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探究泌尿系结石患者临床治疗中体外冲击波与内镜手术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我院2017年12月至2018年11月收治的76例泌尿系统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分两组,对照组实施体外冲击波碎石,研究组患者实施内镜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各项手术指标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各项手术指标均优于对照组,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各项组间差异对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泌尿系统结石患者临床治疗中内镜手术效果明显好于体外冲击波碎石,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痛苦,提升临床治疗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体外冲击波碎石术;内镜碎石手术;泌尿系结石
本文引用格式:袁小军,马渊.体外冲击波与内镜手术治疗泌尿系结石效果的对比[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67):72+74.
0引言
泌尿系统结石是临床中发病率较高的一种结石疾病,发病机制较为复杂,疾病发作时期会对患者肾脏系统功能造成严重的影响及损伤,临床中针对泌尿系结石的治疗主要以手术治疗为主,随着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相关治疗手术类型也越来越多,不同手术的临床治疗效果也有所不同[1]。将我院2017年12月至2018年11月收治的76例泌尿系统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究泌尿系结石患者临床治疗中体外冲击波与内镜手术临床治疗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将我院2017年12月至2018年11月收治的76例泌尿系统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分两组,对照组38例,男20例,女18例;年龄26-76岁,平均(41.2±1.3)岁。研究组38例,男20例,女18例;年龄25-75岁,平均(41.5±1.1)岁;患者临床症状以及超声检查均符合泌尿系结石的诊断标准,患者及家属均知晓本次研究自愿参加并签署相关知情同意书,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符合临床研究要求。
1.2方法。对照组实施体外冲击波碎石,手术前通过X线确定结石位置以及基本情况,碎石完成后配合实施排石治疗;研究组患者实施内镜手术治疗,使用X线、B超、CT明确结石位置,详细记录患者结石形态、数量以及位置,手术体位为截石位,麻醉方式为腰硬联合麻醉,在直视下自患者患侧输尿管插入斑马导丝,在MMC液压泵灌注下沿斑马导丝引导下置入Wolf F8.0、9.0输尿管硬镜,进镜至结石下方,适当调整腹腔压力,详细观察患者结石周围情况,若伴有输尿管狭窄或(合并)肉芽组织包裹,先行钬激光切开狭窄环或消融肉芽组织,使用异物钳将结石取出,如结石体积较大,需钬激光粉碎之后进行取石,结石碎末可随冲洗液排出输尿管,剩余结石术后自行排出。取石完成之后放置5F双J管。手术完成后根据患者病情采取相应的抗感染治疗,严密监测患者各项生命体征。
1.3观察指标。统计76例患者手术后住院时间、术后下床时间,并使用VAS视觉模拟评分表对患者术后疼痛情况进行评分,分组计算各项指标评分均值后进行组间对比;分组统计患者手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分组计算并发症发生率并进行组间对比。
1.4统计学意义。此次研究数据应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计量资料表示为(%)、(均数±标准差)(±s),以t、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比两组患者各项手术指标。研究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以及术后VA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各项组间差异对比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分组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研究组38例患者手术完成后出现疼痛患者1例,血尿、血肿患者0例,感染患者0例,并发症总发生率为2.63%(1/38),对照组38例患者手术完成后出现疼痛患者3例,血尿、血肿患者1例,感染患者2例,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5.79%(5/38),经统计学计算χ2=3.934,P=0.047,两组患者就并发症发生率对比来看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
3结论
大部分泌尿结石患者都伴有输尿管上段结石情况,临床治疗难度较大,如治疗方式选择不佳不仅会影响患者的生命健康,还会导致多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不利于患者的健康恢复[2]。体外冲击波碎石技术是临床治疗中常用的微创手术,其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主要利用高压电的放电形成冲击波对结石进行粉碎处理,但是反复碎石的操作方式会对患者输尿管造成较大的伤害,且排石过程会增加患者痛苦,术后结石的残留率也比较高[3]。内镜手术方式在泌尿结石患者治疗中的应用通过光感纤维内窥器进行手术,结石定位更加准确,能够有效避免传统B超检查中定位不准确等情况,通过电视监视器系统进行手术,结石的清除率更高,且能够有效降低对患者输尿管的损伤,提升结石的清除率。尤其是针对结石直径超过1.5厘米的泌尿系结石患者的治疗,内镜取石手术疗法的应用对于缓解患者疼痛效果更佳[4-5]。
本次研究中,研究组患者手术后住院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均少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手术后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各项组间差异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内镜手术疗法在泌尿系结石患者治疗中的应用能够有效降低对患者的伤害,提升术后恢复速度,缩短住院时间,缓解患者术后的疼痛情况。研究组患者手术后疼痛患者1例、血尿、血肿以及感染等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内镜手术疗法在泌尿系结石治疗中的安全性更高,结石清除率更高,术后恢复效果更高[6]。
综上可知,体外冲击波与内镜手术在泌尿系结石治疗中的应用均能够起到一定的治疗效果,但是相比较来看,内镜手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更佳,结石清除率更高,且手术中对患者造成的伤害更小,术后恢复效果更佳,值得进行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张潮,苗文隆,刘力婕,等.体外冲击波与内镜手术治疗泌尿系结石效果的对比[J].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16,38(3):307-310.
[2]张鲲.体外冲击波碎石与外科手术治疗泌尿系结石疗效比较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16,20(33):4652-4653.
[3]张明艳.分析体外冲击波与内镜手术对泌尿系结石的治疗效果[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7,23(10):100-101.
[4]高颖.经皮肾镜与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泌尿系结石患者的术后分析及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6,7(19):199-200.
[5]石玉娥,施莉.经皮肾镜与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泌尿系结石患者的术后分析及临床护理体会[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6,7(19):199-200.
[6]龚云,耿艳莉,孙坤.经皮肾镜结合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泌尿系结石术后观察及护理[J].河北医药,2013,35(13):2058-2059.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98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