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探讨儿童细菌性腹泻的病原微生物检验价值论文

发布时间:2020-07-09 11:39:19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探讨儿童细菌性腹泻的病原微生物检验价值。方法选取三甲临床医疗机构于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间接收的47例细菌性腹泻患儿粪便送检样品其进行病原微生物检验,并对检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经细菌性腹泻患儿病原菌检验,贺菌属的检出率显著高于其它病原菌的检出率,(P<0.05),经病原菌耐药性检验,上述菌株对氨苄西林、头孢哌酮、头孢噻肟、头孢三嗪积累抗生素具有较强的耐药性。结论临床中志贺菌为导致儿童细菌性腹泻的主要病原菌,其余弧菌属、气单胞菌等病原菌也存在感染儿童细菌性腹泻的风险,对儿童细菌性腹泻的病原微生物进行早期检验,早期治疗,有助于患儿尽快恢复,提高其生活质量。

关键词:儿童细菌性腹泻;病原微生物;检验价值

本文引用格式:王赟.探讨儿童细菌性腹泻的病原微生物检验价值[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67):213+215.

0引言

为了探讨儿童细菌性腹泻的病原微生物检验价值,本次研究选取三甲临床医疗机构于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间接收的47例细菌性腹泻患儿粪便送检样品其进行病原微生物检验,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三甲临床医疗机构科于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间接收的47例细菌性腹泻患儿粪便送检样品其进行病原微生物检验,根据送检资料:47例送检样品中有男27例,女20例,年龄为1-6岁,平均(4.24±1.05)岁,病程为9小时至6天,平均(2.78±1.65)d,所有参与本次研究的患儿均在送检前由医院临床检查确诊为细菌性腹泻疾病,采集细菌性腹泻患儿粪便标本送至本疾控中心对其进行病原微生物检验。

1.2方法

1.2.1诊断方法:依据中国腹泻病诊断及治疗标准对本次研究中患儿的腹泻情况进行诊断,具体为:腹泻急性发病者合并有发热、脓血、腹痛及黏液便,经粪便镜检查患者粪便白细胞数<10个,粪便在培养过程中存在细菌大量繁殖增长的现象。符合上述2项及以上者则判定为细菌性腹泻。

\

 
1.2.2检验方法:分离与鉴定病原菌:对选取的47例细菌性腹泻患儿进行粪便采集,采集完成后将其接种于SS琼脂平板表面,并保持恒温35℃条件进行18-24h的连续培养,以《细菌鉴定手册》(伯杰,第九版)为依据对粪便菌株进行鉴定,鉴定仪器选用检验科全自动微生物鉴定分析仪[1]。

1.2.3药敏检验:利用临床中常用的5种抗生素对恒温35℃条件下连续18-24 h培养的菌株进行药敏检验,测量抑菌圈直径,依据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判断其药敏性。

1.3统计学分析。利用SPSS 18.0软件对本次实验记录的数据信息进行分析,其中计量资料检验值为t,表示为均值标准差,技术资料检验值为χ2,表示为%,P<0.05代表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细菌性腹泻患儿病原菌检出情况。经细菌性腹泻患儿粪便送检样品病原菌检验,检出例数合计39例(82.98%),其中包括志贺菌属17例(36.17%)、弧菌属8例(17.02%)、气单胞菌7例(14.89%)、其它菌株7例(14.89%),其中贺菌属的检出率显著高于其它病原菌的检出率,(P<0.05),见下表1。


\
 

2.2细菌性腹泻患儿病原菌耐药率情况。经病原菌耐药性检验,上述菌株对氨苄西林、头孢哌酮、头孢噻肟、头孢三嗪积累抗生素具有较强的耐药性,见表2。


\

 

3结论

通常情况下细菌性腹泻发病状况较为紧急,临床表现具体为大便性状发生改变、大便次数突然增多,根据相关研究统计数据:发展中国家中细菌性腹泻是导致儿童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临床中细菌、原虫以及真菌等都是导致儿童细菌性腹泻产生的原因。

在苏广龙[2]等人的研究结果中显示:志贺菌是导致儿童出现细菌性腹泻的主要病原菌。细菌性腹泻的潜伏时间通常较长,数小时至一周都有可能,如感染细菌性腹泻后患儿不能得到及时的确诊和有效的治疗,细菌性腹泻将会恶化为慢性细菌性腹泻,威胁患儿的成长健康。李佳[3]等人的研究结果显示:小于2周岁的儿童感染细菌性腹泻的概率较低,而发生于2周岁以上的细菌性腹泻感染儿童主要为志贺菌感染。

主要原因为小于2周岁的儿童可从母亲体内获得抗体,而随着年龄的增长,该抗体会逐渐消失,此时儿童对于外来病毒的抵抗能力较弱,因此感染细菌性腹泻的概率大大增加[4-5]。根据本次实验结果,经病原菌耐药性检验,上述菌株对氨苄西林、头孢哌酮、头孢噻肟、头孢三嗪积累抗生素具有较强的耐药性。

综上所述,临床中志贺菌为导致儿童细菌性腹泻的主要病原菌,其余弧菌属、气单胞菌等病原菌也存在感染儿童细菌性腹泻的风险,对儿童细菌性腹泻的病原微生物进行早期检验,早期治疗,有助于患儿尽快恢复,提高其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杨巧玲,李方彬,丁国玉.儿童细菌性腹泻的病原微生物检验研究[J].中国保健营养,2018,28(28):160.
[2]苏广龙,邓如海,林玉婷.儿童细菌性腹泻的病原微生物检验结果分析[J].母婴世界,2018,(10):58.
[3]李佳,尹庆霞,赖佼.儿童细菌性腹泻的150例病原微生物检验结果分析[J].医药前沿,2018,8(16):210.
[4]韩晶.儿童细菌性腹泻的210例病原微生物检验结果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3,15(7):225.
[5]王杏辉.儿童细菌性腹泻的300例病原微生物检验结果分析[J].疾病监测与控制,2017(05):53-54.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9792.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