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眩晕症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

发布时间:2020-07-03 13:33:40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观察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眩晕症的临床有效性。方法 随机将我院急诊临床中收治的 100 例眩晕症患者分成两组,给予参照组 50 例眩晕症患者实施常规西药治疗,给予治疗组 50 例眩晕症患者在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对比两组眩晕症患者的治疗效果差异。结果 治疗组眩晕症患者治疗后的治疗优良率、1 周内眩晕发生次数、中医症状评分明显优于参照组眩晕症患者(P<0.05),有统计学意义;但两组眩晕症患者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不存在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针对眩晕症患者实施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的临床有效性高,安全性高,促进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

关键词:半夏白术天麻汤;眩晕症;临床有效性

本文引用格式:贾文华 , 石印服 , 常静 , 等. 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眩晕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9,19(68):222-223.

0引言

眩晕症主要是机体对空间定位障碍产生的一种位置性的错觉及动性错觉,一般眩晕的发生与脑神经疾病、脑组织疾病、脑血管病变、耳部疾病等因素相关[1-2]。本研究旨在分析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眩晕症的临床疗效。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随机将我院2018年6月至2018年12月急诊临床中收治的100例眩晕症患者分成两组,参照组50例眩晕症患者中男性21例,女性29例,最大80岁,最小31岁,平均(57.96±5.64)岁,病程2~15 d,平均(6.01±3.63)d;治疗组50例眩晕症患者中男性23例,女性27例,最大78岁,最小30岁,平均(57.75±5.62)岁,病程3~17 d,平均(6.63±3.59)d。

对两组眩晕症患者的基线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组间差异小且可比性高。本次观察均在100例眩晕症患者及其家属知情同意的基础上进行。

1.2方法

给予参照组50例眩晕症患者实施常规西药治疗,给予患者10 mg盐酸氟桂利嗪胶囊[国药准字H14020844,名称盐酸氟桂利嗪胶囊,由山西振东安特生物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准于2015-08-31,为胶囊剂化学药品,规格为5 mg(以C26H26F2N2计算),每晚饭后口服];在此基础上给予患者20 mg的倍他司汀氯化钠注射液(国药准字H22025728,名称盐酸倍他司汀氯化钠注射液,由吉林省都邦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批准于2015-11-09,为注射剂化学药品,规格为500 mL:盐酸倍他司汀0.02 g与氯化钠4.5 g),静脉滴注治疗,1次/d,根据患者实际病情程度连续治疗5 d至2周时间。

给予治疗组50例眩晕症患者在西药基础上加用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具体治疗方案如下:基本方主要由天麻15 g、半夏15 g、白术15 g、茯苓30 g、泽泻20 g、枳壳10 g、生姜10 g、陈皮10 g、炙甘草6 g等组成,以水煎制,1剂/d,1剂分早晚2次服用,连续治疗半个月。基于基本方基础上针对存在颈椎病的患者加用川芎15 g、葛根30 g加减治疗;针对存在肝阳上亢患者加用丹皮15 g、钩藤12 g加减治疗;针对存在心脾两虚患者加用酸枣25 g、党参30 g、当归15 g加减治疗;针对存在肝肾阴虚证患者加用制首乌15 g、山萸肉15 g加减治疗;针对脾虚湿困、清阳不升患者加用升麻5 g、柴胡10 g、黄芪15 g加减治疗。

\

 
1.3疗效判定

针对实施西医治疗及中医治疗后的两组眩晕症患者的治疗优良率、1周内眩晕发生次数、中医症状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等指标进行对比分析。(1)治疗优良标准[3]=(优+良)/总例数×100%,其中,优:治疗后患者眩晕症状明显改善,眩晕发生次数较治疗前减少一半以上,不存在用药后不适感及不良反应;良:治疗后患者眩晕症状有所改善,眩晕发生次数减少,不存在用药后严重不良反应;无效:治疗后患者眩晕症状未改善或加重。(2)中医症状评分[4]:采用中医症状评分量表,总分45分,分数越高患者的症状越严重。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1.0软件对两组眩晕症患者治疗后的观察指标进行处理,计量资料均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2检验,若P<0.05则可认为本次研究两组间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1周内眩晕发生次数、中医症状评分数据见表1。


\

2.2治疗优良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

两组眩晕症患者治疗后的治疗优良率存在显著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但两组眩晕症患者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数据见表2。



\


3讨论

眩晕症在中医学中属于“项痹”或“眩晕”的范畴[5],中医主要认为眩晕症是由于肝肾阴虚、气血不足,加上痰瘀阻脉等导致的,清窍被邪浊蒙蔽后,使得清阳无法升腾,故发生眩晕症状。有效的临床治疗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减少眩晕现象的发生,促进患者预后。

中医治疗中一般针对眩晕症患者实施以“滋肝补肾”“活血化瘀”“燥湿祛痰”等为主要治疗原则[6]。半夏白术天麻汤具有健脾和胃、平肝祛痰的功效,其中天麻具有祛风湿、止痛、行气活血的功效;半夏具有镇咳祛痰、止吐催吐、平肝舒气的功效;白术具有补中燥湿,止渴生津、升清阳而消水谷的功效;茯苓具有利水消肿、养心安神、健脾止泻等功效;泽泻具有利水渗湿、泄热、抑菌等功效;枳壳具有行气化瘀、镇静利尿的功效;生姜具有镇吐、活血驱寒的功效;陈皮具有健脾和胃、降逆化痰及行气宽中的功效;炙甘草具有补脾和胃、益气复脉及镇咳平喘的功效[7]。全方合用应用在治疗眩晕症患者中能显著改善患者眩晕症状,抑制红细胞的聚集现象,改善红细胞的变形能力,在基本药方治疗基础上给予针对性加减治疗的疗效显著,安全性高。本研究结果显示,实施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的治疗组眩晕症患者治疗后的治疗优良率、1周内眩晕发生次数、中医症状评分明显优于实施常规西药治疗后的参照组眩晕症患者,说明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眩晕症的疗效较为明显。这一结果与胡丽竹[8]在针对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观察中所得结果相符合。

综上所述,针对眩晕症患者实施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的临床有效性较高,建议临床推广实施。

参考文献

[1]王非.针刺结合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15,24(8):1463-1464.
[2]陈小兵.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痰湿中阻型眩晕病的临床观察[J].新疆中医药,2017,35(3):12-15.
[3]ChuShanTan,YeanChunLoh,YungSingCh'ng,et al.DecompositionandRe formulationofBanxiaBaizhuTianmaDecoction:AVasodilatoryApproach[J].Chinese Herbal Medicines,2017,9(2):134-146.
[4]刘蕊.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眩晕的临床观察[J].光明中医,2017,32(23):3432-3433.
[5]张春阳.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80例疗效观察[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7,26(1):107-111.
[6]Guo ZL.The effect of chinese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J].Complementary Therapies in Medicine,2017,31(5):27-38.
[7]王玉玲.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眩晕疗效观察[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8,34(5):535-536.
[8]胡丽竹.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观察[J].内蒙古中医药,2017,36(8):17-18.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9348.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