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武氏铺药灸治疗变应性鼻炎50例临床疗效观测论文

发布时间:2020-07-10 09:07:16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武氏铺药灸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分析。方法选取2013年3月至2017年8月医院康复理疗科收治的门诊变应性鼻炎患者100例,将其10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使用敏迪片进行治疗,治疗组患者使用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武氏铺药灸法进行治疗,5次为1个疗程,每周治1次,共治疗2个疗程。最后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与对照组对比,治疗组患者的鼻痒、鼻粘膜水肿、鼻塞、流涕、嚏喷等症状的积分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武氏铺药灸疗法治疗变应性鼻炎能够取得更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武氏铺药灸疗法;治疗;变应性鼻炎

本文引用格式:武天祥,武鹏飞.武氏铺药灸治疗变应性鼻炎50例临床疗效观测[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68):221,223.

0引言

过敏性鼻炎即变应性鼻炎,此类疾病的成因与人体免疫系统息息相关,运用武氏铺药灸加以秘制中药铺灸粉治疗能够温脾阳补肾阳增强机体正气,激发机体自身的防御功能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1-2]。本院对50例变应性鼻炎患者应用武氏铺药灸治疗后有非常明显的临床疗效,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3年3月至2017年8月收治的100例变应性鼻炎患者,随机分为了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其中对照组男28例,女22例,年龄10~73岁,平均(41.5±1.5)岁。治疗组男26例,女24例,年龄12~69岁,平均(40.5±1.5)岁。对照组和治疗组选取的患者均为间断性发病,病程均超过2年以上每年发病日数累积超过5个月,临床症状主要以鼻黏膜水肿、流清涕和打喷嚏、鼻痒、鼻塞为主。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治疗组中均无感冒及严重器质性病变患者。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使用西药敏迪片进行治疗,治疗方法为每日服敏迪片,1次/d,1片/次间断服用2个月;治疗组患者使用武氏铺药灸进行治疗,每周治疗1次,5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治疗组的治疗方法如下。

选取武氏铺药灸的治疗区域,从患者的大椎穴直至尾椎,足太阳膀胱经第一侧线。患者采取俯卧位,暴露治疗区域大椎穴直至尾椎,施灸部位使用75%酒精消毒,待皮肤晾干,在施灸部位均匀铺以相对应的特制中药粉,放以灸疗盒,灸疗盒里装以姜泥,灸疗盒两侧暴露部位各铺以大小适中的毛巾各一块,在盖以特制防风、防寒、防火罩把陈艾绒做成球状放在灸疗盒内然后将艾绒球上中下点燃三个点,待艾绒燃烧连续放以3次艾绒球。灸疗完成之后,用自制取盒器将艾灸盒连同盒内姜泥,艾绒灰从后背一次性取下。清理干净患者的灸疗部位,让患者侧卧位以稍作休息,背部灸疗区皮肤达到潮红为佳。整个武氏铺药灸治疗过程共计2~2.3 h。在灸疗进行到1.5 h给以患者喝热开水以达到微微汗出。

\

 
1.3疗效判定

运用症状积分来对患者的症状改善情况进行对比。打喷嚏、鼻痒、鼻塞计3分,鼻塞、流涕计2分,可间断的鼻痒、鼻塞计1分,没有鼻痒计0分;鼻部水肿:鼻黏膜的水肿严重、苍白明显计3分,鼻黏膜水肿苍白不明显计2分,鼻黏膜轻度水肿计1分,鼻黏膜没有水肿、苍白计0分。昼夜鼻塞计3分,间歇式鼻塞计2分,感觉轻微鼻塞计1分,没有鼻塞计0分。每日流涕>15次计3分,每日流涕5~12次计2分,每日流涕2~4次计1分,无流涕计0分。嚏喷:每日嚏喷超过20个计3分,每日嚏喷5~15个计2分,每日嚏喷5~8个计1分,每日嚏喷0个计0分[3]。症状越重,积分越高。以患者体征、症状无明显改善为无效;以患者嚏喷、流涕、鼻塞、症状、体征有轻微缓解为有效;以患者流涕、嚏喷、体征、鼻塞、症状有明显改善为显效;以患者各项症状消失,且1年内未复发为治愈。

1.4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PSS 17.0软件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t和2检验,以P<0.05为准,说明差异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与治疗组相比,对照组患者的鼻黏膜水肿程度、鼻痒、鼻塞、流涕、嚏喷等症状的积分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表2。


\

 

