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总结分析静脉输液患者相关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措施,为提高输液护理质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3年住院患者静脉输液相关记录和资料,总结归纳静脉输液相关并发症及其原因,分析临床护理预防及处理可行性措施。结果静脉输液常见并发症包括静脉炎、导管堵塞、液体外渗、空气栓塞、发热反应、急性肺水肿以及过敏性休克等,加强输液前检查、输液中管理和输液后护理是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安全的有效措施。结论高度关注静脉输液相关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是确保输液治疗安全性、提高临床护理质量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静脉输液;并发症;预防;护理
本文引用格式:王贺玲.静脉输液相关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68):329-330.
0引言
作为临床治疗主要方式之一,静脉输液护理质量与患者疾病康复息息相关。但由于穿刺技术、给药部位、护理方式、患者病情等各种因素影响,静脉输液可能引起静脉炎、发热、急性肺水肿等多种相关并发症[1]。因此,如何有效预防及处理静脉输液治疗中的相关并发症值得医护人员高度重视。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我院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住院接受输液治疗的患者,收集整理患者静脉输液相关记录和资料。
1.2研究方法
对一般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相关并发症记录筛选出静脉输液中常见或典型并发症,并结合患者治疗条件具体分析并发症发生原因,结合护理措施探讨相关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2结果
2.1静脉炎
静脉炎是静脉输液引起的严重并发症之一。静脉输注药物通常具有高浓度和强烈的刺激性,且输液用塑料导管也对人体具有一定刺激性,在静脉中留置时间过长可导致局部静脉血管壁发生化学反应[2];护理人员操作不规范以及患者个体化差异也可引发局部静脉血管损伤和感染。根据美国输液护理学会(INS)规定的相关指标,可将静脉炎划分为4度,其中0度患者无临床症状;Ⅰ度患者表现为穿刺位置局部疼痛、红肿或水肿,静脉未见条索状改变且无硬结;Ⅱ度患者在Ⅰ度基础上可见局部条索状改变;Ⅲ度患者则表现为静脉条索状改变并可触及硬结。预防静脉炎操作前严格做好手卫生和穿刺部位消毒;可避开关节部位静脉穿刺,妥善固定;避免导管多次使用;输注化学药物选择粗大静脉;输注刺激性药物时降低滴速。对于已经发生的静脉炎,应拔除留置针、更换穿刺部位,同时对发炎部位进行湿热敷,3 d内基本可改善,无改善则需考虑细菌感染,告知医生抽血培养进一步诊断和治疗。
2.2导管堵塞
若患者输液期间滴液困难,速度减慢,或不能抽回血,则考虑导管堵塞,立即拔管处理。药物浓度和导管规格是引起导管堵塞的主要原因。预防导管堵塞应使用生理盐水(0.9%)合理封管;并掌握各类药物配伍禁忌,防止药物混合反应浓度升高或产生微粒[3];输液时注意检查导管是否打折;固定导管干燥密闭,行穿刺注意减少皮下走针距离。
2.3穿刺失败
由于患者个体化差异,静脉血管埋藏较深或血管状态不佳,可加大静脉输液穿刺难度;护理人员穿刺技术不熟练或对特殊位置静脉穿刺方法使用不正确,都可导致穿刺失败,引起并发症或意外。静脉穿刺失败后护理人员应注意对患者穿刺部位再次消毒、止血处理,避免感染;需二次穿刺时应当更换针头、针管,防止污染。预防穿刺失败可在穿刺前选择相对较粗、富有弹性的血管;护理人员掌握各个位置穿刺正确方法,提高个人专业技术;帮助患者建立良好的心理状态,避免穿刺时颤动。
2.4液体外渗
导致液体外渗原因主要包括药物本身、物理因素以及血管状态三方面[4]。对于药物外渗引起的一般肿胀予以维生素类药物热敷即可,温度50°C左右,10~15 min观察皮肤变化;局部大片红肿时可使用喜疗妥膏剂,抬高患肢重复热敷擦药;发生药物外渗应第一时间将药液回抽,减少渗出量、降低组织损害。预防处理应注意使用药物的浓度、渗透压、酸碱度、毒性及其变态反应,保证用药安全性;输液期间关注滴注量、速度、压力等,尽量减少针头对血管的刺激;输液治疗应检查患者血管舒缩和营养状态。
2.5空气栓塞
