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探讨互联网健康教育模式在血液透析患者新瘘使用中的运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7年11月至2018年7月行血透动静脉内瘘术患者94例,术后时长<30 d。按照随机数字分组原则,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各47例,实验组采用互联网加常规新瘘宣教模式,对照组采用常规新瘘宣教模式,比较两组患者的新瘘使用情况及患者满意度。结果互联网宣教组血肿、血流感染发生率比常规宣教组低,血流量达标、穿刺成功率比常规宣教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互联网宣教组的患者满意度为95.74%,常规宣教组为78.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互联网健康教育模式在血液透析新瘘使用中能够获取良好的健康教育效果,可以有效地延长内瘘“使用寿命”,改善医疗护理效果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互联网;血液透析;新瘘;健康教育
本文引用格式:邱茂琪,张帆,李宇,等.互联网健康教育模式在血液透析患者新瘘使用中的运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69):361+365.
0引言
血液透析为终末期肾衰竭患者主要治疗方式,可代替肾脏去除血液内毒素。血液透析可将血液引流于体外,经透析器弥散对流功能清除代谢废物。血液透析血管通路为两种,即永久性和临时性[1]。临时性血管通路是指直接穿刺动静脉或经中心静脉置管行血透。而永久性血管通路需建立动静脉内瘘行血液透析,永久性血管通路为临床血透患者常用术式。临床多以健康宣教为新建内瘘患者行健康教育,提升患者疾病认知,保证血透效果[2]。但常规教育模式下患者知识掌握度不佳。近年多提出将互联网“+”理念融入临床健康宣教中,成为改善血液透析患者新瘘使用情况的一个有效途径,得到国家的大力支持,本研究旨在探究互联网在血液透析患者新瘘使用中的运用效果,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借鉴。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实验取院内肾内科行血透动静脉内瘘术患者94例,病例取自2017年11月至2018年7月间。借助电脑随机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及互联网组,各47例。对照组男25例,女22例;年龄35-70岁,平均(49.7±7.8)岁;病程1-3年,平均(1.7±1.1)年;互联网组男26例,女21例;年龄36-71岁,平均(50.7±7.1)岁;病程1-3年,平均(1.7±1.5)年。所有患者男女比、年龄及病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纳入、排除标准
1.2.1纳入标准:遵医嘱规律透析;无认知及精神系统疾病;无严重合并症;可自主运动互联网或可经家属辅助使用互联网;病情知晓、自愿参与本实验者。
1.2.2排除标准:合并恶性肿瘤及脏器器质性病变;认知及精神异常、智力退减;不规律透析;不可运用互联网;治疗抵抗者。
1.3方法
1.3.1常规宣教组:①使用新瘘健康教育资料进行宣教,包括图书、杂志、照片、展板、科室自制的宣教手册等。患者及家属可随时在候诊区和休息区查看翻阅。②由当班责任护士进行床旁宣教,并进行宣教效果评价。③每月定期将新瘘患者和家属集中召开新瘘使用培训座谈会,座谈会中随机提问,了解患者及家属的掌握情况。④穿刺组护士定期对患者新瘘使用情况进行回访。
1.3.2互联网宣教组:在实施常规宣教的基础上增加互联网宣教模式。①将新瘘患者互联网宣教组建立微信群,穿刺组护士老师在里面可随时回答患者提问,患者也可随时通过语音、图片和视频的方式向我们反映内瘘情况,做到及时沟通,及时了解,及时处理。②建立微信公众号,并要求微信群内互联网宣教组的患者及家属关注微信公众号,将新瘘健康教育资料上传至到微信公众号,微信群内的患者和家属可随时查阅。③原创新瘘使用宣教动画视频,在微信群和微信公众号可直接查看。④微信公众号定期更新血液透析内瘘使用的最新资讯和前沿报道,指导患者用最正确的方法维护内瘘。在此研究过程中,微信公众号暂未对外开放,仅互联网宣教组的患者及家属可以关注。
1.4观察指标。建立血液透析患者新瘘使用登记本,详细记录患者穿刺、血流量是否达标、新瘘师表、感染及血肿具体数据。其中,血流量不达标定义为:透析时泵控实际血流量达不到200 mL/min[4],新瘘失功是指血管通路血流量减少,无法提供足量血流进行透析[5]。采用自行设计的测评问卷调查护理质量、护理操作技巧、护理态度等。满意度百分制,>90分为满意,60-89分为较满意,<60分则表示不满意,满意度为非常满意与较满意之和[3]。
1.5统计学分析。研究数据录入SPSS 21.0处理,成功穿刺率及患者满意度等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以卡方检验组间比较。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在此研究过程中,无失访对象)
2.1两组患者新瘘使用情况比较。互联网组成功穿刺率、血流量达标率分别为,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数据统计学差异明显。而互联网组内瘘失败率、感染率及血肿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见表1。
2.2患者满意度比较。互联网组有45例患者护理满意,对照组有37例满意,总满意度分别为95.7%、78.7%。互联网组满意度比常规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永久性血管通路建设可减少反复穿刺痛苦,提升透析达标率,临床调查可知多数患者自主选择该方式透析[4]。但动静脉内瘘术完成后需加强患者疾病教育,避免患者不当行为致内瘘术失败。本次常规健康教育条件下以护理人员教育为主,教育内容固定,且教育面较狭窄,故应用效果不及互联网宣教。而互联网宣教模式下可借助微信公众平台,网络语音传递,短信,视频,图片及文字功能拓宽患者获取知识的途径,丰富新瘘使用健康知识内容,实现患者与护理人员零距离沟通,方便护理人员为患者提供更加专业及个性化指导。且相关视频、动画上传可增加宣传趣味性,使患者以简单易懂方式了解新瘘禁忌及注意事项,加强患者术后关注及透析认知。本次组间对比可知,互联网组患者成功穿刺、宣教满意度、血流量达标率高于常规组,而新瘘失败、透析感染及血肿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故可知相对常规宣教方式而言,互联网宣教效力不可小觑。
综上所述,血透动静脉新瘘术后患者行互联网健康教育可见优质效果,常规健康宣教无法比拟。
参考文献
[1]杨华君,李佛兰.循证护理在血液透析新瘘患者中的应用[J].广州医学院学报,2013(03):130-132.
[2]马璐璐,梅晓蓉,王绿萍,等.钝针扣眼法穿刺在动静脉内瘘差的血透患者中的应用及管理[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12,13(5):442-443.
[3]傅文仁,唐小涛.当地球村有了互联网—2014中国乌镇世界互联网大会综述[J].新闻前哨,2014(12):12-14.
中国医院协会血液净化中心管理分会血液净化通路学组.中国血液透析用血管通路专家共识(第1版)[J].中国血液净化,2014,08(001):549-558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95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