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通过分析血常规指标及散点图与外周血细胞形态尽早发现急性白血病。方法抽取我院初诊的50例急性白血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血常规各项指标进行分析,并行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查,探讨对早期诊断急性白血病的意义。结果在50例急性白血病中,除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白细胞平均水平较健康组减低外,其他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及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白细胞平均水平升高,各组红细胞及血红蛋白浓度、血小板平均水平减低;根据血常规散点图报警信息提示,50例外周血可检出原幼细胞45例,检出率为90%。结论对血常规及散点图、外周血细胞形态采取尽早的严密观察,使急性白血病的漏诊现象得到有效避免。
关键词:急性白血病;血常规指标;散点图;外周血细胞形态学分析
本文引用格式:秦跃红,吕心路,曹季军.血常规指标及散点图与外周血细胞形态在急性白血病诊断中的价值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68):170-171.
0引言
急性白血病是造血干细胞恶性克隆性的血液系统疾病,白血病细胞在骨髓中大量增殖并且抑制正常造血功能,临床表现通常为贫血、出血、发热等症状。患者常以以上症状前来就诊,血常规是首当其冲的检验项目,正确的血细胞计数和白细胞分类对急性白血病的早期发现至关重要。有报道称血常规及散点图异常提示对检出恶性血液病并辅助判断其类型具有重要意义[1]。本文抽取了50例急性白血病初诊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目的是通过血常规分析与外周血细胞形态分析尽早发现急性白血病,让患者得到早期诊断和及时救治。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1月至2019年6月在太仓市第一人民医院初诊为急性白血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50例,所有患者经骨髓穿刺涂片确诊为急性白血病,其中男28例,女22例,年龄19~88岁,平均58.68岁。同时选取同期体检健康人群5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1.2仪器及试剂
血常规分析选用Sysmex XE-21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采用原装配套试剂;外周血细胞形态检查采用BASO公司生产的瑞氏-吉姆萨染色液,使用光学显微镜Olympus-CX23进行观察。
1
.3方法
抽取患者EDTA-K2抗凝血2 mL在XE-2100血细胞分析仪进行检测,记录仪器散点图及报警信息,并行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查。分类100个白细胞,记录全片原幼细胞的检出率,其中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外周血涂片记录原幼细胞与异常早幼粒细胞的检出率。
1.4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采用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骨髓穿刺检测结果
经骨髓穿刺检测,50例急性白血病(AL)依照类型分类,其中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ML-M3)13例,其他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28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9例。
2.2血常规结果分析
由表1发现,AL组WBC平均水平高于健康组,RBC及HGB、PLT均低于健康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AML-M3组与健康组比较WBC平均水平明显减低,而其他AML及ALL组WBC平均水平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外周血细胞形态学分析
根据仪器XE-2100散点图报警提示,50例急性白血病患者的外周血可检出原幼细胞45例,未检出原幼5例,其中3例为AML-M3,2例为其他AML。
3结论
急性白血病是常见的血液系统恶性疾病,血常规检查是诊断急性白血病的第一信号,来我院就诊的50例急性白血病患者的白细胞平均水平高于健康组,红细胞、血小板计数及血红蛋白浓度平均水平低于健康组,其中AML-M3与健康组比较白细胞平均水平明显减低,以<4.0×109/L为主,这与文献报道一致[2-3]。因此,对初诊血常规中白细胞计数显著升高或减少,红细胞及血红蛋白浓度降低,血小板计数减少者,需要及时涂片镜检复查,防止漏检。血细胞参数在白血病的预后评估中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有效控制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可能降低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死亡率[4]。
血常规及散点图异常对白血病的早期诊断提供信息[5],对我院初诊的50例急性白血病患者进行血常规分析,根据仪器报警提示进行外周血细胞形态分析,其中检出原幼细胞45例,检出率为90%,经骨髓确诊后再次回顾性分析未检出5例患者的外周血,在涂片尾部及边缘均可见原幼细胞或异常早幼粒细胞,尤其是全血细胞减少者,更应观察外周血涂片的边缘与尾部,全血自动血液分析仪不能代替人工涂片镜检[6]。
血细胞形态学分析是临床检验工作中的薄弱点,为了避免急性白血病的漏诊,检验人员按照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的散点图提示,严格执行复检制度,发现任何有一项超过线性范围,均应做外周血涂片。当外周血白细胞计数较低时,镜检特别关注涂片的尾部及边缘。
参考文献
[1]刘靓珏,骆丰,孙明洪,等.288例初诊恶性血液病患者血液分析仪散点图及报警信息分析[J].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2014,22(2):329-332.
[2]堵艳.血液分析仪在急慢性白血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9,12(8):137-138.
[3]王秋红.血象检查在白血病诊断中的参考价值分析[J].河南医学研究,2017,26(7):1225-1227.
[4]王怀宇,张欣欣,张慧云,等.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与早期死亡率关系[J].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2017,25(3):718-722.
[5]张文萍,魏志惠,张秋萍,等.探讨血常规指标在白血病诊断中的价值[J].实验与检验医学,2019,37(1):75-78.
[6]苏静,张建富.外周血涂片、骨髓细胞形态特征在APL诊断中的价值[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5(44):152-153,155.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98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