谢速率减慢,各项机体功能减低,对药物的耐受性差,药物代谢慢等,加之老年人群基础疾病较多,用药种类复杂,且很多慢性疾病需要长期用药,这些都使得老年患者成为了药物性肝病的高发群体。本研究以本院收治的发生药物性肝病的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总结致病药物类型、患者临床特点、预防措施、治疗原则等。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从本院2010年10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发生药物性肝病的患者中选择100例,所有患者均符合药物性肝病的临床诊断标准,且病例资料完整。入选患者均为年龄≥60岁的老年患者,年龄最小60岁,最大80岁,平均年龄(68.3±3.5)岁;包括男性患者62例,女性患者38例。患者住院之前以及住院期间的用药情况、临床表现、各项辅助检查资料、治疗情况、转归情况等均有详细完整的记录。按照国际药物性肝病分型标准将入选患者进行如下分型:肝细胞坏死型共有65例,胆汁淤积型共有19例,混合型共有16例。
1.2方法
对入选患者的各项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老年人容易发生药物性肝病的相关原因,分析老年药物性肝病的临床特点。
1.2.1老年人药物性肝病发生率较高的可能原因
经过分析,老年人更易发生药物性肝病可能与如下因素有关:(1)老年人的身体机能逐渐退化,细胞凋亡速度加快,生长速度减慢,使得脏器功能细胞减少,代谢功能变差,不利于药物的代谢,从而在体内蓄积产生毒性[5]。(2)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肝脏体积、肝酶活性减退,全身有效血循环量、肝脏血流量出现降低,使得药物以及相应的代谢物质会在患者体内滞留更长的时间。(3)一些老年患者存在一种甚至多种疾病,尤其是患有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类型疾病的患者,常存在肾功能损伤的情况,导致肾脏代谢能力降低,对药物及其代谢产物代谢、排泄不彻底[6]。(4)老年人的体质随着年龄增长会发生相应的变化,使得组织细胞含水量下降,脂肪含量升高,造成机体水与脂肪的构成比失衡,加之患者用于治疗疾病的心血管疾病治疗药物、抗肿瘤药物、抗生素等有较多的脂溶性药物类型,这会导致药物在老年患者体内滞留更长的时间,增加对肝脏造成损伤的概率[7]。(5)老年人中患有慢性疾病的人较多,一些患者甚至同时患有多种疾病,需要长期使用多种药物治疗,这容易导致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加之药物总量多,使得对肝脏的毒性增加[8]。
1.2.2老年药物性肝病临床特点
研究显示,老年药物性肝病患者中很多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另外常见的临床表现有恶心、呕吐、疲乏、纳差、低热、黄疸、皮肤瘙痒等。在老年患者用药治疗期间应当加强对患者肝肾功能的监测,以便及时发现肝损伤情况,并及时给予有效处理,调整治疗方案,以保证治疗顺利进行以及患者的治疗安全。
2结果
2.1引发药物性肝病的药物种类分析
本研究入选的100例患者中,药物性肝病的致病药物分析显示,共有42例(42.0%)患者是由心血管疾病药物所引起,排在所有药物的首位;共有18例(18.0%)患者是由于抗肿瘤药物所引起,排在第二位,排在第三位的药物为抗生素类药物,共有15例(15.0%)患者。
2.2老年药物性肝病临床特点分析
本研究中,有45例患者表现为无症状,占45.0%,有恶心、呕吐、疲乏、纳差等表现的患者占比25.0%(25/100),有黄疸表现的患者共有12例(12.0%),有低热表现的患者共有10例(10.0%),有皮肤瘙痒表现的患者共有8例(8.0%)。
2.3治疗结果
结合致病药物、临床表现、患者身体健康状况、患有的基础性疾病等,在发生药物性肝病之后给予停药、换药、调整用药剂量等处理措施,并结合临床症状给予对症处理。同时加强对患者肝功能、血常规的随访。经统计,本研究共有75例(75.0%)患者得到临床治愈。
3讨论
受到老年人年龄特点的影响,他们身体机能以及脏器功能逐渐退化、减弱,代谢速度减慢,代谢能力降低,加之身体健康状况较差,常患有一种或是多种疾病,需要长期使用药物进行治疗等,这些都导致老年人发生药物性肝病的概率升高[9,10]。老年人发生药物性肝病之后,不但会影响基础疾病的有效治疗,还会进一步降低患者健康状况。为此,应当十分重视对老年患者药物性肝病的观察及治疗。临床分析发现,导致老年药物性肝病的常见药物类型包括心血管疾病治疗药物、抗肿瘤药物、抗结核药物、抗生素等,本研究结果与其他研究相一致。另外很多患者发生药物性肝病没有明显临床症状,因此需要加强用药期间肝功能、血常规的监测。在临床中,为了减少老年药物性肝病的发生,医务人员应当详细了解患者用药过敏史,严格掌握用药指征,制定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如果患者存在容易损伤肝肾功能的疾病,应当选择对肝肾毒性较小的药物,并适当减量。同时对联合用药、长期用药应当加强重视,加强对患者血常规、肝功能的随访。
参考文献
[1]王钊红.1例依达拉奉导致的急性药物性肝损伤的病例分析[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19,40(01):91-92.
[2]陈维成.药物联用治疗药物性肝损伤的疗效观察[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8,28(23):104-105.
[3]王嘉鑫,程娜,葛善飞,等.自身免疫性肝炎与药物性肝病血生化及病理特征的比较[J].广东医学,2018,39(22):3359-3362.
[4]徐丽坤.药物性肝损害62例临床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18,22(32):4585-4586.
[5]任东风,王颖.抗结核药所致药物性肝病[J].中外企业家,2017,34(15):135.
[6]陈词.陈成伟:药物性肝损伤的产生原因和对策[J].肝博士,2016,15(05):16-18.
[7]易玲.2016中美药物性肝损伤国际论坛暨第三届全国药物性肝损伤学术会议纪要[J].肝脏,2016,21(08):678.
[8]肖小河,李秀惠,朱云,等.中草药相关肝损伤临床诊疗指南[J].临床肝胆病杂志,2016,32(05):835-843.
[9]李素民.药物性肝病的药物相关性[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11):187.
[10]梁战奎.药物性肝病35例诊疗体会[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31):97-98.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00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