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研究心血管内科急性心绞痛的临床治疗方法与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到2013年之间收治的患有急性心绞痛的患者共120例为研究对象,平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心绞痛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则在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等药物对急性心绞痛进行治疗,从而能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有效率为71%明显低于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98%,两组统计学差异明显(P<0.05)。结论对于急性心绞痛患者应用氯吡格雷等药物进行治疗,能够有效的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关键词:心血管内科;急性心绞痛;临床治疗;方法及效果;分析研究
本文引用格式:陈孟.探讨心血管内科急性心绞痛的临床治疗方法及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67):42+44.
0引言
随着近些年来我国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的升高,当前这种疾病已经成为严重影响中老年人身体健康的重要疾病种类。急性心绞痛作为心血管疾病的一个重要种类,也是当前发病几率较高的一种心脏疾病。要实现对这种疾病的有效治疗就必须采取治疗效果较好的方法。急性心绞痛发病特征明显,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病突然,持续时间较短。患者在服药之后很快症状就能得到缓解。其次,这种疾病容易引起心肌梗死等严重疾病的发生,产生的危害很大[1]。因此,对急性心绞痛的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就此进行研究,现结果如下。
1实验对象和实验方法的选择
1.1实验对象的选取。本次实验选择的实验对象是我院在2012年到2013年之间收治的患有急性心绞痛的患者共120例。在开始展开研究之前要对实验对象的身体情况及进行详细检查。首先,对于一些本身患有器质性病变的患者进行剔除。尤其是肝肾功能以及其他方面存在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患者进行剔除。然后对所有的研究对象的年龄分布、患病时间等信息进行统计和分析。统计发现,在所有的研究对象中,男性患者由68例,女性患者由52例。患者年龄分布主要集中在中老年人群中。年龄跨度较大,最小的病例患者是42岁,最大的患者80岁。平均年龄为64岁左右。将所有的研究对象进行随机分组并命名,其中一组为实验组,另一组为对照组。通过对两组研究对象的年龄分布、性别差异以及患病原因等方面进行对比发现没有较大的差异,因此所获得的实验结果具有较强的可比性[2]。
1.2实验方案的制定。本次实验主要是对患者通过采取不同的临床治疗方法,然后对其产生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实现对两种不同治疗方法优劣的判断。因此,对对照组和实验组所采用的实验方法不同。
1.2.1对照组治疗方法介绍:对照组采用的治疗方法是常规治疗方法,采用常规药物治疗。一般使用他汀类调脂、神经阻滞剂以及各种控制血管收缩的转化酶抑制剂等。通过使用这些药物来实现急性心绞痛的治疗和症状缓解。观察并记录患者再次发生心绞痛的频率和发生时的状态。
1.2.2实验组的治疗方法介绍:实验组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在基础的、常规的治疗方法基础上采用氯吡格雷等药物对急性心绞痛进行治疗。一般药物用量是每日服药总量不高于75毫克,一般治疗时间为一个疗程(28天)。在治疗过程中要对患者的发病情况以及患者在发病时疼痛情况进行详细观察并记录。尤其是在经过之后患者再次发生心绞痛的频率要进行对比观察。在患者发病之后要询问患者疼痛是抽痛还是轻微绞痛。然后针对患者发病情况重新设计治疗方案。以期实现较好的治疗效果。
2数据分析及评价标准介绍
本次实验对所获得的数据采用专门的数据处理软件进行处理。然后对两组实验结果进行t值的计算和对比,通过对比实现统计学分析。对于处理之后的结果判断,本次实验分别采用三个等级对两种不同的心绞痛治疗方案及逆行评价。即有明显效果、有效果和无效。有明显效果是指患者经过治疗心电图变化明显,心绞痛的症状完全消失,该疾病得到治疗。有效果是指患者经过治疗,其心电图显示处的各种缺血性状况得到明显下降,但是并未完全消失。患者发生心绞痛的频率以及发病时的疼痛感由明显下降,但是依然存在。无效则是指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从患者的心电图上进行比较发现并未有较为明显的改变,发病频率较高,痛感较强,治疗效果不明显。对于整体治疗效果的评价采用明显效果的比例和有效果的比例加和进行对比。
3分析结果介绍
通过对所获得的数据进行分析对比可以发现,在对照组中,经过常规治疗之后有34名患者治疗效果明显,从心电图上来看已经基本没有缺血性症状,患者基本不再出现心绞痛症状。有9名患者症状得到明显改善,发病频率以及发病时的痛感有所降低。有17名患者经过治疗之后症状并没有改变。通过计算可以发现有效率大约为71%。但是对于实验组,有明显效果的患者有55名,有效果的患者有4名,只有1名经过治疗之后认为没有效果。通过计算可以发现其有效率高达98%。通过比较可以发现这两组实验结果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具有较好的数据统计价值。
4结果讨论
作为一种发病频率较高的心血管疾病,心绞痛在发病之后病情发展迅速,造成的危害较为严重,也是心肌梗死等危及生命的心血管疾病的诱因之一。因此,在发病初期就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采取有效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才能保证患者的生命健康。通过对患者的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发现,现阶段急性心绞痛的发病人群集中在中老年人中,尤其是在40岁之后的人群中发病几率更高。男性的发病几率要高于女性。对于发病的患者,要立即将其放平,然后立即进行药物治疗,服用速效救心丸或者硝酸甘油等进行救治。
通过研究可以发现,现阶段在心绞痛患者发病之后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展开救治:首先,在患者出现相关症状后要立即平躺休息,调节呼吸。降低心脏压力。其次相关医护人员要立即对患者内关和足三里等重要穴位进行按压,舒缓心脏。但是在进行按压穴位时要保证按压部位的准确性。最后立即进行药物治疗,对于患有急性心绞痛的患者要常备速效救心丸等快速起效的救治药物,在疾病发生在之后立即服用,起到较好的治疗效果。在经过以上紧急救治之后患者病情没有得到缓解,就需要立即呼叫救护车送往医院救治。在医院进行治疗过程中要采取有针对性的、有效地治疗措施,气功发展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保证患者治疗效果[3]。本文通过对现阶段心血管内科对急性心绞痛的不同临床治疗方法进行研究可以发现,这种疾病由于发病机理较高,病情发展加快,因此在发生之后要立即采取有效的治疗方法进行救治。在应急救治方法作用不明显的情况下要及时送往医院进行救治,加强对该疾病的重视程度,实现治疗效果的提高。
参考文献
[1]王凌云.心血管内科急性心绞痛治疗的临床观察[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2013,26(12):36-38.
[2]郭云洁,李燕军.心血管内科急性心绞痛临床治疗效果观察[J].吉林医学,2013,36(08):7585-7586.
[3]丁园芳.心血管内科急性心绞痛的临床治疗效果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98):61.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98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