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红蓝光局部照射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患者的疗效观察及安全性评价论文

发布时间:2020-07-06 13:47:18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探讨红蓝光局部照射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估。方法我们回顾性分析自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就诊于我院并接受治疗的100例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红蓝光局部照射治疗的患者)和对照组(未接受红蓝光局部照射治疗的患者)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均50例患者,通过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恢复情况及接受红蓝光局部照射治疗患者的不良反应对比,进行统计学分析,以观察红蓝光局部照射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情况总有效率为88%,与未接受红蓝光局部照射治疗的对照组有效率为64%相比,实验组患者的康复状况较对照组患者好(P<0.05),两组患者的治疗安全性方面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患者给予红蓝光局部照射治疗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对于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患者的治疗有着极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关键词:红蓝光局部照射;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安全性评估;不良反应

本文引用格式:苏玩琴.红蓝光局部照射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患者的疗效观察及安全性评价[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68):59-60.

0引言

自从1952年引入第一种外用皮质类固醇激素以来,多种效力低且超高效力的外用皮质类固醇激素类药物逐渐出现。外用类固醇占据至关重要的位置,是皮肤科医师的重要工具。因为其非常好的治疗效果,已成为皮肤科医生的主要治疗工具。激素类外用药常具有抗炎,抗增殖及免疫抑制作用的临床效果。因此,局部类固醇激素的滥用也逐渐增加,尤其在面部,这又进一步增加了各种不良反应。由于无意中使用局部类固醇的增加,皮肤科医生在日常实践中经常遇到各种副作用如:痤疮、红斑痤疮或多毛症等。由于不适当的处方和非处方药的可用性,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病情进一步恶化。对于面部激素依懒性皮炎患者的治疗问题亟待解决,本研究是收集了于我院就诊的面部激素依懒性皮炎患者,目的是评估红蓝光局部照射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治疗的安全性及效果。

\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我院招募了100例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患者,其中患者自觉面部皮肤有轻度瘙痒、灼热、疼痛,面部皮肤潮红、红斑、丘疹、毛细血管扩张、痤疮泛发等症状,出现激素依赖现象,即停用激素治疗后皮损反复或加重,再次使用后症状有所缓解。招募的患者中,包括25例男性和75例女性,平均年龄为(29.5±4.8)岁,平均外用激素时间达(7.2±1.1)个月;所有入选研究的患者均符合入排标准,并向患者交代红蓝光治疗的注意事项及签署知情同意。按照是否接受过红蓝光局部照射治疗,将所有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均50例患者。

1.2方法

具体方法为:所有患者在接受治疗前均停止使用激素。实验组:对患处进行彻底的清洁处理后,使用红蓝光局部照射治疗,具体方法为:选取LED光谱治疗仪(徐州市科诺医学仪器设备有限公司)做为光源,先用蓝光治疗,然后用红光治疗,蓝光波长为600 nm;红光波长为635 mm,每周2次。

对照组:对患处进行彻底的清洁处理后,使用外用药膏每日2次。上述治疗方法均持续治疗8周。

1.3观察疗效

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治疗疗效,根据患者症状的改善情况进行评估,评价治疗前后患者症状的改善情况。无效:治疗后红斑或症状减轻不到20%;有效:治疗后症状减轻20%~90%;治愈:治疗后症状减轻90%以上。观察所有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

1.4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应用SPSS 22.0软件,采用卡方和t检验,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效果,评价红蓝光局部照射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患者的总有效性及安全性,P<0.05为具有统计学差异。

2结果

比较经过一个疗程的治疗后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实验组患者在总有效率(总有效率=治愈率+有效率)上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见表1。

\
 

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100例患者中均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其中,在实验组中共有3例患者出现轻微皮肤干燥(6%);而对照组中共有3例患者出现皮肤干燥现象,另外4例患者感觉轻微刺痛,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中,实验组要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2=3.900,P=0.048)。

3讨论

局部皮质类固醇(TCS)是皮肤科应用最广泛的药物之一。苏兹伯格和威顿于1952年发表了氢化可的松在皮肤病学中应用的第一份报告[1]。随后,在对氢化可的松进行修饰后引入了大量的分子。根据它们的血管收缩特性,它们被分为不同的类别。局部激素的使用是由于它们具有抗炎、血管收缩、抗增殖和免疫抑制的特性[2]。除了众所周知的适应证,如银屑病、特异性皮炎和白癜风,它们还被皮肤科医生和普通医生应用于许多其他皮肤病,有时甚至用于未确诊的皮疹。局部皮质类固醇在治疗许多皮肤病方面有很好的疗效。然而,随着皮质类固醇的广泛使用,人们已经认识到许多副作用。面部皮质类固醇成瘾性皮炎被定义为局部皮质类固醇停止后复发或恶化的面部皮疹,通常伴有红斑、肿胀或毛细血管扩张。也有报道称,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为特定疾病,例如,类固醇痤疮或类固醇酒渣鼻。由于长期滥用局部皮质类固醇,在过去十年中,中国的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患者迅速增长。

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的高发病率不仅是由于患者对皮质类固醇缺乏了解,还因为医生对类固醇分类、应限制的解剖位置和正确使用时间的了解有限。不良的卫生基础设施、缺乏足够的专业指导以及非处方药的取用导致了局部激素的广泛滥用。因此,类固醇滥用,包括在没有处方的情况下使用标签外的类固醇,或在错误的解剖位置使用错误种类的类固醇,是中国的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主要病因。然而,近年来局部皮质类固醇的猖獗和广泛滥用及由此产生的常见后遗症问题已成为一个巨大的关注焦点。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给患者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重要的是提高公众对局部皮质类固醇的不良反应的认识,教育皮肤科医生和全球定位系统充分了解类固醇的正确使用。政府和立法机构应禁止非医务人员非法使用含类固醇的护肤品,做到防患于未然。

介于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高发病率等因素综合考虑,本研究,我们对实验组患者进行了红蓝光局部治疗,对照组患者使用了外用软膏,该外用药物是一种非甾瘤体抗炎、抗过敏药物。红蓝光局部照射治疗能够对敏感性皮肤进行剥脱性、非介入性治疗,从根本上减轻患处验证,改变患者的细胞结构,达到修复皮肤状态的作用[3]。目前对于红蓝光治疗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的有关研究比较少,其具体作用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但本次研究中,经过对患者1个疗程的观察结果可发现,接受红蓝光局部治疗的实验组患者在有效性和不良反应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并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红蓝光局部治疗对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患者具有巨大的临床意义,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同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也很低,值得在临床实践中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Meena S,Gupta LK,Khare AK,et al.Topical Corticosteroids Abuse:A Clinical Study of Cutaneous Adverse Effects[J].Indian J Dermatol,2017,62(6):675.
[2]Sharma R,Abrol S,Wani M.Misuse of topical corticosteroids on facial skin.A study of 200 patients[J].Journal of Dermatological Case Reports,2017,11(1):5.
[3]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分会美容专业组.激素依赖性皮炎诊治指南[J].临床皮肤科杂志,2009,38(8):549-550.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9537.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