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评价急性脊柱创伤切开减压椎根钉内固定的临床效果论文

发布时间:2020-07-08 10:47:58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本次研究分析在急性脊柱创伤患者治疗中采用切开减压锥根钉内固定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样本从本院急性脊柱创伤患者中选取100例,研究时间从2017年1月,截至2018年12月,将治疗方式作为分组依据,实验组患者采用切开减压锥根钉内固定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前内固定治疗术,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统计两组患者总有效率,分析得知,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较高,两组对比符合统计学价值(P<0.05);统计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分析得知,实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两组对比符合统计学价值(P<0.05);通过数据统计分析患者生活质量,分析得知,实验组患者在生活质量上较好,两组对比符合统计学价值(P<0.05)。结论通过此次研究得知,对于急性脊柱创伤患者而言,切开减压锥根钉内固定治疗方式应用较好,能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并且能降低患者并发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关键词:急性脊柱创伤;切开减压;锥根钉内固定;临床效果

本文引用格式:何克全,伍政疆.评价急性脊柱创伤切开减压椎根钉内固定的临床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69):44-45.

0引言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车辆越来越多,交通事故越来越多[1],当患者受到外力损伤之后,容易对患者脊柱造成损害,并且这种疾病的进展速度十分快,发病因素也比较多,如果没有合理的处理方式,容易让患者骨髓受到影响[2],另外一般患者的损伤形式也比较复杂,恢复效果较差,而从患者的脊柱解剖结构上分析,一旦出现了严重的损伤,很容易出现休克,从而出现神经功能性障碍[3],引起患者死亡。本次研究特对本院急性脊柱创伤患者采用不同治疗方法,探究切开减压锥根钉内固定治疗的应用价值。

\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研究样本为本院急性脊柱创伤患者,例数选取100例。研究时间从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将100例患者依据治疗方法分为两组,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50例患者中,男24例,女26例;患者年龄35-81岁,平均
(46.2±2.1)岁;实验组50例患者中,男27例,女23例;患者年龄34-82岁,平均(48.1±2.0)岁,此次研究通过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与家属均知情同意,并签订知情同意书,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对本次研究没有影响。

1.2方法。对照组患者为传统内固定手术患者,从患处做切口,采用纵切片层与侧向切入的方式,充分暴露患者腰大肌,将患者腰部的脂肪进行外拨操作,然后采用腰椎骨折固定手术,然后对患者硬脊膜前方进行压迫,用以减压操作,让患者恢复正常。在患者腰椎与临近椎体将螺钉拧入,利用螺帽支撑患者的椎体,并且将伤口进行缝合。实验组患者采用切开减压锥根钉内固定治疗,对患者进行全身麻醉,选择合适的体位,将患者病变部位设置为中心点,切开患者的皮肤,将小关节与双侧椎板进行暴露,定位方式采用人字脊,采用C型壁机定位,定位视野为直视,采用椎弓根四壁进行螺钉的拧入,在患者椎体复位之后检查其回复情况。并且降低硬脊膜、神经根的减压,在固定消毒后缝合。

1.3观察指标。①治疗总有效率;②并发症发生率;③生活质量评分。

1.4统计学处理。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研究。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以χ2检验,相关性采用Pearson分析法,当P<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治疗总有效率。统计两组患者总有效率,分析得知,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较高,两组对比符合统计学价值
(P<0.05),见表1。


\
 

2.2并发症发生率。通过数据统计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研究得知,实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两组对比符合统计学价值(P<0.05),见表2。

\
 


2.3生活质量评分。通过数据统计分析患者生活质量,分析得知,实验组患者在生活质量上较好,两组对比符合统计学价值(P<0.05),见表3。


\

 
3讨论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车辆越来越多,交通事故越来越多,急性脊柱创伤发生率越来越高,在急性脊柱创伤患者中,大部分患者都需要采用手术治疗,在治疗过程中一般采用前路内固定术,但是这种治疗方式的安全性较差,患者会出现较大的创伤,并且手术过后还会引起大量的并发症状[4],对于脊柱创伤患者而言,治疗后或多或少都会造成少许并发症,从而对患者生命造成了威胁[5]。而对于急性脊柱创伤患者中需要及早给予治疗措施,从而降低患者的致伤率与致残率,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从而采用切开椎弓根内固定方法就能尽量降低对患者的损伤[6],提高临床疗效。并且尽可能清晰反映脊椎功能,采用X线、CT、MRI技术当中,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7],指导医师采用合理科学的治疗方式,根据临床研究证实,需要采取合理的治疗方式,减缓患者脊髓承受的压力[8]。

在本次研究中,统计两组患者总有效率,分析得知,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较高,两组对比符合统计学价值(P<0.05);统计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分析得知,实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两组对比符合统计学价值(P<0.05);通过数据统计分析患者生活质量,分析得知,实验组患者在生活质量上较好,两组对比符合统计学价值(P<0.05)。

综上所述,通过此次研究得知,对于急性脊柱创伤患者而言,切开减压锥根钉内固定治疗方式应用较好,能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并且能降低患者并发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涂小刚.急性脊柱创伤的临床诊断及切开减压椎弓根内固定治疗效果探讨[J].中国卫生产业,2013(15):158.
[2]葛茂锁.急性脊柱创伤的临床诊断及切开减压椎弓根内固定治疗的效果评价[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4(23):125-127.
[3]刘洪海.急性脊柱创伤的临床诊断及切开减压椎弓根内固定治疗的效果评价[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48):82.
[4]董君博.急性脊柱创伤的临床诊断及切开减压椎弓根内固定治疗的效果评价[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32):45-46.
[5]申海生,崔宙开.急性脊柱创伤的临床诊断及切开减压椎弓根内固定治疗的效果评价[J].环球中医药,2015(s2):63.
[6]张茗慧.急性脊柱创伤的临床诊断及切开减压椎弓根内固定治疗的效果分析[J].临床研究,2016,24(9):91.
[7]张勇,柯焘,黄世龙.急性脊柱创伤的临床诊断及切开减压椎弓根内固定治疗的效果评价[J].中国医学工程,2016(6):121-122.
[8]张智文,张浩,毕锐,等.急性脊柱创伤的临床诊断及切开减压椎弓根内固定治疗的效果评价[J].医药前沿,2017(6):58.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9692.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