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浅谈高频电凝电切除结肠息肉术的护理和配合体会。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肠内镜下的高频电凝电切除手术治疗的结肠息肉患者62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每组3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加强手术配合和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指标情况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①观察组患者进镜时间、手术时间及手术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术后1年内,观察组患者并发症率为9.7%,也显著低于对照组35.5%(χ2=4.521,P=0.033),P<0.05。结论针对高频电凝电切术特点,对护理人员进行专业化培训,加强手术护理和配合,有助于缩短手术进程、提高手术安全性,值得临床应用。
关键词:高频电凝电切除术;结肠息肉;手术配合;护理;临床体会
本文引用格式:蔡玉连.高频电凝电切除结肠息肉的配合和护理体会[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69):280+283.
0引言
结肠息肉是指肠黏膜表面凸起至结肠腔内,主要病因为炎症刺激增生、肠黏膜肥厚,结肠息肉可引发肠梗阻,具有较高的癌变风险[1]。传统的开腹切除手术创伤大、恢复慢、耗时长,而内镜引导的高频电凝电切术在安全性和效率上均优于开腹术式,备受医患青睐[2]。然而,内镜下的高频电凝电切术是一种精密的微创手术,对于手术配合和临床护理的要求较高,本研究笔者结合临床护理实例,探讨了高频电凝电切结肠息肉术的护理和配合体会,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8年9月间收治的结肠息肉患者62例。纳入标准:所选患者均具有便血、腹胀腹痛等临床指征,经直肠指诊、肠内镜检查和手术病理学检查证实,息肉径长1.5-3.0 cm,选择电凝电切术进行治疗,患者及家属对于本研究的目的、手术方法均知情,自愿签订研究同意协议书。排除标准:研究排除了合并严重心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等禁忌证的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将62例分为两组进行护理,每组31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模式,本组患者有男16例、女15例;年龄39-72岁,平均(53.6±4.2)岁,病理类型:增生性肠息肉21例、炎性肠息肉10例;观察组加强手术配合和护理管理,本组患者有男18例、女13例,年龄41-73岁;平均(54.1±3.8)岁,病理类型:增生性肠息肉19例、炎性肠息肉12例,两组患者的性别(χ2=0.065,P=0.798)、年龄(t=0.507,P=0.614)及结肠息肉病理类型分布情况(χ2=0.070,P=0.791)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两组患者均在电子肠内镜引导下,采用高频电凝术切除结肠息肉病灶,肠道准备后给予麻醉,操作步骤包括进镜、探查息肉、电凝切除息肉、止血,电凝功率30-50 W。围术期内,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内容包括健康教育、协助检查、饮食护理、病房巡视等。观察组加强手术配合并实施全程护理,主要内容为:①术前对护士进行手术知识专业化培训,内容包括电凝刀原理和操作、手术基本步骤、手术室各级护士工作职责、手术配合注意事项(患者体位、术前肠道准备、不同径长息肉的电凝切除方法、止血方法、药物使用禁忌)等,并进行笔试考核,确保参与手术配合的护理人员理论成绩达标后方能上岗;②术前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采用交谈法、音乐法、正向激励法等心理干预手段,缓解患者压力、消除其不良情绪、树立患者治疗信心;③术中配合演练,在术前应由主治医师对手术护士进行简单培训,模拟手术流程进行演练,在演练过程中发现护士问题加以纠正,提高团队默契程度;④术后康复护理,重视术后对患者的观察,并对术后的饮食、患者休息姿势进行指导,注意观察患者大便性状及是否出现腹胀情况,若患者出现腹胀,应立即利用肛管进行排气,告知患者术后应杜绝负重、过度运动,以预防腹内压力增大导致肠道出血和肠道穿孔等并发症。
1.3观察指标。①比较两组手术指标:包括进镜时间、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术中出血量=10 mL×止血用无菌纱布片数;②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在术后对两组患者随访1年(以365天计),术后每月返院复查一次(患者若出现不适应立即返院复查),记录患者出现并发症的类型、发生时间和例数,计算并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率。
1.4统计学处理。研究资料比较分析软件为SPSS 22.0,计数资料表示为比率(%)形式,两组配对比较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表示为(±s),两组配对比较采用t检验,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手术指标比较。两组患者有关手术指标的统计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进镜时间、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术后并发症情况。经统计,在术后1年内,观察组患者中有单纯性腹痛3例,并发症率为9.7%(3/31),对照组患者中有单纯性腹痛8例、腹痛伴肠黏膜出血2例、穿孔1例,并发症率为35.5%(11/31),观察组术后并发症率也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21,P=0.033),P<0.05。
3讨论
内镜引导的高频电凝电切术是治疗肛肠疾病的微创术式,具有方便快捷、安全性高、术后恢复好等优势,是结肠息肉临床治疗的首选方案。然而,相关研究提示,患者配合度、负性情绪、手术准备情况、手术配合默契程度等因素都直接决定手术疗效和预后[3]。
内镜下的电凝手术作为一项精密的手术,手术配合细节、围术期护理质量均直接影响手术成败,因此,加强手术配合和护理也是重要的医疗目标。为了提高患者依从度、缓解患者负性情绪,在术前对患者进行适当的心理干预尤为关键;为了提高手术配合默契度、妥善做好术前准备,则应该对参与手术配合的护理人员进行综合培训,并至少进行一次模拟的手术演练[4],我院从上述方面加强了对接受电切术治疗结肠息肉患者的临床护理和手术室配合,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本研究的结果显示,观察组进镜时间、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和术后1年的并发症率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针对高频电凝电切术特点,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加强手术护理和配合,有助于缩短手术进程、提高手术安全性。
最后,作者总结了结肠息肉电凝术的护理和手术配合的相关体会[5]:①术前应检查包括电凝刀在内的相关仪器,确定其能够正常运转;②术前应做好肠道准备,特别注意避免粪水残留;③术中操作应轻柔、动作连贯,护士应维持视野清晰、提前做好协助工作、切除病灶后迅速止血;④术后患者留院观察至少1周,要特别注意观察患者术后排便的时间和性状。
综上所述,针对高频电凝电切术特点,对护理人员进行专业化培训,加强手术护理和配合,有助于缩短手术进程、提高手术安全性,值得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周剑金.高频电凝电切除结肠息肉的配合和护理体会[J].临床医药实践,2016,25(8):628-629.
[2]贺利影,吴学勇,吴伟.电子肠镜下高频电凝电切圈套治疗大肠息肉的效果分析[J].陕西医学杂志,2017,46(12):1666-1667.
[3]王玉舫.内镜辅助操作下高频电凝电切除大肠息肉术的围术期护理探讨[J].中国实用医药,2016,11(23):219-221.
[4]刘娟,卢致洋,李婉青,等.肠镜下大肠息肉高频电凝电切术中配合及术后护理[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7,24(18):143.
[5]李敏,张萌,崔世芳,等.无痛肠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治疗结肠息肉的护理效果分析[J].中国临床研究,2016,29(6):842-843.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94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