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产后盆底康复护理临床效果体会论文

发布时间:2020-07-03 15:35:26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探讨产后盆底康复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 2017 年 8 月至 2017 年 10 月我院收治的 86 例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 43 例。观察组给予盆底康复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并对护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盆底肌功能恢复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产后盆底康复护理能够帮助患者恢复盆底肌功能、提高生活质量,护理效果显著,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 产后;盆底康复护理;临床效果

本文引用格式:扈爽 . 产后盆底康复护理临床效果体会 [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9,19(67):316+318.

0引言

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是产后女性常见的并发症,不仅引起患者身体的不适,对其的心理也会产生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产后盆底康复护理是一种专门针对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进行的护理干预方式,能够帮助患者尽快恢复盆底功能,减少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对患者造成生理及心理影响[1]。为进一步了解产后盆底康复护理的临床效果,本院于2017年8月至2017年10月选择了86例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具体如下。

\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将2017年8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86例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43例,年龄24-35岁,平均(29.2+2.1)岁,对照组43例,年龄23-37岁,平均(29.7+2.3)岁。两组间总体数据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主要针对患者具体情况采取对应护理,维持患者生命体征稳定。观察组给予盆底康复护理,具体如下。

1.2.1常规护理:对患者进行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相关知识宣教,告知患者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产生的原因、不良后果、远期影响,以及预防方法、基础治疗方式,指导患者进行凯格尔运动,促进患者盆底功能的恢复[2]。
1.2.2盆底康复护理:①强化孕妇学校课程宣传教育,注重孕期干预管理,科学指导孕期营养、孕期运动,适当锻炼肌肉,避免胎儿及孕妇体重过度增长。②盆底肌肉锻炼。对患者出现的不良情绪进行心理护理干预,缓解患者产后的压力以及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带来的不适。产后2天可以视身体状况开始做产褥操,产后42天全面体检,同时进行盆底评估,评估值正常者进行康复指导,可进行凯格尔运动;异常者指导康复治疗。为患者建立相应的健康档案,对患者盆底肌肉功能情况进行记录,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设立相关的盆底肌肉锻炼内容。在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的同时,指导患者进行有氧运动、凯格尔运动用以锻炼盆底肌肉功能。指导患者排空膀胱练习凯格尔运动,取坐位或平躺,做缩近肛门阴道的动作,每次收紧3-10秒,放松10秒,连续做15-30分钟,每日进行2-3组训练或每天做150-200次。或重复练习10次,每天练习3-4组,坚持4-6周或更长时间。训练过程中注意指导患者保持正确的呼吸,并根据患者的个性化差异控制其运动量以及运动时间[3]。对于身体条件不允许的产妇不鼓励其过早进行盆底肌肉训练,若患者在训练过程中出现不适,需要及时停止训练并进行干预。产后6个月内禁止做暴力性动作,禁做增加腹压的运动,如仰卧起坐。③电刺激及生物反馈联合盆底肌肉训练。可以为患者进行电刺激以及生物功能反馈联合盆底肌肉训练进行康复护理,在保证患者排空膀胱后,于其阴道内置入盆底训练治疗头,并根据患者的身体敏感情况进行电刺激治疗,电刺激应注意观察患者所能承受的最大限度和最小敏感度等内容,每周进行1-5次电刺激相关治疗,为患者进行电子生物反馈训练,通过计算机相关信息为患者建立生物反馈,帮助患者更好的接受盆底功能的训练,提高治疗依从度[4]。患者在接受电刺激及生物反馈护理的同时,可以结合阴道哑铃进行盆底肌力量训练,巩固训练时间一般维持3个月。

1.3观察指标。根据Laycock改良牛津评分法,观察护理治疗结束后患者盆底肌功能恢复情况,分为0级、1级、2级、3级、4级、5级[5]。进行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调查。

1.4统计学分析。本研究的数据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处理,并由χ2进行测试。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盆底肌功能恢复情况。观察组盆底肌功能恢复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

 

2.2护理满意度。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

 

3结论

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是因盆腔支持结构功能退化、损伤或缺陷导致的盆腔器官的功能障碍性疾病,包括尿失禁、盆腔器官脱垂、女性性功能障碍、粪失禁、慢性盆底痛,是产后常见并发症之一,若不进行有效的干预不仅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会影响到家庭的和谐与幸福。盆底功能障碍的临床常见护理方式主要是生活方式干预和进行盆底肌康复训练,针对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进行优质且具有针对性的盆底康复护理能够很好的改善患者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情况,除加强孕期教育管理外,加强产褥期管理及产后42天复查,为患者建立起相应的健康档案,对患者的身体条件以及心理状态进行分析和记录,为患者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心理护理以及盆底功能训练的方案,根据患者的接受能力和承受能力进行运动量的调节,循序渐进的改善其盆底肌功能;使用电刺激及生物反馈联合盆底肌功能训练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利用电刺激和生物反馈,进一步促进盆底肌功能恢复,并帮助患者提高治疗的依从性,促进康复训练的进程。

本研究观察组患者接受盆底康复护理,结果表明,观察组盆底肌功能恢复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可知,产后盆底康复护理能够帮助患者恢复盆底肌功能,提高生活质量,护理效果显著,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李妍.盆底肌锻炼对产后尿潴留康复护理效果的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8,13(10):183-184.
[2]于丽萍.不同时间康复护理对产后妇女盆底功能的影响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8,16(03):245-246.
[3]徐慧,墙燕,王鹏.康复护理对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的效果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7,15(30):102-104.
[4]李秀艳.产后盆底康复护理临床效果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67):192+195.
[5]冯碧玉.不同时机的个体化产后盆底康复护理效果对比研究[J].中国妇幼卫生杂志,2016,07(05):81-83.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9382.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