静脉输液引起空气栓塞临床相对少见,但其具有极大严重性,当气体进入循环系统达到60~150 mL时,足以在短时间内致患者死亡[5]。因此发生空气栓塞必须即刻停止输液,患者左侧卧、抬高足,以免肺动脉口阻塞。预防空气栓塞需加强输液管理监护,尤其是加压输液,避免空气输入;穿刺前严格按照要求排尽空气,检查针头与针管连接是否牢固;在颈部和锁骨静脉穿刺输液时因静脉压低更易发生空气栓塞,当加强巡视。
2.6发热反应
发热反应在静脉输液中或输液后最为常见,由输入致热源引起,多表现为发热、寒战。输液过程中注意患者保暖护理,适当减缓滴注速度;可给予抗过敏药物或激素对症处理;发热反应严重患者立即停药,予以吸氧、降温护理。预防发热反应需加强输液器和注射器的安全性管理,一人一具;使用药物前仔细检查药物质量;尤其注意避免液体输入操作污染,护理人员应增强防范意识,提高穿刺和输液技术,严格按照无菌要求进行操作。
2.7急性肺水肿
急性肺水肿也是静脉输液可能发生的严重并发症,可引起左心衰竭,威胁患者生命安全。输液速度过快使患者出现严重呼吸困难症状,伴有剧烈咳嗽和咳痰,情绪烦躁,肺部听及湿啰音,要立即报告医生。护理人员要协助患者取下肢下垂端坐位,给予酒精湿化吸氧,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同时密切关注患者生命体征变化[6]。预防急性肺水肿要严格按照病情调节静脉输液滴速,加强巡视检查。
2.8过敏性休克
过敏性休克是由于外界某些抗原性物质进入已致敏的患者机体短时间内引起的微循环障碍,可引起呼吸道阻塞、循环功能衰竭、中枢神经系统等症状[7]。过敏性休克患者应立即停止输液,使用肾上腺素配合吸氧治疗,及时补充生理盐水,此时患者过敏阈值极低,原本不过敏的药物也可能成为过敏源,切忌用药过多、过滥。预防过敏性休克应在输液前询问患者药物过敏史;尽量减少不必要用药;必须使用可能过敏药物时可先给予组胺药物和激素;护理人员加强对患者输液治疗期间面色、体温、不适症状等关注。
3讨论
静脉输液是临床护士最基本、最平常的工作内容,静脉输液虽存在较多并发症和意外风险,但这些都不是必然的。护理人员在实施操作前高度重视,积极排除相关并发症不利影响因素,熟练掌握正确的穿刺、输液和护理方法,可有效预防相关并发症。根据患者病情和治疗需求,护理人员合理选用输液器、注射器,严格按照操作规则做好消毒等工作;同时与患者主动沟通交流,一来促进良好的护患关系发展,二来帮助患者保持放松的心态,对提高静脉输液质量以及保障患者健康安全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陈莉,罗凤,蔡明.植入式静脉输液港并发症及处理的研究进展[J].中华乳腺病杂志(电子版),2017,11(2):102-105.
[2]谷晓玲,王钐钐.集束化干预在预防小儿留置针静脉输液并发症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7,14(6):122-123.
[3]李清.急诊静脉输液常见并发症的原因分析及相关护理措施[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8,3(9):156-157.
[4]Perez CA,Figueroa SA.Complication Rates of 3%Hypertonic Saline Infusion Through Peripheral Intravenous Access.[J].Journal of Neuroscience Nursing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Neuroscience Nurses,2017,49(3):191.
[5]张彦收,刘磊,耿翠芝,等.植入式静脉输液港导管断裂预防与处理[J].介入放射学杂志,2017,26(8):702-704.
[6]Nakayama N,Higashiguchi T,Hanada K,et al.Implementation of Intravenous Drip Infusion Therapy with Peripheral Venous Catheters and the Incidence of Related Complications in Home-Based Medical Care Settings in Japan[J].Annals of Nutrition&Metabolism,2018,73(2):100-105.
[7]张静,安果仙.儿科静脉输液致药物外渗的预防及系统护理措施[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7,17(9):1332-1333.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96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