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护理标识在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2020-07-06 14:05:32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为了探究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有效方法,以护理标识为例。方法随机抽取2017年我院治疗的80例患者,基于病床单双号将其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风险管理,观察组接受护理标识风险管理。结果观察组护理差错与纠纷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且护理满意度更高(P<0.05)。结论将护理标识应用与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中,能有效减少护理差错的发生,提高手术室护理管理质量。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风险;护理标识

本文引用格式:张瑞芳.护理标识在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69):251+255.

0引言

临床上,护理工作存在各种风险,尤其是手术治疗中不安全因素更多,诱发患者残疾或死亡。同时,手术室护理风险存在手术工作的整个过程中,不确定性或复杂性特征突出,所以应高度重视手术室护理风险的管理。现阶段,护理标识广泛运用于临床护理风险管理中[1]。鉴于此,本研究尝试在手术护理风险管理中运用护理标识,并选取特定对象予以验证,现总结如下。

\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研究选取的一般资料来源于2017年我院收治的80例手术患者,均为普外科择期手术患者,对各种药物无过敏、禁忌症,排除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者、严重精神障碍者、糖尿病者、器质性心脏病及器质性心脏病者,积极配合治疗,且同意参与本次研究。其中男女比例为48:40,平均年龄(43.4±1.3)岁。采取双盲筛选法将其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应用数据统计软件将两组患者一般资料进行逐一统计分析,统计结果差异不大(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风险管理,入院后,护理人员对患者的进行常规身份识别,采用腕带标识,其中包含了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疾病等各种基本信息。

1.2.1标识设计:基于手术室日常护理需求,精心设计规范、统一、清晰的护理标识,主要分为腕带、色牌、等,再采用佩戴手环等方式合理运用标识。值得注意的是,标识内容必须具有针对性,简洁明了,容易辨认。

1.2.2标识类型:

(1)身份标识。这是每一位手术患者必须拥有的身份标识,其目的在于便于手术操作、术后治疗及相关护理,安排两名科室护理人员对患者信息进行核实,并如实填写,所填写的内容主要有姓名、年龄、性别、科室、手术方法、等,并协助患者将其佩戴在手腕部。一般情况下,可借助腕带的不同颜色来对患者的性质予以识别:普通患者使用蓝色,孕妇粉色,婴儿使用粉蓝色。

(2)管路标识。治疗过程中,手术患者会使用到很多的管道,特别是外科术后会留置胃管、导尿管、引流管等各种管道,识别难度较大,管理起来比较困难。鉴于此,在管道接头处贴有标识并且上面写有管路名称、置管时间等等,这样在护理过程中责任护士便能够准确、迅速地予以识别。

(3)警示标识。术中药物警示标识:手术过程中,各种抗生素,化疗等药物颜色比较相似,且大多数为透明的,无标识信息的情况下极易混淆。鉴于此,应加强术中药物警示标识管理,则将药品信息标签贴在每一种药品上,不管是器械护理人员、配药护理人员,还是其他医务人员,在手术过程中均能够有效降低错误用药的风险;③查对警示标识:查对制度是手术室风险控制的有效管理机制,手术室应设计查对警示表示,在对接患者治疗台、手术室等区域粘贴警示表示,可有效预防医疗错误行为的出现。

1.3评判标准。对两组患者护理差错、护理纠纷、护理工作满意度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如实记录。

1.4统计学分析。本文数据统计应用SPSS 21.0数据统计软件,患者例数用n表示,护理差错、护理纠纷、护理工作满意度用(%)表示,用χ2检验,当P<0.05时表示差异显著。

2结果

据统计得知,观察组患者护理差错、护理纠纷均低于对照组,且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更高(P<0.05),详见表1。

\
 


3讨论

护理标识是临床护理风险管理的有效方法,其是指医院为了有效预防住院患者因生理、心理与病理的影响诱发等一系列意外事件而实施的相对应标准、规范的记号,采用针对性、科学性的护理标识,可有效预防出现各种护理实践。采用这种超前的风险管理方法,为住院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一般情况下,医院日常工作量繁重,且住院患者较多,所以护理过程中往往会产生混淆的行为,进而诱发一系列的护理差错。然而,作为医院基本治疗的重要部门,手术室所用药物种类、管道器械较多,护理风险较高,直接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同时,在长期应激的状态下,手术室护理人员负面情绪较多,诱发各种护理疏漏。相关研究[2-9]指出,现阶段手术室护理风险主要分为以下几点:①忽视患者的身份识别标识,到患者无法被迅速抢救;②用药及输液治疗过程中,错误使用的风险较为常见;③手术过程中记录不全;④手术室清洁不到位,感染风险较大[10]:⑤手术标本不当保存,存在丢失的风险。所以,在手术护理风险管理中运用护理标识,对各个环节进行重点标识,从患者、管路、警示等护理标识贯穿到整个过程中,以此来保证手术室护理工作规范操作,有效预防护理风险。本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护理差错、护理纠纷均低于对照组,且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更高(P<0.05),这一结论同夏玉萍,蒋晓玲[11]研究结果相一致,这充分证实护理标识的临床价值,值得我们学习与运用。

参考文献

[1]李莉.手术室护理标识在手术时风险管理中的应用及效果[J].中国卫生产业,2014(36):97-97.
[2]王君娣.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中应用护理标识的效果探讨[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6,22(1):129-131.
[3]肖斌艳.护理标识在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体会[J].基层医学论坛,2017,21(26):3603-3604.
[4]张艳红.护理标识在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医学信息,2016,29(16):305-305.
[5]吴雪琼,马继,陈丽,等.护理标识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13,10(26):152-153.
[6]冯迪.护理标识应用于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的临床观察[J].基层医学论坛,2012(s1):133-134.
[7]刘越康,佘迎萍.护理标识在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7(15):186-187.
[8]杨素娟,周黎华,李梅.护理标识应用于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的临床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2,06(19):135-136.
[9]朱秀静,郭晓丽,戴金平.护理标识在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2,26(4):104-105.
[10]周春梅.护理标识在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5):19-20.
[11]夏玉萍,蒋晓玲.护理标识在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77):186-186.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9542.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