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探索标准化皮肤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放射治疗后皮肤损害修复的影响效果。方法在2017年3月15日至2018年3月15日选择120例乳腺癌放射治疗后皮肤损害患者为试验对象,运用奇偶数分组方式,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进行标准化皮肤护理干预、常规护理干预,各60例。结果观察组肘关节功能评分([94.22±2.61)分]、肩关节功能评分([32.11±2.54)分]、急性放射反应0级率(78.33%)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乳腺癌放射治疗后皮肤损害患者实施标准化皮肤护理干预效果显著。
关键词:标准化皮肤护理;乳腺癌;放射;皮肤损害;修复
本文引用格式:陈巧玲,王洁.标准化皮肤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放射治疗后皮肤损害修复的影响效果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70):78-79.
0引言
乳腺癌诱发因素较多,包括环境、遗传、生活习惯等,经数据统计,发现其病发率仅次于宫颈癌,而在确诊时大部分为中晚期,主要是因为早期无明显症状,导致已错失最佳手术时机,目前常运用放射、化疗干预[1],其能够延长患者生存时间,但长时间放射,容易产生不同程度的皮肤损伤,早期可表现为烧灼感、刺痛、瘙痒,随着病情、症状加重,还可引起糜烂、溃疡,甚至影响日常生活,对此还需配合科学化、全面化的护理服务,从而避免周围正常组织受到损伤,在保证治疗效果基础上,减轻毒副反应,提高治疗效果,改善预后[2]。而本文在面对乳腺癌放射治疗后皮肤损害时,运用了不同护理服务,如下文所述。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120例乳腺癌放射治疗后皮肤损害患者为试验对象,采用奇偶数分组方式,分为两组,此次试验均在2017年3月15日至2018年3月15日完成。入选标准:(1)患者均存在放疗适应证;(2)患者经MRI、CT、X线检查,确诊为乳腺癌;(3)患者病理类型为浸润性癌;(4)患者放射性皮肤反应均在II度以上。
观察组平均年龄(61.25±3.16)岁,肿瘤直径(2.17±1.23)cm,肿块边缘与乳头的最小距离(4.51±1.33)cm;病变位置:29例位于左侧,31例位于右侧;病理类型:19例为浸润性导管癌,5例为高分化管状腺癌,10例为中低分化腺癌,26例为单纯乳癌。对照组平均年龄(61.96±3.25)岁,肿瘤直径(2.65±1.78)cm,肿块边缘与乳头的最小距离(4.23±1.45)cm;病变位置:28例位于左侧,32例位于右侧;病理类型:20例为浸润性导管癌,4例为高分化管状腺癌,9例为中低分化腺癌,27例为单纯乳癌。两组资料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由于放疗容易对皮肤造成损伤性,若患者对疾病和治疗知识不理解,可产生质疑,引起护患纠纷,甚至产生抵触情绪,影响治疗效果,对此还需加强患者健康知识宣教和心理疏导工作。
观察组采用标准化皮肤护理,主要内容:
预防皮肤反应:对于实施放疗患者需以预防为主,放疗过程中密切观察局部皮肤情况,细致和耐心介绍乳腺癌诱发因素、预防方法以及化疗治疗优势、注意事项、治疗方法等知识,及时解决当前存在的问题,且耐心倾听患者主诉,疏解其不安感,嘱咐患者严格执行放疗计划,且在标记照射野标记后,不可随意涂抹,对于模糊不清者,需由原医生勾画,时刻保持皮肤干燥、清洁,尤其是胸壁、乳房、腋部等皱褶处,照射区域可使用软毛巾轻轻擦拭,但禁止使用肥皂、硬毛巾、粗糙毛巾擦拭,禁止涂抹刺激性药物[3]。
放疗期间皮肤反应处理:对于症状较轻者,无需过度处理,正常情况下,可在放疗后2周内自行消退,对于皮肤瘙痒患者,可通过用手轻轻拍打、用温水软毛巾擦拭局部皮肤,缓解瘙痒感,禁止用手抓撕局部皮肤或涂抹刺激性油膏,且通过观看电视、聊天、听音乐等方式,分散注意力。同时对于出现湿性皮炎时,需在医生指导下用抗炎药,清洗局部皮肤,促进皮肤修复;对于存在水疱患者,需在刺破后,涂抹药液,禁止用敷料覆盖,保持干燥,预防再次损伤[4]。
放疗后护理:放疗后关键之处在于健康宣教和皮肤护理,告知患者养成良好卫生习惯的重要性,保持皮肤始终处于干燥、清洁状态,且减少摩擦力大的衣物穿着,避免食用油腻、辛辣、粗糙食物,以高维生素、高蛋白的饮食为主,增强皮肤抵抗力,且配合扩胸运动、上举运动、爬墙运动等[5]。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肘关节功能评分[6]、肩关节功能评分[7]、急性放射反应评分。急性放射反应评分标准[8]:0级:无症状;I级:在放射期间,发生脱毛、皮肤痒、轻度红斑;II级:明显红斑状湿性皮损、中性水肿;III级:存在融合性湿性皮损、凹陷性水肿;IV级:皮肤处于坏死阶段,发生溃疡。
1.4统计学处理
选择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数据值存在统计学差异时,用P<0.05表示。
2结果
两组护理前肩关节和肘关节评分值无统计学差异性(P>0.05),而观察组护理后肘关节功能评分、肩关节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如表1所示。
观察组急性放射反应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如表2所示。
3讨论
乳腺癌是导致女性死亡的主要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和生物基因技术的发展,放射方案得到完善,且开始广泛推广于临床。与药物、手术治疗相比,推广性更强,不仅可延长患者生存时间,还可避免手术带来的创伤性,但由于化疗需通过放射能量达到治疗效果,从而容易导致周围组织的创伤性和损伤为了改善预后,减轻皮肤损伤性,还需配合相应的护理指导,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轻机体创伤性和不适感,减少因放疗产生放射性皮肤反应。本次通过在放射期间加强相应的护理指导,不仅能够减轻对周围组织的损伤性,还可提高患者依从性,利于治疗工作顺利进行,进一步调节氧张力和血管生成,改善创面微循环,利于纤维蛋白和坏死组织的溶解,促进组织多种生长因子的释放,加速创伤愈合,从而发挥活血化瘀、健脾益肾、清热止血、清热解毒等功效。
总而言之,标准化皮肤护理干预能够促进皮肤状态的修复,提高生活质量,减轻患者痛苦,用于乳腺癌放射治疗后皮肤损害患者中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魏红侠,姚晚侠.“扮亲法”全程陪护对乳腺癌患者放疗前心理应激反性。 应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2016,31(14):1270-1273.
[2]张健华,郑香.护理干预提高乳腺癌术后放疗患者生活质量的研究[J].广州医科大学学报,2015,23(4):128-130.
[3]苏益芳,黄俊婷,魏红侠,等.人文护理干预模式对乳腺癌放疗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8,24(4):1-2.
[4]张健华.人文关怀护理对乳腺癌术后放疗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J].全科护理,2014,43(14):1249-1250.
[5]彭莎,肖婷玉.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并发症的影响研究[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8,26(z1):337-338.
[6]孙银翠,姜红.乳腺癌患者放疗与化疗的临床观察与护理[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61):249-250.
[7]曹光臻.护理干预提高乳腺癌术后放疗患者生活质量、心理情绪的临床效果分析[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8,25(11):106-108.
[8]杨万菊,刘雪梅,江志兰,等.综合护理对乳腺癌患者调强放疗不良反应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5,34(10):123-123.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99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