3结论与分析

变应性鼻炎是一种发病率较高的上呼吸道慢性炎性疾病,现代医学认为变应鼻炎是一种免疫性疾病[4],变应性鼻炎的发生是由于肺、脾、肾功能失调,卫表不固,风寒异气的入侵机体所致,与内外致病因素及体质密切相关。

变应性鼻炎在中医学中属于鼻鼽,根据中医理论,肺部是变应性鼻炎的病位,变应性鼻炎还与人体脾、肾具有密切的关系,属于本虚标实之证[5]。在中医理论中,导致变应性鼻炎的根本原因是患者的肺气虚,正气不足,肾阳虚,脾阳不足,阳不足而阴有余,水湿不化,津液聚停,聚湿成痰加之卫表不固,机体防御功能进而下降,外感风寒之邪气侵入人体机体,造成鼻塞、鼻痒、打嚏喷、鼻黏膜水肿等一系列症状。因此变应性鼻炎基本的治疗原则是调整虚实、扶阳固本,活血化瘀、扶正祛邪、温经散寒。武氏铺药灸实际是一种隔物灸,温灸的一种,与传统意义灸法相比,武氏铺药灸疗法火力足、时间长、施灸面积广达到了更强的温通力、渗透力和更广的施灸面积。武氏铺药灸温、通、调、补四大功效,温:温即以火攻邪,祛寒散滞,化瘀,促进血液循环,改善血流速度,强化脏腑机能,促进组织细胞再生能力。通:通即为通经络,开通全身经络,双向调节,以通为用,改善心脑供血,促进末梢血液循环,提高淋巴排毒功能。调:调即为平衡脏腑气机,调节阴阳平衡,调节机能,降低兴奋阈值。补:补即为扶正祛邪,补益强身,激活提高免疫系统功能,促进新陈代谢,强内通外,增强处突应急能力。四位一体除病祛邪。武氏铺药灸在施灸治疗部位时选择了督脉进行铺灸治疗,是因为督脉为阳脉之海,总督人体一身之阳气,和六阳经交汇于大椎穴,在此进行铺灸,能够调节阳经气血,增强人体正气,提高人体对疾病的防御能力。同时艾灸督脉能够振奋机体阳气,扶肾阳,补脾阳祛寒祛湿,祛疾疗伤。在治疗的过程中作者运用了艾叶和生姜这两种天然药物,其中生姜辛温,温中散寒,生姜中的姜辣素能够对局部血管进行扩张,有利于对患者的血液循环进行改善。而艾叶辛、苦,生温熟热,能回垂绝之亡阳,通十二经走三阴,理顺气血,逐寒湿,温经开郁,艾之火能透诸经,温煦四肢百骸,除邪,祛病,进而激发人体自身阳气,达到调节人体脏腑功能的阴阳平衡。在治疗的过程中,应注意把姜泥在灸疗盒铺平压实,厚度保持一致。添加艾绒不要高于灸疗盒上线以免艾火掉下灼伤皮肤,在灸疗过程中密切注意患者身体情况如有不适让患者调节体位或者终止灸疗。完成武氏铺药灸治疗之后,嘱咐患者稍加休息,待身体汗液全部晾干后再行离开,以免着凉,嘱咐患者当天不易洗澡不要食用辛辣刺激和寒凉的食物,避免受风寒。在本次研究中,治疗组患者具有更明显的治愈率及有效率。在鼻痒、鼻塞、流涕、打嚏喷等症状方面的积分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

综上所述,武氏铺药灸法治疗变应性鼻炎治愈率高,复发率低,有效地祛除了患者的各项鼻炎症状,起到了强身健体祛病除邪的作用,改善患者的体质,提高了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起效迅速,治愈率高,疗效显著,是一种中医传统的特色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秦福荣.艾灸结合五官超短波治疗过敏性鼻炎疗效观察[J].中国疗养医学,2015,24(6):597-598.
[2]王军,谭程,赵吉平,等.灸法治疗常见过敏性疾病的作用机制及临床运用探讨[J].临床误诊误治,2012,25(3):105-107.
[3]药宇云,李晔.麻黄附子细辛汤合玉屏风散治疗过敏性鼻炎的疗效观察[J].临床医药文献杂志,2015,17(2):3567-3568.
[4]朱现民,丁润泽,陈煦,等.督脉铺灸的施术关键与运用特色[J].上海针灸杂志,2014,33(10):948-949.
[5]董莉莉,王军燕,刘安国,等.铺灸疗法[J].中医外治杂志,2013,22(3):3-4.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9823.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