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应用责任制护理模式对心理状况、神经功能恢复程度、生活质量评分的影响。方法选择脑梗死患者100例,均为我院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收治,随机分组,就采用责任制护理干预模式(对照组,n=50)与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模式(观察组,n=50)心理状况评分、神经功能NIHSS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展开对比。结果两组干预前,抑郁、焦虑评分经评估无差异(P>0.05);干预后评估值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前,NHISS评分无差异(P>0.05);干预后测定值低于干预前,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在干预后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重视责任制护理的实施,可有效改善心理状况,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质量。
关键词:脑梗死;责任制护理;心理;神经功能;生活质量
本文引用格式:张艳平.责任制护理对脑梗死患者心理、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的效果评价[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67):269-270.
0引言
脑梗死多为脑血管领域突发性疾病,虽近年死亡率有所下降,但由其引发的肢体、语言、智力等功能障碍问题仍较为突出,对患者康复质量造成严重影响,促使日常自理生活能力明显降低。早期加强有效康复护理干预,可对病变神经产生良性刺激,提高功能恢复效果。责任制护理为“以病人为中心”新型护理模式,经高效监督,不断整改问题,促使护理质量增强,发挥促进脑梗死患者预后康复的作用[1-2]。本次研究针对所选病例,重视责任制护理的实施,取得了理想效果,现总结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脑梗死患者100例,均为我院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收治,与WHO所制定的相关诊断标准符合,并经MRI、CT等检查确诊。随机分组,观察组50例,男28例,女22例,年龄42-73岁,平均(62.9±6.8)岁;对照组50例,男27例,女23例,年龄40-72岁,平均(62.6±6.7)岁。患者家属均自愿对知情同意书签署,组间基线资料均衡可比(P>0.05)。
1.2方法。对照组应用神经内科常规护理措施,即依据病情程度,待各项体征稳定后,进行个体化康复训练。观察组应用责任制护理模式,具体内容:①构建责任制护理小组:由业务水平高、临床经验丰富的护士组成责任小组,设组长1名,负责监督和指导工作,依据组员实际工作能力,合理分配脑梗死患者康复护理任务。②建立有效的排班制度:应用责任制与功能制相结合的综合护理模式,就无缝隙、全程、连续的护理服务向患者提供,每位脑梗死患者均设一名责任护士开展全程护理陪伴。依据需要,可行弹性排斑,将交接班时间适当减少,强弱搭配,在任务繁忙段,增加人员配置。③明确责任:在公示栏上,就护理人员每日需负责的内容明确,护士需明确自身责任,为患者提供用药指导、健康宣教、康复训练、心理疏导。对护理质量监控予以落实,以促护理质量持续增强。组长需对落实情况加以检查,及时解决问题,以促有效改进。④提高专科护理特色:依据脑梗死患者病情特征,就健康教育内容、护理流程予以制定,每个工作日程均需将主动、被动训练及体位护理等康复措施纳入。就护理工作开展情况行定期考核,合格者,予以适当奖励,问题严重者,共同制定改进措施[3]。
1.3观察指标。①对比两组心理状况。即应用由Zung负责制定的抑郁和焦虑量表评估,抑郁>53分为有抑郁症状;焦虑>50分为有焦虑症状。②对比两组神经功能评估。即采用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HISS)评分评定,总分42分,分值越低,缺损越轻。③对比两组生活质量,包括总体健康、角色受限、生命活力、躯体疼痛4个维度,单项总分为100分,评估值越高,生活质量恢复越理想。
1.4统计学分析。文中所涉数据均在SPSS 22.0中输入并完成相关统计,心理状况评分、神经功能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均采用(±s)表示,行t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心理状况评分对比。两组干预前,抑郁、焦虑评分经评估无差异(P>0.05);干预后评估值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神经功能评分对比。两组干预前,NHISS评分无差异(P>0.05);干预后测定值低于干预前,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生活质量评分对比。干预后,观察组生活质量各维度即总体健康、角色受限、生命活力、躯体疼痛评分经评估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3结论
责任制护理旨在通过构建责任护理小组,明确组员职责,经发现护理工作中现存或潜在问题,不断制定改进措施,增强护理质量,进而达到向患者提供有目的性的、预见性的、计划性的护理服务。在具体实施期间,通过使护理人员和患者主观能动性有效调动,在日常护理工作中积极参与,协调配合,可发挥增强日常生活能力,促进神经功能康复进程的作用[4-5]。结合本次研究结果示,两组干预前,抑郁、焦虑评分经评估无差异(P>0.05);干预后评估值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前,NHISS评分无差异(P>0.05);干预后测定值低于干预前,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在干预后高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脑梗死患者重视责任制护理的实施,可有效改善心理状况,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杨本燕.责任制整体护理在老年糖尿病并发脑梗死67例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5,1(06):120-121.
[2]郑慧玲,王海燕.责任制护理干预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认知功能及同型半胱氨酸的影响[J].海南医学,2016,27(11):1883-1885.
[3]胡兰芳.急性脑血栓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降低脑血栓患者致残率的影响[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6,19(08):138-139.
[4]李桂兰,张丽.早期护理干预对急性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障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河北医学,2015,21(2):343-345.
[5]李丽惠.责任制整体护理对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分析[J].中国医药指导,2016,14(30):220-221.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99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